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星「超級狀元」黃子衡除了學業上表現優越,在音樂發展上同樣出色。

自小習得一手好鋼琴和大提琴的喇沙書院超級狀元黃子衡,也是香港兒童合唱團11年資深團員,音樂對他來說,已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黃子衡自5歲開始學大提琴。(本網記者攝)

黃子衡自5歲開始學大提琴。(本網記者攝)

要平衡音樂和學業,且同樣表現出眾,看似很難,但今屆DSE超級狀元黃子衡認為兩者並沒有衝突,甚至有相輔相成的效果。他坦言,從不嚴格規定自己練習音樂的時間,有閒暇便會練琴,心情欠佳、有煩惱和讀書壓力時,也會靠拉大提琴或彈鋼琴來緩解心中不快,對吸收知識也相當有幫助,音樂因此成為他的良伴。

子衡喜愛大提琴的音色,認為非常優美。(本網記者攝)

子衡喜愛大提琴的音色,認為非常優美。(本網記者攝)

子衡3歲學彈鋼琴、5歲學拉大提琴,他笑言當初選擇學大提琴只是因為幼稚園鼓勵每人都要學一種樂器,而有親戚指大提琴比小提琴冷門,所以自此踏上拉琴之路。隨著子衡年紀漸長,他愈來愈喜愛大提琴,他形容大提琴很貼近人的聲線,音色能感動人心,是「萬能」的樂器,完全沒有後悔過選擇踏上演奏大提琴之路。談到較喜歡鋼琴還是大提琴,子衡笑一笑,稱難以選擇,因為鋼琴的音色豐富多變,而大提琴優美悅耳,各有千秋。

在音樂的路途上,子衡發現學習本身沒有「金科玉律」,就算有老師從旁協助,仍需要自己找出合適的學習方法、理解和過濾資訊。子衡分享學習心得指:「每一個人對每一首樂曲的理解都不同,哪裡大聲,哪裡細聲,這些都需要看個人的解讀。而讀書也是一樣,不能只依賴老師的幫助,自己也應從不同方面和資訊中,以批判性的思考找出有用的知識化為己用。」

子衡指,無論在備考或是學音樂的過程中,努力固然重要,但找到有效令自己進步的方法才能更上一層樓。「小時候被大提琴老師說我只顧練習拉得好的部分,忽略了自己拉的不好的一段。」子衡稱過於沉醉在小小的滿足感中而不去面對弱點,會使人停滯不前。他認為要進步就要認清自己的強弱項,再針對性地分配練習和溫習時間,將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效能。

子衡時常去香港兒童合唱團探班。(本網記者攝)

子衡時常去香港兒童合唱團探班。(本網記者攝)

然而,看似是人生大贏家的子衡,在音樂路上也曾遇到挫折。加入香港兒童合唱團已有11年的子衡憶述,變聲期是每一個男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而這也是他唱歌生涯的轉捩點。「有一年被選中獨唱,但練習期間發現自己唱得辛苦,起初甚至懷疑自己患病,怎知幾個月後便發覺已經唱不出清澈的高音。」雖然變聲後無法唱出清亮的高音,令子衡感到失落,但合唱團中不同的聲部各有特色,缺一不可,他認為能嘗試其他聲部是「幾好玩的轉變」,所以當時心情很快便調節過來。

他指合唱團氣氛好,合唱的歌曲又有娛樂性,有歌詞的音樂比純音樂更能清晰地抒發作曲者的信息,情感表達更強烈,加上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聚在一起合力唱好一首歌令他覺得非常滿足,因此每個星期都期待周五下課後去練歌。

在DSE考試過後,子衡仍會時常回去合唱團探班,與一眾師弟妹分享心得。在合唱團音樂會前夕,他更寄語各位師弟妹要「台上專業,台下盡興」,盡情享受在合唱團裡的時光。

子衡認為平衡音樂與學業沒有想象中困難。(本網記者攝)

子衡認為平衡音樂與學業沒有想象中困難。(本網記者攝)

黃子衡認為,縱然自己天生性格樂觀,但音樂在他應付人生關口的過程中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找到學習的方法,也助他調整心情應付各種挑戰。他的志願是修讀香港大學醫學系,希望能濟世的同時繼續與音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