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公元220年至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國家,在稱呼上,魏國一般稱之為「曹魏」,也即在魏國之前加上曹操、曹丕的姓氏。吳國由於是孫權所建立,所以被稱為「孫吳」,又因為地理位置上處在東邊,又被稱為「東吳」。那麼,對於劉備建立的「蜀漢」,卻沒有被後世史學家稱為「劉蜀」,為什麼?

影視中的劉備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備 (網上圖片)

事實上,魏國是曹丕篡漢自立,因曹操被封為魏王,所以公元220年,曹丕迫使漢獻帝劉協退位後,自己建立的國家稱為「魏國」,也即國號「魏」。與此相對應的是,孫權建立吳國,「吳」這個國號和之前該地區存在「吳國」關係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今江浙一帶就有一諸侯國吳國。由此,對於孫權建立的國家,也就正好採用「吳」這國號。但對於劉備建立的國家,其國號是「漢」而非「蜀」,這都有不少人忽略了。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劉備 (網上圖片)

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公元220年至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國家,在稱呼上,魏國一般稱之為「曹魏」,也即在魏國之前加上曹操、曹丕的姓氏。吳國由於是孫權所建立,所以被稱為「孫吳」,又因為地理位置上處在東邊,又被稱為「東吳」。那麼,對於劉備建立的「蜀漢」,卻沒有被後世史學家稱為「劉蜀」,為什麼?

影視中的曹丕 (網上圖片)

事實上,魏國是曹丕篡漢自立,因曹操被封為魏王,所以公元220年,曹丕迫使漢獻帝劉協退位後,自己建立的國家稱為「魏國」,也即國號「魏」。與此相對應的是,孫權建立吳國,「吳」這個國號和之前該地區存在「吳國」關係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今江浙一帶就有一諸侯國吳國。由此,對於孫權建立的國家,也就正好採用「吳」這國號。但對於劉備建立的國家,其國號是「漢」而非「蜀」,這都有不少人忽略了。

影視中的孫權 (網上圖片)

由於在歷史上,以魏、吳為國號的國家格外的多,除了春秋的魏,戰國的魏,以至後來的北魏、東魏、西魏等等,歷史上最少有九個政權以「魏」為國號。對於曹丕所建立的魏國,為了與歷史長河中其他時代的魏國區分,所以世史家多稱「曹魏」。同樣道理,中國歷史上的吳國,最少也有三個,比如春秋時期的吳國,五代十國時分的吳國等等。三國時期的吳國,就是為了與其他時期的吳國相區別,所以被稱為「孫吳」或者「東吳」。

三國時代疆域圖 (網上圖片)

至於劉備建立的國家,國號為「漢」,比如劉備就被稱之為「漢昭烈帝」。為了和西漢,東漢相區別,所以被稱之為「蜀漢」、「季漢」(季漢的出處源於蜀漢官員楊戲贊辭《季漢輔臣贊》)。因為劉備和劉邦,劉秀都是「劉姓」,所以顯然不適合用「劉漢」來和東漢,西漢相區別。而且「蜀」不是劉備建立國家的「國號」,更不適合稱之為「劉蜀」。

那麼,蜀漢的「蜀」字又從何而來?是因為四川一帶曾經存在一個古蜀國的諸侯國。戰國時期,蜀國被秦國消滅,「蜀地」或者「巴蜀之地」卻成為該地區的別稱。由此,對於建都成都的「漢」,被習慣稱之為「蜀漢」,以此和東漢,西漢相區別。此外,對於曹魏來說,為了表達不承認劉備建立的「漢」,往往稱其為「蜀」,而不是「漢」。

影視中的曹丕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曹丕 (網上圖片)

由於在歷史上,以魏、吳為國號的國家格外的多,除了春秋的魏,戰國的魏,以至後來的北魏、東魏、西魏等等,歷史上最少有九個政權以「魏」為國號。對於曹丕所建立的魏國,為了與歷史長河中其他時代的魏國區分,所以世史家多稱「曹魏」。同樣道理,中國歷史上的吳國,最少也有三個,比如春秋時期的吳國,五代十國時分的吳國等等。三國時期的吳國,就是為了與其他時期的吳國相區別,所以被稱為「孫吳」或者「東吳」。

影視中的孫權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權 (網上圖片)

至於劉備建立的國家,國號為「漢」,比如劉備就被稱之為「漢昭烈帝」。為了和西漢,東漢相區別,所以被稱之為「蜀漢」、「季漢」(季漢的出處源於蜀漢官員楊戲贊辭《季漢輔臣贊》)。因為劉備和劉邦,劉秀都是「劉姓」,所以顯然不適合用「劉漢」來和東漢,西漢相區別。而且「蜀」不是劉備建立國家的「國號」,更不適合稱之為「劉蜀」。

總的來說,姓氏本來就可以加在國號前面,比如趙宋、朱明、李唐,這都是我們經常聽到,而劉備建立的可不是蜀,而是漢;劉備、劉邦、劉秀都是劉姓,所以不適合稱之為「劉漢」或者「劉蜀」了。

三國時代疆域圖 (網上圖片)

三國時代疆域圖 (網上圖片)

那麼,蜀漢的「蜀」字又從何而來?是因為四川一帶曾經存在一個古蜀國的諸侯國。戰國時期,蜀國被秦國消滅,「蜀地」或者「巴蜀之地」卻成為該地區的別稱。由此,對於建都成都的「漢」,被習慣稱之為「蜀漢」,以此和東漢,西漢相區別。此外,對於曹魏來說,為了表達不承認劉備建立的「漢」,往往稱其為「蜀」,而不是「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