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全球通縮、需求下降以及國內經濟結構不均衡等問題,日本、中國、印度亞洲三大經濟體紛紛進行改革。美國彭博社專欄作家William Pesek為此撰文評價三國改革成效。

他認為印度莫迪的改革屬修補性質,但令印度經濟勢頭扭轉,有望實現8%的經濟增速;而中國習近平面臨的改革最為嚴峻,抑制過度借貸問題有不錯的進展,但地方債務和國企問題仍需繼續努力;至於日本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只能算勉強合格。

他將日本、中國、印度三國稱為亞洲的「改革軸心國」,但總體上認為三國的改革成效並不理想。雖然「改革軸心國」都意識到自己國家面臨的經濟問題,但諸多應對政策都只是紙上談兵,尚未付諸實行。

印度的改革

莫迪一年前上臺後,就展開宏偉計劃:設立全國性銷售稅,解放如零售這樣的關鍵行業,減少企業的繁文縟節,開放國防工業外資限制,以及鼓勵窮人開辦保險和銀行賬戶。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曾預測印度會實行「列根-戴卓爾式的(Reagan-Thatcher)新自由主義經濟」,但目前情況與預測相距甚遠。

如果僅從結果上評價,莫迪改革的成績令人印像深刻。兩年前,印度經濟狀況極其不濟,如今卻有望實現8%的GDP增速。另外, 印度儲備銀行的拉加恩(Raghuram Rajan)是莫迪的改革夥伴。他立場要堅定,唔似其他國際央行領導人授權政客降低借貸成本,他支持莫迪改革的立場更堅定。

William Pesek評價稱,莫迪的改革小有成就,前景看好,但仍需大膽作為。

中國的改革

中國面臨的改革局面最為嚴峻,習近平需要努力將中國經濟從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轉為由服務業帶動。他通過打擊腐敗,樹立政府新風氣;允許個別公司的債務違約,打擊過度借貸,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

但中國顯然無意以經濟大幅下滑為代價,換取任何國有經濟的改組。而且中國政府處理龐大地方債務(比整個德國的經濟總量還要大)的方法,就是由央行安排新的貸款來置換,這等於無視問題的存在。

總括而言,中國希望市場在經濟中扮演決定性角色、限制國有企業、規管影子銀行,並打造一股創業潮,但這些概念目前都過於模糊,難以判斷。

William Pesek認為習近平的改革中規中矩、不過不失。

日本的改革

日本安倍晉三上臺後力推所謂的「安倍經濟學」,但過去半年卻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來修改國防法例,爭取日本軍隊可以到國外執行任務。以至於他無暇顧及日本過多的商業規管、反常的稅法、偏高的貿易及創業門檻。

安倍為實現日本復甦提出了「三支箭」:寬松貨幣政策、財政擴張政策、結構性改革。上臺兩年半內,他只實現了寬松貨幣政策。日本央行成功令日圓貶值30%,提振股市。

但財政擴張政策卻因去年4月增加銷售稅而受阻,當時甚至引起經濟衰退,企業亦不願增加薪資。而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至今未見苗頭。

因此William Pesek覺得「安倍經濟學」只能算勉強及格。

總體而言,William Pesek認為這三個國家的改革並非難以令人信服,但至少暫時尚未有足夠的實質性進展,所以無法驗證他們的宏大改革藍圖。吸引亞洲更多國家,如韓國、菲律賓和印尼等,才可能真正形成所謂的「改革軸心」。




外觀中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