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衡山派劉正風與日月神教長老曲洋臨終前合奏,由《廣陵散》改編的《笑傲江湖》一曲的情節,相信有看過的這本小說的讀者都不會忘記。不過,大家千萬不要誤會耳熟能詳的《滄海一聲笑》這首歌和《廣陵散》有關,那只是電影的主題曲而已。

《笑傲江湖》中的劉正風與曲洋。(網上圖片)

《笑傲江湖》中的劉正風與曲洋。(網上圖片)

《廣陵散》之所以這麼出名,連金庸都要在小說內提到,相信與魏晉時期竹林七賢嵇康大有關係。因為,嵇康臨行刑前彈奏了此曲,之後說:「《廣陵散》於今絕矣!」。大家都可能以為,《廣陵散》真的如嵇康所說由此失傳了,但事實上,大家可能會錯意了。

嵇康臨行刑前,演奏了《廣陵散》。(網上圖片)

嵇康臨行刑前,演奏了《廣陵散》。(網上圖片)

「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思,因此相信《廣陵散》是一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的琴曲,此曲源頭,可追溯至秦、漢時期,其名稱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曹魏文學家應璩的《與劉孔才書》:「聽廣陵之清散」。這代表在此曲出現的時期,是早於嵇康身處的時代,亦非嵇康所作的曲。

《神奇秘譜》載有《廣陵散》一曲。(網上圖片)

《神奇秘譜》載有《廣陵散》一曲。(網上圖片)

一般估計,此曲到了到魏、晉時期逐漸成形定稿,而隨後曾一度流失,不過,後人在明代宮廷的《神奇秘譜》中發現它,經重新整理後,便成了我們現在聽到的《廣陵散》。琴曲的內容據說是講述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相俠累的故事。譜中由於有「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俠累》看作是異名同曲。

趙西堯等著的《三國文化概覽》,對《廣陵散》樂譜有更詳盡的描述,指出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之前的部份,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蹟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

《廣陵散》現代樂譜。(網上圖片)

《廣陵散》現代樂譜。(網上圖片)

嵇康臨終前所言「於今絕矣」,其實並非指曲子失傳,只是由於《廣陵散》具有「譜簡腔繁」特點的記譜法,嵇康所奏《廣陵散》在節奏上的處理,是無法標於譜面而流傳後世,因此嵇康的版本,與今天所聽的版本,大致上是一樣的。

單從《廣陵散》的藝術角度去分析,其旋律激昂、慷慨,是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