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范椒芬在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任期屆滿前,與傳媒朋友茶敘,提及田長霖主催回歸後香港的創科發展,指出兩點成功關鍵——全政府、全社會都要擁抱科技。羅太一席話,令我等科技新聞舊人有些感慨。

田長霖是香港創新科技委員會首任主席,他被委以這個重任時,部份社會人士有點不以為然,我記得當時主要質疑是︰「香港身為國際大都會,經濟成熟發達,何以要急於發展創新科技?」田長霖回應︰「香港以貿易、地產和金融為主導,發展創新科技是要打破純商業文化,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元素。」差不多二十年了,田長霖對香港的建言,依然歷久彌新。

1999年創新科技委員會報告認為「香港有能力發展成為創新及科技中心」,田長霖對於香港在三至五年內取得顯著的成績,表示樂觀。他又強調「只要全港市民同心協力、堅定不移,香港可於十年內取得豐碩成果。」

奧巴馬2010年全力推動STEM教育,提出all-hands-on-deck的口號,這與田長霖的「擁抱科技」、「同心協力」可謂同出一轍,那麼反過來看,香港創科未有如期達到成功目標,是否與我們過去沒有擁抱科技有關?

事實上,香港過去經歷很多社會經濟大事,例如回歸不久就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有人說,香港的科技政策是正確,但是時間錯誤,因此我們在關鍵時刻,對科技失諸擁抱。儘管不盡人意,不過,機會可以重來。羅范椒芬在離開科技園之前,向傳媒表示,今年是香港黃金機會的來臨,特區與中央的政策都傾斜到香港創科的一邊,尤其是大灣區發展,預留香港一個重要的位置。

香港是福地,就是與科技有緣。以香港科學園為例,首先毗連中文大學,二是接近港鐵車站,起初這個配合效果還不顯眼,隨著近年內地學生來港研習、港人北上創新創業的人數增多,這裡隱然交織成為一個雛型矽谷。羅范椒芬表示,任內致力推行科學園轉型,服務推向更廣闊方向。這個部署是配合事宜的,寄望可以繼往開來,事關大灣區發展愈深,科學園的優勢愈明顯,香港的科技成果、人才交流,未來將會源源不絕的在這條軸線上往來。與此同時,星火燎原,其他機構和單位將乘勢而起,一起擁抱科技。

當機遇又一次走近我們身邊時,理應再無失誤的可能,寄望香港創科三至五年有成,十年之後成果豐碩。

香港科學園(星島圖片)

香港科學園(星島圖片)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