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賴清德勝選,俄烏戰爭會不會複刻到台海?(上)

博客文章

賴清德勝選,俄烏戰爭會不會複刻到台海?(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賴清德勝選,俄烏戰爭會不會複刻到台海?(上)

2024年04月12日 11:20 最後更新:11:35

作者:趙歡笑,智庫研究總監。

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已經出爐,「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勝選,民進黨將繼續執政,陰雲未來四年仍將籠罩在台海上空。

民進黨和賴清德頑固堅持「台獨」立場,以往通過切香腸的方式推動漸進式「台獨」,「綠化」和「去中國化」效果明顯。

未來四年是否會做出孤注一擲的行為,值得關注。

更值得密切留意的是,「台獨」勢力幕後的美國未來四年究竟會如何使用台灣這個「棋子」,以達成其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

很多人都擔心美國會不會把俄烏戰爭複刻到台灣,通過代理人戰爭削弱甚至中斷中國的復興進程。這種擔心並不多餘。

畢竟,對美國來說,俄烏這場代理人戰爭實在是太划算了。

一本萬利的買賣

在長達二十年的阿富汗戰爭中,美軍赤膊上陣,耗費2萬億美元,陣亡2300餘人,付出了巨的代價後,最終灰溜溜撤軍了。

而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拜登政府未公開向烏克蘭派出一兵一卒,只是提供了1000多億美元援助,就達到了多重戰略目標,困住了俄羅斯,削弱了歐盟,拉攏了印度,鞏固了盟友,也讓中國陷入兩難境地。

怎麼看,這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豐富的代理人戰爭經驗

美國以戰爭立國,歷史上鮮有不打仗的年份,打代理人戰爭也是熟門熟路。此次俄烏戰爭是冷戰結束後首個以主要大國為戰爭對手的代理人戰爭,就是說,俄羅斯必須親自下場,而美國只需支持烏克蘭作戰,自己並不需要與俄在戰場上直接交鋒。

美國通過此次代理人戰爭至少收穫了以下好處:

一是戰略上既能夠使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深陷戰爭泥潭,暴露了俄外強中乾的底色,又有效避免了美、俄這兩個核大國因「熱戰」而必然導致的巨大災難。

二是政治上綁架了幾乎所有盟友,原本躍躍欲試尋求戰略自主的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被迫歸隊,只有匈牙利、土耳其還敢偶爾發出不同聲音。

三是外交上鞏固了盟邦,借機逼迫全球各國選邊站隊,最大限度地孤立了俄羅斯,連瑞典和芬蘭這兩個具有百年中立歷史的國家也都拋棄中立地位轉而加入北約。

四是軍事上通過參與烏克蘭戰爭指揮、所謂「雇傭兵」參與作戰行動、各種武器裝備實戰運用,積累了與大國進行中等烈度戰爭的經驗。

同時借機進一步將軍力部署至俄羅斯周邊國家,使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大幅壓縮,莫斯科已直接暴露於北約炮火射程內。

五是完整演練了除美國直接下場廝殺以外,包括經貿戰、能源戰、金融戰、網路戰等在內的全方位立體戰。

如何爭奪和控制輿論,如何全面制裁實行堅壁清野,如何切斷或阻撓對手的航路、財路、糧路、油路、網路,如何動員美國科技公司支持烏方軍事行動,都在實施和運用中探索了做法、積累了經驗。

戰爭的爆發還迫使全球資本特別是歐洲資本流向美國,緩解了美債危機,能源價格飆漲又迫使歐洲工業不斷外遷,有的直接遷至美國。

不止衝動,還有實際行動

看看,花一千多億美元,賣一些武器彈藥,死幾十萬烏克蘭人,這麼點代價,就能獲得那麼多巨大的好處。

你猜,美國有沒有將這個經驗複刻到台海的衝動?

當然有。不光有衝動,還有行動。

(美國有哪些行動,又達成了怎樣的效果,我們下回分解。)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構建多極化世界,中國作出了示範

2024年05月13日 11:47 最後更新:11:51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上週,中國與位處歐洲的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開展的元首外交活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今年首場外訪為什麼選擇這三個國家,訪問意在傳遞怎樣的信號,值得持續關注。

總體而言,此訪最深刻的意義,是顯示出在推動世界秩序從單極向多極轉變的「世界觀」指導下,中國逐漸形成並掌握了一套具備複製推廣條件的「方法論」。

其一,秉持外交獨立自主

外交是各方互動,講求你來我往,你情我願。

中國需要歐洲三國,原因是希望在美西方陣營對中國崛起的遏制中找出並不斷放大空隙。

另一方面,歐洲也有求於中國,希望擴大雙邊經貿同時緩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熱戰局面。

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中法長期以來「相互欣賞、相互吸引」,這呼應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外交領域的習慣,他始終相信個人化色彩是外交成敗的關鍵。

從上年訪問中國時的廣州茶敘,到本次在比利牛斯山脈的特色午餐,都能夠看出來。

作為歐盟的主要領導者之一,馬克龍領導下的法國代表了歐盟內部一種日益發酵的聲音,即不再願意無條件忍受美歐關係的不平等。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特朗普捲土重來正為美歐關係帶來諸多不確定性,歐盟對美國國內政治變化的無力感,疊加不平等產生的焦慮,正通過聯合國等越來越多的渠道反映出來。

雖然馬克龍在很多對華問題上立場強硬,但他也反覆強調「歐洲主權」的概念,敦促歐洲在能源、防務和經濟領域實現戰略自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洲就需要有著相似理念的中國繼續參與全球議題。

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戰略思想,正在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這也是中國在國際上形成最廣泛認同的外交思想。

看來以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為代表的不少國家,都高度認同這一點,這也創造了中國加快構建多極化世界的上乘時機。

其二,深化經貿互利共贏

塞爾維亞、匈牙利都是歐洲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匈牙利在今年下半年還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中匈關係在這個時間點的升溫,對於中歐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

匈牙利在右翼總理歐爾班的領導下,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

這與其他一些考慮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歐盟國家形成鮮明對比。

匈牙利不僅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歐爾班更連續三次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歐洲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去年上半年佔比達39%以上。匈牙利位處歐洲腹地,是亞洲國家進入歐洲市場的中轉地和集散地。

去年10月論壇後,歐爾班沒有直接回國,而是到深圳訪問比亞迪。時隔不到三個月,比亞迪去年12月宣佈在匈牙利設立歐洲首個整車製造基地。

除了比亞迪,全球最大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過去一年也宣佈在匈牙利投資設廠。

此次訪問,匈牙利政府再與中國簽署了包括鐵路、公路、汽車工業等領域合作在內至少16項協議。

中國也從上週四(5月9日)起,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匈牙利鮮食櫻桃進口。顯示出雙方深化經貿往來、拓展中歐市場的共同訴求。

其三,夥伴關係量身定制

中匈兩國領導人在此次訪問後共同宣佈,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的「夥伴關係」,除了冠以「戰略」「合作」「友好」等一級定語,還可進一步冠以「全面」「全方位」「全天候」「新型」「創新」等二級定語,從而對雙邊關係作出更加細緻精准的定位,體現針對不同對象量身定制的獨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一些國家的夥伴關係的表述是「獨一無二」的,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與俄羅斯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在這個大背景下,5月7號,普京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第八屆總統,也宣布本屆總統任期內的首訪國家為中國。

我們也可以暢想一下即將登場的中俄元首外交,那才是中國秉持多極化「世界觀」,應用這一整套外交思想的最佳舞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