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時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以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國家的行政區域經歷多番改變,歷代多有所變更,地名變化乃是常事,直到明清時已經沒有太大變化。不過就在這一時期,一個曾經存在了300多年的強盛大省,最終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它叫察哈爾。

中華民國時期的察哈爾省位置 (網上圖片)

中華民國時期的察哈爾省位置 (網上圖片)

察哈爾省,本為中華民國塞北四省之一,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張家口、北京市延慶、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大部,及至烏蘭察布市東部。「察哈爾」這個名字,蒙古味十足,事實這是個富有外族歷史的省份,名字源於古突厥語,意思是「大汗宮殿的侍衛」,最初的構成人員來自拖雷汗夫婦的屬民。

更多相片
中華民國時期的察哈爾省位置 (網上圖片)

中華民國時期的察哈爾省位置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北元林丹汗畫像 (網上圖片)

北元林丹汗畫像 (網上圖片)

察哈爾省在民國時期是華北地區重要防禦地區,是與日軍重要拉鋸點 (網上圖片)

察哈爾省在民國時期是華北地區重要防禦地區,是與日軍重要拉鋸點 (網上圖片)

在蒙古諸多部落中,察哈爾部是最有名最特別的那一個,在北元時期歸蒙古大汗直屬,領主都必須由「黃金家族」(初指成吉思汗直系後裔,最後僅指其幼子拖雷後裔)的子孫出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元朝滅亡後,蒙古大汗再也無法徹底控制各部落,鬆散局面一直維持到達延汗實現重新統一的「中興大業」為止。達延汗分封自己的兒子統治左右兩翼的六個萬戶,自己則駐紮在察哈爾,統治整個蒙古,至此,察哈爾部領主成為蒙古各部公認的最高統治者。

到了17世紀初期,北元的林丹汗希望能再度統一各部,重建先祖霸業,但又受到了女真族興起的威脅。為此,他採取聯合明朝抗擊後金的方針,對內積極恢復控制其餘部落。雖然他一直避免在正面戰場與後金交戰,但還是沒料到皇太極會在1632年討伐蒙古,戰敗的林丹汗逃至青海,並死在那裡。

北元林丹汗畫像 (網上圖片)

北元林丹汗畫像 (網上圖片)

眼見大勢已去,林丹汗之子額哲帶著右翼諸部一起歸順了後金。雖然他被封為察哈爾親王還迎娶了皇太極的次女,但國仇家恨一直在心,因此他對待後金一直很冷淡。額哲因病去世後,其弟阿布鼐繼任,最後因多年不朝覲皇帝而被革職囚禁於盛京(今瀋陽)。

這位察哈爾親王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布爾尼及羅蔔藏。在長子布爾尼承襲親王爵位,原本對清朝就很反感的他,更因父親被囚而怨恨叢生。康熙初年「三藩之亂」爆發,布爾尼聯合弟弟四處煽動各旗王公造反,但計劃不幸被他的妃子告發,康熙帝遂派鄂札、圖海二人率軍平叛。此後,清廷對察哈爾部痛下狠手,在將首領誅殺殆盡並拆散該部兵丁,規定該部日後只能靠放牧為生,還設立察哈爾都統來管轄他們。

察哈爾省在民國時期是華北地區重要防禦地區,是與日軍重要拉鋸點 (網上圖片)

察哈爾省在民國時期是華北地區重要防禦地區,是與日軍重要拉鋸點 (網上圖片)

曾經強大不已的察哈爾就此破落,從此只是一個普通的省份,及後經歷被日本侵佔。建國後,設立於民國的察哈爾省得以繼續存在,但由於過於地廣人稀又物產匱乏,於1952年被中央撤銷,和綏遠省合併為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才徹底消失於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