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中隱含密碼,訴說作曲家的真人真事。九月五日晚,香港管弦樂團舉行新樂季揭幕音樂會,請來鋼琴家Yefim Bronfman(布朗夫曼),演奏布拉姆斯的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讓人重溫布拉姆斯和舒曼之間的友情,與及他與舒曼太太克拉拉之間的一段情。

 布朗夫曼身軀龐大,巨大的肩膀,有力的雙臂,未彈琴,儼如對大三角琴有控制自如之姿,事實亦如此,在他鏗將的琴音中,娓娓道出隱藏在音樂中的故事。

 第一樂章(莊嚴地),既激情又充滿戲劇性的群奏,似在表達布拉姆斯決意與不幸的現實鬥爭到底,讓人想到布拉姆斯推崇的舒曼,不幸患上精神病,跳河自盡,獲救後病入膏盲,布拉姆斯在音樂中表達了天意弄人,流露出傷感的情懷。接下來,鋼琴獨奏緩緩加入,音樂像在反思,發人深省,美得像一首讚美詩,帶出了舒曼的風範,布拉姆斯對師亦友的舒曼終於逝去,表達無限的懷念。

 第二樂章(慢板),音樂情意綿綿,與前一樂章的傷痛形成強烈的對比,鋼琴偶然迸發激情,但克制而短暫。布拉姆斯曾自言,這樂章是「克拉拉的肖像」。音樂史家指出,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布拉姆斯,主動去拜訪其偶像舒曼,兩人一見如故,其後舒曼病重留院期間,克拉拉懷有舒曼第八個孩子,臨盆在即,她需要別人的關心,布拉姆斯即時丟下一切,趕往見克拉拉,直至舒曼過世才離開。

 克拉拉比布拉姆斯大十四年,但無礙布拉姆斯對她一往情深,有一次克拉拉去巡迴演出,布拉姆斯受不了沒有她的日子,捱了幾天便趕去見她,兩人一直維持柏拉圖式戀情。

 第三樂章,鋼琴以充沛活力打開樂章,宏大而華麗,絃技的樂韻,充滿熱情,對舒曼早逝的傷感,對克拉拉的綣戀,均不復見,或許布拉姆斯經歷過以後,放下了,重新出發,也只能如此,才能重投音樂之中,擁抱人生。




Lau Kwok Yip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