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研究團隊分析「祝融號」數據 首證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兩岸

中國研究團隊分析「祝融號」數據 首證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兩岸

兩岸

中國研究團隊分析「祝融號」數據 首證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2023年05月20日 09:33 最後更新:10:2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肖龍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通過綜合分析「祝融號」火星車搭載的多光譜相機(MSCam)獲取的科學數據,首次在火星表面發現海洋沉積岩的岩石學證據,證明了火星北部曾經存在過海洋。

相關研究成果以《烏托邦平原海洋沉積岩的證據:「祝融號」火星車的觀測》為題發表在綜合性權威期刊《國家科學論評》。

更多相片
「祝融號」到達火星表面的模擬圖。新華社資料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肖龍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通過綜合分析「祝融號」火星車搭載的多光譜相機(MSCam)獲取的科學數據,首次在火星表面發現海洋沉積岩的岩石學證據,證明了火星北部曾經存在過海洋。

科研人員在控制中心監測「「祝融號」」火星車工作情況。中新社

科研人員在控制中心監測「「祝融號」」火星車工作情況。中新社

祝融號行駛路線圖和巡視區地形。

肖龍表示,研究團隊查看火星車車載相機傳回的照片,發現這些裸露的岩石發育層理構造,顯著不同於火星表面常見的火山岩,也不同於風沙沉積形成的層理構造,這些層理知識指示的雙向水流特點,與地球濱—淺海環境中的低能潮汐流一致。

西方紀亞尼羅海洋演化模式圖。

西方紀亞尼羅海洋演化模式圖。

祝融號觀測的岩石和沈積層理素描圖。

2021年,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於火星北部平原東部的烏托邦平原南部邊緣,位於前人所提出的古海岸線附近的北方荒原組,為查證是否存在古海洋沉積提供了機會。

團隊憑「祝融號」傳回獲取的科學數據做分析。新華社資料相

團隊憑「祝融號」傳回獲取的科學數據做分析。新華社資料相

「祝融號」到達火星表面的模擬圖。新華社資料相

「祝融號」到達火星表面的模擬圖。新華社資料相

科研人員在控制中心監測「「祝融號」」火星車工作情況。中新社

科研人員在控制中心監測「「祝融號」」火星車工作情況。中新社

肖龍表示,研究團隊查看火星車車載相機傳回的照片,發現這些裸露的岩石發育層理構造,顯著不同於火星表面常見的火山岩,也不同於風沙沉積形成的層理構造,這些層理知識指示的雙向水流特點,與地球濱—淺海環境中的低能潮汐流一致。

本研究中對祝融段岩石的觀測結果是迄今為止首個支持火星北部平原古海洋存在的直接性原位探測證據。肖龍指,該研究在北方荒原組中發現的這些沉積構造,為重塑火星的歷史提供了新的啟示。未來 「祝融號」對該區域的深入探測和採樣返回,將加深對火星宜居性和生命痕跡保存的認識。

祝融號行駛路線圖和巡視區地形。

祝融號行駛路線圖和巡視區地形。

西方紀亞尼羅海洋演化模式圖。

西方紀亞尼羅海洋演化模式圖。

2021年,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於火星北部平原東部的烏托邦平原南部邊緣,位於前人所提出的古海岸線附近的北方荒原組,為查證是否存在古海洋沉積提供了機會。

自著陸以來,「祝融號」一直在向南駛向潛在的海岸線區域,並對沿途出露的北方荒原組地層展開觀測。「祝融號」行駛了約1921米,使用不同的成像和分析系統對露頭和地表岩石進行詳細的就位觀測,其中導航和地形相機已經獲得了106組全景圖像,詳細記錄了「祝融號」行進路線附近許多岩石的表面形態與構造特徵。

祝融號觀測的岩石和沈積層理素描圖。

祝融號觀測的岩石和沈積層理素描圖。

團隊憑「祝融號」傳回獲取的科學數據做分析。新華社資料相

團隊憑「祝融號」傳回獲取的科學數據做分析。新華社資料相

往下看更多文章

為移民火星鋪路 荷蘭公司研究人類於外星「生BB」

2023年11月19日 10:20 最後更新:11:31

荷蘭一家公司正在研究太空繁衍,讓人類有朝一日能夠在其他行星生育後代。

「euronews」電視新聞網報道,荷蘭企業家艾德布羅克(Egbert Edelbroek)創立「生在太空聯合公司(Spaceborn United)」,專門研究太空繁衍,最終目標是要讓人類能夠在火星這種地心引力比地球小的環境中,自然受孕和生產。儘管要達成安全的太空性行為,難度也是星系級,但是艾德布羅克有信心,能在他有生之年見到人類寶寶在外星誕生。

FB圖片@Egbert Edelbroek

FB圖片@Egbert Edelbroek

他說,「地球人類能夠成為跨行星物種,這一點具有重要性」,「如果你希望在地球以外的地方有獨立的人類聚落,希望這些聚落真能自立,你也需要處理繁衍的挑戰」。

在太空從事性行為有很多挑戰,首先就是重力問題,兩人可能會飄得離彼此很遠,因此,「生在太空」公司先嘗試在太空實現胚胎受孕。他們從老鼠著手,在實驗室中人工受精產生可存活的胚胎,接著將胚胎低溫保存,減緩其發育速度,也保護這些胚胎不至於在重返地球時受到高G力影響。

FB圖片@Egbert Edelbroek

FB圖片@Egbert Edelbroek

48歲的艾德布羅克強調,確定他這輩子能看到寶寶在太空誕生,「最終,人類—希望我們一起見證—需要達成在太空生下後代。」

這項研究已經在模擬低引力的實驗室中進行,預計明年底要將老鼠細胞送上太空實驗,「大約5或6年」後進行首次的人類胚胎實驗。但是要把第一個在太空受孕的胚胎植入婦女體內之前,還有龐大的倫理挑戰要克服。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