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民主選舉的台灣,近日因為有關勞工法例的修訂引發一場政治風暴。

這場俗稱「勞基法修訂」的爭議,主要涉及幾項引起勞方不滿的內容。一,取消上班7天就有1天休息的規定,只保留雙週保證兩天假期,變相員工有機會連續工作12天;二,加班上限由一個月上限46小時,改為54小時;三,由輪班員工必須有11小時的休息時間,改為8小時;四,加班補償由不論一至四小時,皆付四小時工資,改為實時實付;五,年假由必須每年放假或以現金支付,改為可以順延一年。

以上的改動,明顯是向商界傾斜。在大幅增加員工工作時間之餘,更取消部分合理的補償,台灣勞工自然不能接受。於是,上星期,工會連同學生團體在台北發動示威,佔領街道,一直至翌日凌晨。雖然警方到場制止,但集會人士不斷衝擊,令雙方爆發衝突,影響交通和鐵路的運作。雖然這場衝突並未造成人命損失,但不論警方和示威者都有傷者。

這場流血的政治風波,再次將民主制度的陰暗面表露無遺。理論上,民主選舉增加民眾對政治的影響力,使政治家需要向群眾問責,有利有益大眾的政策落實。但是,從台灣的經驗可見,即使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也不一定能夠保障人民的利益。執政黨為了爭取和回報商界的支持,保持政治優勢,有時也不得不背離群眾,推動有損社會多數的方案。民進黨政府出賣工人,正好表現民主制度的無能為力。

同樣重要的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嚴厲批評示威者,認為他們佔領道路、堵塞交通的行為超越可接受範圍。他又譴責主辦單位疏忽,未能管理示威者及確保場面安全和穩定。

作為台灣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柯文哲向港人作出一個良好的示範。即使在一個尊重民主、自由、人權的地方,也不容許作出似是疑非的「違法達義」行為,透過違法和危害公眾秩序爭取或反對某項政策。柯文哲的說法,無疑是對反對派人士的當頭棒喝,證明他們不應以種種藉口,作出對社會和法治造成嚴重破壞的行為,以及逃避輿論和法律的責任。

一場發生在台灣的政治風波,再次揭露港式民主理論和口號的虛弱無力,實值得反對派人士三思。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