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八名哈佛博士後集體拋棄美國 回國做「島民」:在中國才能搞大事情!

博客文章

八名哈佛博士後集體拋棄美國 回國做「島民」:在中國才能搞大事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八名哈佛博士後集體拋棄美國 回國做「島民」:在中國才能搞大事情!

2017年11月05日 12:42 最後更新:17:25

剛看到內地新財富雜誌一篇故事,才知道愈來愈多曾在美國頂尖學府的留學精英,相繼回了中國,深覺潮流在變。

上世紀90年代,國門大開,是大學生出國潮的高峰期,不少人去了美國哈佛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是全世界科研條件最頂尖的醫學院之一,當年的中國留學生王文超、張欣在這裡接觸到前沿的研究,受到專業的訓練,在那裏落地生根,成為夫婦。

有中國留學生這樣形容「波士頓之於美國,就像海澱之於北京。在這座美國東海岸的城市,彙集了眾多最頂尖大學,也彙集了來自全世界最頂尖的莘莘學子。」對王文超和張欣來說,隨著兩個孩子在美國相繼出生,他們基本上就沒打算回國了。

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中國人有2000多人,在很多人眼裡,屬於他們的共同標籤只有一個:精英。10多年海外求學,他們太渴望能一展拳腳。林文楚是2007年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的,他主要研究轉基因動物模型。「在國外工作也不錯,但我心中始終有個夢想,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自己有一個獨立的實驗室,去搞科研。」

然而美國在2008年次按危機後,就業和研究的環境急轉直下。王文超說,隨便找個公司上班不成問題,但事業發展肯定不會有前景。按部就班的科研節奏,還有對他們這種外國人的學術天花板,讓這些來自中國的留學精英有強烈的漂萍之感,「像住旅館的客人,沒有家的感覺」。

那時候,太平洋對岸的中國相比他們當初離開時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有一個靜臥在安徽合肥西北方、三面環水庫的半島,也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所在地,島上的10多個研究所鑲嵌在一片蔥郁中,有上千名國內頂尖的科技人才在島上工作,因此得名「科學島」。

林文楚(左)、王俊峰(中)、張欣(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交流(圖片來源:新華社)

林文楚(左)、王俊峰(中)、張欣(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交流(圖片來源:新華社)

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王俊峰先以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身份,帶著家人回國,開始在科學島上的「島民」生活。隨後幾年,又有7位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先後投奔科學島,包括劉青松和劉靜、王文超和張欣還是兩對科研伉儷,一同回來的還有張鈉、林文楚、任濤。

這8位哈佛博士後大多在哈佛就相識,都不是安徽人,卻在科學島上安了家。比起國外,科學島是更適合他們安安靜靜搞科研的好地方。中國正發生巨變。


全文連結請看:http://mp.weixin.qq.com/s/6yMjMvz6eI2LHGIBhS6kug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