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著名思想家、倡導新思想的魏源,是近代中國第一批「睜開雙眼看世界」的文人。我們讀課本時,略略知道清朝在1860-1890年代,展開了一場大型的工業運動-「洋務運動」,運動的發展基礎「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句口號就是出自魏源的《海國圖志》。

洋務運動中,金陵機器製造局自製的格林砲 (網上圖片)

洋務運動中,金陵機器製造局自製的格林砲 (網上圖片)

1832年,魏源來到南京為賀長齡和陶澍等高官做幕僚時,看中地處南京清涼山下烏龍潭邊,史稱「詩巷」的龍蟠裡東側,購地造屋,修建別墅兼作講學處,常漫步潭邊或與友人泛舟,吟詩作對,暢談國事。

1841年6月,承擔鴉片戰爭失敗責任的林則徐,被清道光皇帝罷職並遣戍新疆伊犁。他途經至江蘇鎮江,老朋友魏源從揚州過江與他見面,並朝夕深談。也就在這次會面時,林則徐將自己在廣州時組織人手翻譯的《四洲志》、《澳門月報》和《粵東奏稿》等資料交給魏源,希望他編纂一部合乎中國人需求的世界概覽,以喚醒國人,挽救危亡。魏源欣然答應。

《清代學者像傳》中的魏源畫像 (網上圖片)

《清代學者像傳》中的魏源畫像 (網上圖片)

魏源以這些書稿為基礎,搜集更多世界地理資料,參以歷代史志、華人海外見聞、外國著作及近期夷圖夷語,又加親筆撰寫並冠於全書之首的《籌海篇》。初版五十卷於1843年1月刻印於揚州。到了1847年至1848年,魏源又將《海國圖志》增補為60卷本;到1852年又擴充為百卷本。

可嘆的是,這樣一部為中國而寫的醒世救世之書,卻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湘軍的著名將領左宗棠,在1875年重刊《海國圖志》時,序曰:「書成魏子歿,廿余載,事局如故」。相反,《海國圖志》迅速傳入日本,促進了日本由「尊王攘夷」轉向「倒幕開國」的明治維新運動。現代學者李漢武認為,《海國圖誌》促進日本思想界對世界知識的了解和追求,給日本人民提供了反侵略鬥爭經驗,對開民智,倒幕維新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日本明治維新 (網上圖片)

日本明治維新 (網上圖片)

李漢武還指出,《海國圖誌》在日本翻刻刊印主要集中在1854至1855年,明治維新以後,僅1869年只有一例,說明維新成功後,魏源思想不再受重視,但不能否認魏源的思想,具有資本主義啟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