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是「以言入罪」還是以「以言免罪」

博客文章

是「以言入罪」還是以「以言免罪」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是「以言入罪」還是以「以言免罪」

2021年06月17日 19:28 最後更新:19:43

警方今日(6月17日)拘捕了5個《蘋果日報》的負責人,指他們涉嫌勾結境外勢力,觸犯了《港區國安法》,警方亦派出大批人員到蘋果日報大樓搜證。警方是次行動有幾個特點:

一、直接拘捕新聞機構的編採高層。警方這次行動有別於去年8月拘捕壹傳媒老闆黎智英的行動,上次是拘捕公司的負責人,並沒有拘捕相關的編採人員。而今次的行動拘捕了《蘋果日報》的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和《蘋果日報》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3人都是編採部高層;

二、直接搜查新聞材料。在上次的行動中,警方國安處雖然搜查了蘋果日報大樓,但沒有搜查新聞材料。而警方國安處今次按《港區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向法庭申請手令,直接搜查新聞材料;

三、凍結了報館的相關資產。較早前,保安局已凍結了黎智英的個人資產。今次則直接凍結了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和蘋果互聯網有限公3家公司共1800萬元的資產;

四、指控其勾結外地勢力的時間段,橫跨了《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前和以後。警務處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表示:「《蘋果日報》高層涉及的罪名是由2019年到現在,《蘋果日報》刊登的數十篇呼籲制裁中國和香港的文章。這些文章是整個串謀計劃的一部分,提供了口實給外國機構對中國制裁。」要注意的是《港區國安法》是在2020年6月30日晚上11時生效,《港區國安法》並無追溯力,按理在法例生效之前的行為不會被追究。然而,法律界人士早已指出,若一些違法行為貫穿了法律實施前和實施後的話,這個違法行為會看成是一個整體,法律實施之前的違法行為,也會視為整個行為的罪證。

今次警方直接拘捕新聞機構的主要編採負責人和搜查新聞材料,自然會有人質疑這是否「以言入罪」。我認為先要搞清楚「以言入罪」和「以言免罪」這兩個相反的概念。《港區國安法》第29條已詳細列明了「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危害國家安全罪」的具體內容。當中有3種情況:1) 請求外國或者境外機構對香港或者中國進行制裁、封鎖或者採取其他敵對行動;2) 與外國或者境外機構串謀實施對香港和中國制裁、封鎖或者採取其他敵對行動;3) 直接或間接受到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的指使、控制、資助對香港和中國制裁、封鎖或者採取其他敵對行動,以上3者皆屬違法。

看《蘋果日報》的情況,是涉嫌請求或串謀外國勢力實施對香港和中國制裁(上述1或2的情況)。請求實施制裁是單方面的行動,串謀實施就是與外國機構的共同行動。究竟《蘋果日報》的負責人如何涉及這些的違法行動,最後要看國安處所搜集到證據為何,我們很難在這裡評論。而簡單的總結是,當事人並非單純地講幾句說話,報道一下新聞,就算犯罪。

另一方面,這也涉及是否「以言免罪」的問題。過去部份香港人有一個想法,覺得香港行「一個兩制」,有新聞自由,香港的新聞媒體,「神聖不可侵犯」。但現實上有些新聞媒體負責人直接參與政治活動,公然當上反對派的大佬,甚至出資支持反對派大搞政治,亦和外國有緊密的聯繫。這些新聞機構的老闆或編採負責人的行為,已完全是大家所理解的政治行為,已不是專業新聞機構的行為。這樣問題就來了。究竟一個反對派的大佬,是否因為有一個新聞機構的包裝,就可以完全免罪呢?從另一角度看,如果這些「大佬」是在操控一些新聞機構,做一些純粹是專業新聞採訪或評論以外的政治行為,究竟是否也可以免受刑責呢?

