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海外媒體時不時就會爆出所謂海航的負面消息,有朋友今早傳來一篇文章,題為《海航怎麼了?警惕圍攻優秀企業做空中國》,作者是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李曉。

文章提到海航在國際上做得相當優秀,不單登上《財富》500強的第170位,還大量收購合併了西方的優質企業,美國遏制中國、狙擊中國是既定國策,而國家實力來自經濟,經濟力量就靠企業,因此像華為、海航這樣的優秀企業,就會遭到借題發揮,惡意中傷,製造爆炸性新聞引人圍觀,實質是在圍剿、圍攻、圍獵。這篇文章的內容甚有意思,頗值一看。

以下是文章全文:

《海航怎麼了?警惕圍攻優秀企業做空中國》

最近,海航的流動性、債務、股價等等,成為國內外媒體競相炒作的熱門話題。
由於我長期追蹤研究海航,且經常在課堂上講解海航的案例,近日也被學生轉來的各種五花八門的微信和詢問所包圍。海航這是怎麼了?海航真的不行了嗎?

還是先讓事實說話吧。

截至二○一七年底,海航集團總資產一點五萬億元,總收入近七千億元,資產負債率五成九。這樣的負債率是甚麼概念呢?教科書告訴我們,一般而言,企業負債率在四成至六成屬於適宜水準,七成為警戒線。而內地負債率在九成以上的企業並非少數,這也正是中央要求着力去槓桿的基本原因。相比之下海航的負債率並沒有多高。從數據看,海航的負債率從七年前的八成多降到了現在的五成九,不僅完全符合中央去槓桿的部署,而且動手早、成效好。
海航的一點五萬億元資產,做的是甚麼事兒呢?

●《財富》500強 海航列170

美國《財富》雜誌公布的一七年世界五百強榜單顯示,海航以五百三十億美元的營收額,排在第一百七十位。這是繼一五年排名第四百六十四位、一六年排名第三百五十三位之後又一次大幅躍升。如果正常的話,即使保守的估計,一八年海航在世界五百強的排名至少將會提升到前一百名以內。
海航已形成以科技、旅業、資本、實業、現代物流、創新金融為支柱的產業架構,打造了六個世界一流產業企業,創造了十五個國際品牌。

其中,航空板塊的海南航空在JACDEC發布的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排名中位列第三,並穩居內地航空公司首位,七次蟬聯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稱號,進入「全球最佳航空公司TOP 10行列」。
酒店板塊,運營及投資國內外酒店八千餘家(含卡爾森酒店集團和希爾頓酒店集團),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二。

租賃板塊,業務涵蓋飛機、船舶、集裝箱、基礎設施等。集裝箱租賃以一成六的市場份額雄踞世界第一;飛機租賃業務居於世界第三。

科技板塊,擁有全球最大的IT分銷商Ingram(英邁國際,一六年《財富》五百強第二百一十八位)。

此外,還坐擁全球最大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Swissport,全球最大航空餐配公司Gategroup(佔全球市場份額二成一)……

更重要的是,海航的這些資產質量優良,盈利能力不弱,產生着持續穩定的現金流。一六年,海航集團淨利潤三十四點一億;一七年上半年總營收二千七百一十九億元,淨利潤八點一二五億元。
海航用短短二十五年取得如此巨大發展,這在世界企業史上都是罕見的奇迹!

根據我的研究,這個成績的取得除了乘上中國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大勢,還得益於海航高超的投資策略。這突出在六個方面:第一,緊跟國家戰略部署開展投資,尤其是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海航的投資幾乎都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第二,立足實業,產融結合,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支援實體經濟。第三,突出主業,緊扣航空—旅業—物流的主線,打造現代服務業綜合運營商。第四,融資手段,內外並舉、以外為主,在海外投資的資金至少一半以上來自國際市場,不存在轉移資產的問題。第五,搶佔高地,以優促優,投資標的基本都是行業領先、效益良好、現金流有保障的,並且保證掌握控制權、話語權,提升自身綜合實力。第六,抓住時機,果斷出擊,充分利用了○八年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資本價格、資產價格雙雙降低的難得的歷史性視窗期。

●低買優質資產 成中國財富

海航的這一系列成功投資,把世界上的很多優質資產逢低買進,變成了中國的財富。例如把Swissport這樣世界第一的地面服務商,成熟的系統移植到國內機場,成本能下降兩三成。英邁擁有全世界最大的IT銷售管道,是承銷蘋果手機和大疆無人機的世界頂級企業,現在已經裝進了國內A股上市公司,將來會有更多中國原創產品,通過英邁走出去。新加坡的大宗商品貿易和物流企業CWT,覆蓋了九十多個國家的網路,正是「一帶一路」上紮根最深的企業之一,海航收購後裝入了香港的上市公司,已是中國囊中之物。

海航的企業文化亦堪稱踐行文化自信的典範!海航創業伊始就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其核心內容是「內修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外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企業文化內涵的內治之道,以現代企業制度為管理體制的外用之術。這種中西合璧、以中為魂的文化體系產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力。一六年,SKYTRAX主席Edward Plaisted說:「海南航空作為全球服務最為領先的航空公司之一,東方之美的精品服務成為海航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個顯著的優勢,不斷贏得全球消費者的青睞。」海航企業文化的探索,從一個側面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文化自信的力量。
家大業大,不能說海航集團的全部業務、所有專案都賺錢,就彷彿人難免有一點肩痛腿酸的毛病,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充其量不過是局部的、暫時的,就整體、長遠而言,海航集團應該是健康、優質、富有強大生命活力的。同樣可以肯定的是,像海航集團這樣值得驕傲的世界級優秀企業,國內尚遠非比比皆是!

