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如何打造香港學生的中文底子? 楊雲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員

博客文章

如何打造香港學生的中文底子?   楊雲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員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如何打造香港學生的中文底子? 楊雲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員

2017年11月17日 15:19 最後更新:15:20

數月前,讀到資中筠女士的一篇文章,題為《中文底子沒打好 思想不會深刻》。資女士的想法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用母語思考的。一個人的文化底蘊和思想深度與他的母語的程度有很大關係」。那些關心香港教育,尤其是所謂「國民教育」的朋友,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這個「中文底子」的問題。

在香港,中文的所謂「底子」,是怎樣一回事?又是如何打的?筆者接受的中文教育,正處教改將中文課程改頭換面的前夕,在那段時間,初中到高中,都要接觸一些基本的經典的詩詞篇章,是為「範文」。在會考階段的「範文」就有26篇,要讀讀《曹劌論戰》的「一鼓作氣」,要讀讀《醉翁亭記》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要讀讀《出師表》「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忠誠,也要讀讀《庖丁解牛》的「遊刃有餘」,學的不只是文學技巧,更是當中承載的中國文化、情懷、倫理與智慧。後來到了高考時,則增加了有關中國文化的研習部份,認識了唐君毅先生等先賢。所以,那個年代的「底子」是這樣打下來的,打得厚不厚,全憑個人造化,但至少可以裝模作樣把名篇名句拿出來拋書包。

如今是怎樣呢?新高中改制後,強調「學會學習」,重視「讀聽講寫」的語言技巧,變得像學習「第二語言」的方式來教授本身是母語的中國語文。由讀名篇名章,變成學習「主、謂、賓、定、狀、補」的文法,過份側重語言技巧,缺乏學習更深入的文化內涵。

香港是講求實際的社會,談教育離不開要談考核。看看下表所列的新高中中文科考核方法。

2012-2016年   2016年開始  
卷一︰閱讀能力 20% 卷一︰閱讀能力 24%
卷二︰寫作能力 20% 卷二︰寫作能力 24%
卷三︰聆聽能力 10% 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 18%
卷四︰說話能力 14% 卷四︰說話能力 14%
卷五︰綜合能力 16%    

驟眼看來,這試卷架構與英文科非常相似,當中卷五的「綜合能力」更是借鏡英文科的Practical Skill。雖然此卷於2016年開始與卷三的「聆聽能力」合併,但基本上仍沒有改變中國語文考評近似英文考評的情況。英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考核重點固然理應在於學生能否運用當中的語文技巧,側重語文的「工具性」。然而,中國語文對於香港學生而言是「母語」,學習無須停留於基本運用的層次,而是進一步從語文中學習文學,從文學中體驗文化。如今的做法,是否本末倒置?

尤有甚者,新高中中文科的大學達標率只有5成多,成為不少學生升讀大學的絆腳石,甚至被喻為「死亡之卷」。其中一個經典個案是2013年的閱讀能力試題,要求考生完成一篇文言文與兩篇白話文的閱讀理解,文章分別為《呂氏春秋‧士節》、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和黃國彬《說誓》。試題問及黃國彬《說誓》中用了甚麼寫作手法,要求考生在「聯想、呼應、層遞和對比」中四擇其一。有傳媒就此訪問《說誓》的作者黃國彬先生,黃國彬回應他寫作時「並無刻意選取某一修辭手法,各種技巧都可能出現」。由於題目連原作者都無法作答,引起社會熱議。有中文科老師表示,這類閱讀理解題目,最終是偏重考核學生的應試技巧(如上述四選一的題目運用「刪減法」),最後更有可能靠猜測,選取答案。考核的方式讓學生無所適從,反而增加其對中文科的戒心,偏離學習的原意。

這樣的中文教育,如何打造學生的語文底子?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所羅門群島國會選舉投票展開 總理稱再當選會加強對華關係

2024年04月17日 06:12 最後更新:10:42

所羅門群島舉行新一屆國會選舉,334名候選人角逐50個國會議席。總理索加瓦雷稱如再次當選,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關係。

投票在當地時間上午7時展開,下午4時結束。而省級議會和首都霍尼亞拉市議會的選舉亦在同日舉行。

所羅門群島舉行國會選舉。AP圖片

所羅門群島舉行國會選舉。AP圖片

根據所羅門群島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在角逐國會議席的334名候選人中,登記為政黨候選人的有219人,獨立候選人有115人。總理索加瓦雷作為「我們的黨」候選人參選。他之前承諾,如果再次當選,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關係。

所羅門群島國會選舉拉票活動。AP圖片

所羅門群島國會選舉拉票活動。AP圖片

所羅門群島國會實行一院制,由50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新一屆政府總理將由新當選的國會議員投票選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