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萬曆北京大暴雨 紫禁城排水強也水浸牆崩

歷史長河

萬曆北京大暴雨 紫禁城排水強也水浸牆崩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萬曆北京大暴雨 紫禁城排水強也水浸牆崩

2018年07月20日 10:00

在明清時期,全球氣候明顯轉冷,歷史上這過程被稱為「小冰期」(Little Ice Age),時間持續近500年,尤其以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氣候變化最為明顯,由於全球氣候明顯的由熱轉冷,中國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北京,發生多次特大暴雨。北京是明清兩代都城,大量文人聚集京師,也為這幾次特大暴雨留下豐富記載。

《明宮城圖》描繪了明代紫禁城的全貌 (網上圖片)

《明宮城圖》描繪了明代紫禁城的全貌 (網上圖片)

按照中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大致可分三類別:東部的「季風氣候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年降雨量約600毫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區,然而,在夏季的7月份和8月份卻是一年降雨量最多的時段,且普遍都是暴雨。那為甚麼會如此?皆因北京位於「季風氣候區」,每年的夏季是冷暖空氣交匯的時刻,雨帶在華北平原中部與北部停留。

更多相片
《明宮城圖》描繪了明代紫禁城的全貌 (網上圖片)

在明清時期,全球氣候明顯轉冷,歷史上這過程被稱為「小冰期」(Little Ice Age),時間持續近500年,尤其以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氣候變化最為明顯,由於全球氣候明顯的由熱轉冷,中國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北京,發生多次特大暴雨。北京是明清兩代都城,大量文人聚集京師,也為這幾次特大暴雨留下豐富記載。

20世紀初的紫禁城 (網上圖片)

按照中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大致可分三類別:東部的「季風氣候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年降雨量約600毫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區,然而,在夏季的7月份和8月份卻是一年降雨量最多的時段,且普遍都是暴雨。那為甚麼會如此?皆因北京位於「季風氣候區」,每年的夏季是冷暖空氣交匯的時刻,雨帶在華北平原中部與北部停留。

《湧幢小品·都城大水》(網上圖片)

萬曆年間,北京發生了三次水災,記載於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和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同時,在北京春天時,也常常發生旱情,如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春季,京師大旱,萬曆皇帝與百官,親自步行至天壇祈雨,而在萬曆三十五年農曆閏六月至七月出現大暴雨前,政府也在北京祈雨,這顯然,大暴雨來臨前,明朝上下基本毫無準備。

約一百年前的紫禁城 (網上圖片)

眾所周知,紫禁城的排水系統非常良好,但這年暴雨,卻致使紫禁城的東華門坍塌了130多米,可見暴雨造成災害有多嚴重。《都城大水》也載:「內外城垣,傾塌二百餘丈,甚至大內紫金城亦坍壞四十餘丈。會通運河盡行衝決,水勢比甲寅更漲五尺。皇木漂流殆盡,損糧船二十三隻,米八千三百六十石,渰死運軍二十六人」當大雨停了以後,天空晴朗了三日,但城內積水仍嚴重,在正陽門、宣武門內外,積水波濤洶湧,馬車無法通行,有些地方人們甚至不敢涉水步行。

北京城嚴重水災,除了不可克服的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因素。在嘉靖、萬曆年後,明廷經常對蒙古、後金用兵,大量財政開支被用於軍事。據載,就在七月初五日之前,工部侍郎劉元霖還建議朝廷疏浚京城內外年久失修的溝渠,但是政府並未同意,除了當時未有能力預測大規模暴雨外,當時國庫亦捉襟見肘。

在「小冰期」,北京最大的一次暴雨,發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當時的人認為,這場大暴雨是兩百年以來未見之災害。

20世紀初的紫禁城 (網上圖片)

20世紀初的紫禁城 (網上圖片)

萬曆年間,北京發生了三次水災,記載於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和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同時,在北京春天時,也常常發生旱情,如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春季,京師大旱,萬曆皇帝與百官,親自步行至天壇祈雨,而在萬曆三十五年農曆閏六月至七月出現大暴雨前,政府也在北京祈雨,這顯然,大暴雨來臨前,明朝上下基本毫無準備。

萬曆三十五年農曆六月,北京周邊下雨不斷,通州運河和昌平沙河氾濫,局部地區水災;閏六月的二十四日,北京城迎來暴雨,天安門前面的長安街積水深達160厘米;七月初五、初六日,暴雨更嚴重,晝夜不息,導致紫禁城以外的地區,即使高地水深有半米,低窪水深則三四米,暴雨過後,京城各級政府機構也被水淹。在萬曆、天啟年間成書,專載明代掌故的《湧幢小品·都城大水》載:「京邸高敞之地。水入二三尺。各衙門內皆成巨浸。九衢平陸成江。窪者深至丈餘。官民廬舍傾塌。及人民渰溺。不可數計......」

《湧幢小品·都城大水》(網上圖片)

《湧幢小品·都城大水》(網上圖片)

眾所周知,紫禁城的排水系統非常良好,但這年暴雨,卻致使紫禁城的東華門坍塌了130多米,可見暴雨造成災害有多嚴重。《都城大水》也載:「內外城垣,傾塌二百餘丈,甚至大內紫金城亦坍壞四十餘丈。會通運河盡行衝決,水勢比甲寅更漲五尺。皇木漂流殆盡,損糧船二十三隻,米八千三百六十石,渰死運軍二十六人」當大雨停了以後,天空晴朗了三日,但城內積水仍嚴重,在正陽門、宣武門內外,積水波濤洶湧,馬車無法通行,有些地方人們甚至不敢涉水步行。

約一百年前的紫禁城 (網上圖片)

約一百年前的紫禁城 (網上圖片)

北京城嚴重水災,除了不可克服的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因素。在嘉靖、萬曆年後,明廷經常對蒙古、後金用兵,大量財政開支被用於軍事。據載,就在七月初五日之前,工部侍郎劉元霖還建議朝廷疏浚京城內外年久失修的溝渠,但是政府並未同意,除了當時未有能力預測大規模暴雨外,當時國庫亦捉襟見肘。

往下看更多文章

深圳全市累計雨量達暴雨 紅色預警生效全市進入緊急防禦狀態

2024年04月23日 11:59 最後更新:19:14

深圳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生效,包括羅湖、南山、福田、寶安、光明、龍華和龍崗區,全市進入暴雨緊急防禦狀態。

當局呼籲迅速做好防禦工作,遠離低窪易澇等危險區域,指山洪風險很大,注意防禦暴雨及其引發的內澇、山洪、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災害。在校的中小學、幼稚園聽從學校安排。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當局表示,過去3小時,深圳全市累計雨量已達暴雨,預計強降雨仍將持續2至3小時。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深圳暴雨。微博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