在過去的十年,香港社會嚴重政治化,也包括部分新聞機構,這些機構的老闆和主要的編採負責人,混淆了專業新聞工作者和政客的角色,所作所為,不但踩界,甚至嚴重過界。如果純粹是因為他們是新聞組織的負責人而免罪,恐怕也於理不合吧。

至於《蘋果日報》一案,等到提上法庭,見到細節,一切就會看清楚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最大的戰略錯誤

2024年05月17日 19:06 最後更新:19:17

俄羅斯總統普京連任之後,選了中國作為他首次外訪的國家,顯示中俄兩國有極其緊密的外交關係。這種外交關係雖然不是軍事同盟,但已將兩國各方面合作推到極高境界。

習近平主席和普京進行了大範圍和小範圍的會談,會後共同會見記者,更加公布「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超過1萬2千字,共分10個部分,涉及兩國的政治、經貿、人文交流等雙邊關係,內文至少13處直接點批評美國,指明中俄兩個反對美國霸權。

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傳統基金會研究員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話,美國總統拜登的內閣推動了俄羅斯和中國結成戰略夥伴關係,犯了重大的政策錯誤。白邦瑞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說,過去75年大部分時間裏面,中國和蘇聯發生不少衝突,所以看到中俄兩國像這樣走在一起,「對我來說真是令人震驚,這是我一生見到最大的錯誤之一」。他認為將俄羅斯和中國兩個核大國拉在一起,這確是一個「最高級別的錯誤」。

白邦瑞極其資深,早在1970年代已經協助華盛頓制定對華政策,曾在美國國防部擔任多個職務。他說華盛頓長期以來一直以將中俄分開作為政策目標,這個政策直到2020年開始生效,當時總統特朗普試圖利用關稅來逼使中國與美國合作。

由於白邦瑞深度參與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即使不同意他的觀點,也可以透過他去了解美國的思維,明白分化中俄是美國的長期策略。在軍事上,由於俄羅斯的核力量和美國是全球兩強,所以拉攏中國、孤立俄羅斯,是維護美國安全的重要策略。但白邦瑞認為,拜登政府一手將這個策略毀掉。

拜登政府的態度促成中俄深度合作。中俄的12000字聲明,涉及很多重要領域,其中能源和農糧業的合作最受關注。

第一,能源合作。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莫斯科和北京很快就會簽署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號巨型管道的合同,將更加大量的天然氣輸往中國。俄羅斯現在透過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該管道在2019年開通,現在計劃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可以從俄羅斯北部的亞馬爾地區經蒙古向中國輸送多達每年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不過,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中俄的能源談判並不局限於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早前傳出消息指中俄計劃構建第3條輸送天然氣的管道,這條管道在俄羅斯南方經哈薩克進入中國,若然成事,顯示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將會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境界,這等如俄羅斯重大戰略轉移。過去俄羅斯主要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在俄烏戰爭之後,美國發動歐盟對俄羅斯實施能源制裁,俄羅斯急欲尋找替代客戶,中國就是最佳選擇。如果第三條天然氣管道拍板,就意味著俄羅斯的能源政策全面倒向東方。

第二,農業合作。過去中俄兩國合作範疇較少觸及農業,兩國聲明提到,要釋放農業領域合作巨大潛力,擴大兩國農產品相互市場准入,提高大豆及其加工品、豬肉、水產品、谷物、油脂、果蔬及堅果等的貿易。深化農業投資合作,繼續研究在俄羅斯遠東及其他地區,建立中俄農業合作試驗示範區。

中俄農業合作最值得關注的是,會成為中國輸入美國農產品的替代品。美國禁制向中國輸出高科技產品,高端芯片等價值高昂的美國貨不能輸向中國,變成美國對華輸出的商品的比例更加嚴重向大豆谷物等農產品傾斜,而俄羅斯一向並非中國入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地,今次兩國聯合聲明提到大豆等農業合作,隱隱然發出一個警告,中國可以從俄羅斯輸入大豆等,大面積替代美國的農產品。

另外,俄羅斯一直輕視遠東地區的發展,俄國遠東地區地域廣大,但發展極其落後,如果中俄兩國真的可以全面開發農業合作,讓中國大力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投資搞農業的話,前景將會十分亮麗,替代西方農產品進口的可能性亦會很大。

簡而言之,美國由於戰略選擇或是戰略失誤,要鎖定中國為主要的競爭對手,但同時在俄烏戰爭中又與俄羅斯為敵,變成兩條戰線開火,逼使中俄合作去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境界。中俄的深度合作,無論在軍事上或經濟上,對美國都會是一個重大挑戰。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