人們禁不住奇怪,為甚麼如此好端端的企業反而會一再躺槍、屢遭抹黑呢?

風物長宜放眼量。只要縱觀世界就會明白,海航的詭異遭遇,只不過是美國為首的少數國家刻意做空中國的一個動作。

●美保護主義 向優秀企業動刀

西方學者的研究表明,歷史上的美國崛起仰仗的就是保護主義。如今的美國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打壓中國、遏制中國、狙擊中國是其既定國策。從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到最近幾天特朗普悍然挑起的對中國洗衣機、光伏產品的貿易制裁,這個既定國策一脈相承,昭然若揭,絲毫不會因為政黨更替、總統換人而有所改變。我們必須丟掉幻想,擦亮眼睛。

誰都知道,國家的實力來自於經濟,而經濟力量要靠企業支撐。當被海航並購的國外大公司的高管們西裝筆挺地列隊歡迎海航領導,然後又齊聲朗誦英文版、或者法文版、西班牙文版的《同仁共勉》(海航員工守則),中國企業家從心底升騰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的時候,那些過去趾高氣揚、頤指氣使的洋人們,面對曾經不屑一顧的新東家,或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看一看美國等媒體酸溜溜的報道,就不難體會他們的心境。

在對中國的產品和服務設限打壓的同時,不對提供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優秀企業動刀子,反而是不可思議的。借題發揮,惡意中傷,製造爆炸性新聞引人圍觀,實質是在圍剿、圍攻、圍獵!在此消彼長的大趨勢之下,從整體上圍堵中國談何容易?但「為大於其細,圖難於其易」,化整為零,各個擊破,圍攻優秀的企業並不困難。央企、國企是硬骨頭,不太好啃。海航這種混合所有制企業、或者一些民企,大概就是「軟柿子」了。在這方面,海航的命運,與人們熟知的華為的遭遇沒有甚麼區別。搞垮這些優秀企業,打開缺口,釜底抽薪,揚湯止沸,還有比這種手法更徹底、更毒辣的商戰策略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像華為、海航這樣的優秀企業,注定要被其競爭對手視為眼釘肉刺。被圍觀、遭圍剿,這不是華為、海航的錯,錯就錯在她們太優秀了,讓某些人不舒服了!就如同中國的崛起讓某些人感到不自在一樣。被拋向風口浪尖,經歷狂瀾洗禮,恰恰是所有偉大壯士的宿命。
當然,海航自身恐怕亦難辭其咎,是否應該本着「反求諸己」的原則自我反省:擴張的步伐或許有點大,發展的節奏也許有點快。有些業務和項目也可能打磨不夠細緻,只埋頭具體的商業運營,沒有環瞻宏觀大勢。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高品質發展的形勢變化面前,去槓桿、防風險的政策變化面前,沒能及時調整,略欠居安思危,等等。

●樹立民族品牌 走向世界

海航跨過眼前的溝坎是毫無懸念的,但這些缺失如果存在的話,也無疑是非常深刻的教訓,提醒她應該時時處處牢記「精進」二字,抓緊進行業務整合,構建國內外資源之間的聯動協調效應,處理好搶佔高地與穩紮穩打、大刀闊斧與工筆繡花的動態平衡,進一步做精、做強、做穩。

海航的此番窘況,也暴露出了中國金融領域的一些問題。去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了強化監管、服務實體經濟、防範系統風險的大政方針,把「國有企業降槓桿作為重中之重」。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於海航這種負債率並不很高、始終立足於實體經濟、管理嚴格、制度有效、文化高邁、勇於創新、服務優質、活力充沛、在國際上有較強競爭力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能不能像精準扶貧一樣,實行精進施策,多來雪中送炭呢?

在舉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精誠團結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我們疾呼更加有利的企業成長環境,渴望湧現愈來愈多海航這種優秀的世界級企業。必須承認,我國類似海航這樣的好企業尚為數不多,全社會應該像珍視神舟飛船、航空母艦那樣,為本土的卓越企業、民族的優秀品牌搖旗吶喊、擂鼓助威。

我們更有必要清醒地認識到,沒有一大批偉大企業的支撐,就不會有經濟的進步、國力的強盛、民族的復興。縱觀世界企業的歷史就會發現,無論是當年荷蘭、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還是現在形形色色的跨國公司,其身後都一直若隱若現地晃動着國家護佑的影子。當今中國的和平崛起和大國外交,已經不是當年西方的殖民思維。因此更需要一大批海航一樣的民族企業,樹立起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競爭的舞台。因為,企業的較量,從來都是列國角逐的主戰場之一。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