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除了祖逖,也有一位名將桓溫北伐,希望奪回被五胡取了的半壁江山。桓溫,是一名軍事將領、權臣,為晉明帝的女婿,他分別於354年、356年及369年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復洛陽,其餘兩次皆被擊退,成效都不大。

而桓溫的北伐,為其帶來極大聲望,尤其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後,桓溫曾在362年請求遷都洛陽,讓昔日南渡江左的士庶一律北徙。

影視中的桓溫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桓溫 (網上圖片)

當時南渡士族很多都不願放棄南方,加上當時洛陽正受前燕所攻,都不欲北歸,但因朝廷畏懼桓溫,竟沒人敢首先出言諫止,而只有孫綽敢上疏反對。當時朝廷更打算派侍中勸止桓溫,可見桓溫在當時的威望極高,足以動搖朝廷。

實際上,即使桓溫北伐「光復」洛陽,因他的政治野心,而得不到舉國同心支持,故申胤才有言:「晉室衰弱,溫專制其國,晉之朝臣未必皆與之同心。故溫之得志,眾所不願也,必將乘阻以敗其事。」最終桓溫第三次北伐,因策略失敗,糧盡而大敗。他被逼放火燒船、棄輜重鎧甲,倉皇而回,令桓溫威望大跌,更令朝野怨恨。

權傾朝野的桓溫見狀,促使他放棄外討增加名望,視線轉而對內行廢立,於是桓溫在371年廢黜晉廢帝,並誣陷武陵王司馬晞等人,令桓溫的威勢比皇室更盛,《晉書·桓溫傳》記載,廢帝一見桓溫就先遙拜他,謝安稱「未有君拜於前,臣揖於後」威勢可見一班。不過始終因北伐失敗,桓溫在死前希望欲得九錫以達成其篡位計劃,被謝安等人藉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

桓溫大敗後,北伐之事亦再沒進行。雖在第二次北伐時一度奪回洛陽,但進兵時佔據的司、兗、青、豫地區其實在桓溫班師後就被前燕所陷,數年後洛陽亦得而復失,可見戰果其實不甚持久。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桓溫不只是因為他是駙馬而權傾朝野,他亦有真才實幹、軍事才能和政治抱負,要不然都不能剿滅成漢,收復徐州、豫州等地。然而他在歷史上的爭議性,主要在於他晚期顯露出來的篡權異心,由他說過一句極為經典的話,「既然不能流芳百世,不如就遺臭萬年耶!」就已可見。而桓溫的政治野心,亦限制了他的北伐活動,北伐得不到廣泛支持。而在《晉書》中,桓溫和王敦的列傳放在一起,統領的兩個字是「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