以我所知,一支管弦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兼團長,在幕後督導各樂部樂手在演前排練,確保音樂的水平;在幕前則負責領奏的重任,甚至在樂團表演協奏曲中擔當小提琴的獨奏部份,其重要性,僅次於塑造整體樂章藝術的指揮家。

 在前個周六晚上,香港管弦樂團演奏全莫扎特曲目,首席小提琴手兼團長王敬首次獨奏,那運弓奏樂的身影,讓我想起讀音樂史中所形容的帕格尼尼,魔幻的化身,驚人的音樂。

 王敬隨指揮大師梵志登加盟香港管弦樂團,成為梵志登的得力助手。梵志登年輕時也是小提琴家,曾擔任荷蘭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他對弦樂要求之高,可想而知,自他出任港樂指揮一職,便從在美國達拉斯交響樂團合作過的王敬帶來香港,再一次雙劍合璧。

 印象中,這晚是王敬加入港樂之後,首次在樂團的協奏曲中表演小提琴獨奏,正確一點,是在小提琴與中提琴協奏曲中一展所長,因為樂曲中亦有由首席中提琴手凌顯祐的獨奏部份。說來巧合,王敬與凌顯祐有淵源,兩人都在美國Rice University修讀音樂,現在於港樂重逢,且難得同台各自獨奏。

 這首莫扎特的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364,分莊嚴的快板、行板和急板三個樂章,是為小提琴、中提琴和樂團而寫,被喻為莫扎特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充滿歡快的樂思,令人難以想像莫扎特寫作時正面對人生的不如意。

 一七七七年,莫扎特在薩爾斯堡當樂團團長,工作不順心,於是在母親陪伴下外闖,另謀發展,輾轉去到巴黎,只當上凡爾賽宮一個小小的管風琴師,活得不開心,母親不幸客死異鄉。在父親堅持下,莫扎特回到薩爾斯堡,回復舊職,不稱心的旅程,並非全無收穫,他在巴黎見識了大批獨當一面的演奏家,他們經常兩、三人一起在協奏曲中的獨奏,或許有這段經歷,也為個人事業走出低谷,莫扎特寫出了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等多首作品,受到樂迷讚賞,重振個人的創作。

 王敬身形輕盈,一身貼身踼死兔禮服,添一份瀟灑,右手運弓起落柔中有勁,左手揉弦調出情感。在歡快高昂的樂意中,他全身每個細胞投入奏樂;在如泣如訴的憂愁思緒中,他臉上流露深受感動的表情,琴音真的美,把莫扎特的天籟之音,重現人間,Bravo,期待有更多機會聽王敬的小提琴。




Lau Kwok Yip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