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側翻的不僅是漁船,而是台海局勢的穩定

博客文章

側翻的不僅是漁船,而是台海局勢的穩定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側翻的不僅是漁船,而是台海局勢的穩定

2024年02月26日 12:08 最後更新:12:44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2024年對台工作會議於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對台工作,要堅決打擊「台獨」分裂、遏制外部勢力干涉,堅定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廣泛團結台灣同胞,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會議是在近期台海摩擦升溫的背景下召開的,引發兩岸關注。

自1987年起,廈門與金門就開始同放焰火共慶新春,這一慣例延續至今。2月10日是大年初一,新一年的海峽兩岸春節焰火晚會在廈門環島路黃厝沙灘和金門烈嶼沙灘同步開啟。

兩地隔海同步燃放共同歡慶春節,帶來新春的暖意與祝福。絢爛的煙花也映襯出了樸實的廈門人民和金門人民嚮往闔家團圓的笑臉和期盼。

金門島距離廈門大約為10公里左右,距離大陸最近的角嶼只有1.8公里,所以金門的海域從任何層面上講都在大陸的領海之內,大陸漁民完全有權去金門海域捕魚。

可當年金門炮戰停止後,台灣當局在金門海域單方面沿著金門海岸和大陸水域的中線,劃定了一個限制、禁止水域的界線,這個界線由20個座標點連續線構成,其實和海峽中線一樣,沒有任何法律效力。

金門水域生活漁作的兩岸居民,世世代代也都依靠這片水域生活,與哪一個政府管理台灣島,管理金門島本來是無關的。

但由於台灣當局人為地築起了高高的“籬笆”,為兩岸居民帶來了種種不幸。這其中就包括近日引起關注的福建漁船遭撞擊傾覆事件。

2月14日下午,一艘福建漁船在金門海域捕魚時,無端遭到台灣當局所謂“海巡署”船隻的威脅和驅趕,導致四人落水,其中兩人不幸身亡。

撞船事故的過程其實不是這一議題的核心,真正的核心在於此事件之前,近年來兩岸關係的急速惡化,而在惡化的大背景下,台灣民進黨當局對類似事件“執法”的尺度不合理地加以收緊,單方面提高了金門海域“出事”的風險。

自台民進黨當局任命管碧玲為“海委會”主委以來,台當局要求其“海巡署”針對澎金馬三島海域“擴大威力取締勤務”,採取“驅離”、“扣留”、“留置”、“沒入漁獲(具)”、“罰款”及“沒入船舶”等六大手段,以彰顯“執法權威及嚇阻效果”。

這都是公開的資料,這起事故的責任台民進黨當局逃不掉。

不過,在實際中,民進黨當局是如何反應呢?

先是搞不清狀況,信誓旦旦聲稱是大陸漁船蛇形行駛自行傾覆,稱海巡人員“執法”過程雖全程無錄影,但也並無不當,企圖掩飾其暴力行徑。

在兩岸同胞和遇難者家屬強烈要求下,台有關方面才承認是因台海巡艦艇衝撞導致大陸漁船翻覆、人員傷亡,但仍以各種理由推諉塞責,對事件真相遮遮掩掩。

也正是從這時起,民進黨當局內部開始大甩鍋。

蔡英文本人跑去看書展,似乎想宣示與她已經完全不相關,所謂的台“國安會”消失不見了,台軍事部門也急於與該事件劃清界限。

風平浪靜時排著隊拱火,真的遇到事情又踢皮球玩失蹤,時至今日,又有誰能來幫這一隊不專業也不負責的台灣“海巡署”一線人員承擔責任呢?

站起來承擔責任的一個都沒有,借題發揮想搏一些好處的卻大有人在。

撞船事件發生後,美國白宮、國務院、五角大樓迅速抓住此事件大做文章,陸續發表多份涉台不當言論,竟要求大陸一方保持克制。

可謂是有意在不合適的時機講出不合適的言論,為的還是離間兩岸的民心,繼續踐行其“不坐在餐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上”的競爭對抗邏輯。

可以說手段並不高明,聽上去也並不意外。

紙上好處總覺得不夠,還有以身犯險赤膊上陣的。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2月22日便率團抵台,分別與蔡、賴等人會面,此人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擔任情報官,本月雖已宣佈將不再尋求連任眾議員,卻慨人之慷,宣稱美台關係的未來堅若磐石。

一行人啟程前,台灣駐美代表接受美媒訪問時也表示,台灣會與美國行政部門及國會緊密合作,確保具有最佳自我防衛能力。是誰在台當局背後撐腰,在台灣社會煽風點火,一目了然。

“家和萬事興”是中華人文精神的精髓,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融合關係。

在中華文化薰陶下每一位中國人,都對台灣回歸祖國懷抱有著根植在骨子裡的情感,這是每一個面對台海問題的負責任政治家都必須尊重的基本事實。不是一兩個政客,或者一兩班政治團體就能夠左右。

山海不移,物是人非。

台灣海峽,台灣寶島自古就存在,也將長久存在,唯一變化的是試圖利用它們實現自身短期政治目的的“有心之人”。

圈起一片海,築起一面牆,又造出種種令人痛心的事端,台海穩定局勢的一去不返令人心憂。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煙花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香港看布林肯訪華

2024年04月29日 13:30 最後更新:13:53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在中美圍繞許多議題呈緊張甚至是衝突的狀態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週一連三日訪華。

「中方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繁榮發展的美國,希望美方也能積極正面看待中國的發展。」中國領導人的發言一錘定音,清晰表達了中方一貫的立場。

布林肯週五晚,於美國駐華大使館召開記者會,也表達了「美國無意阻礙中國發展,也不是為了想與中國經濟脫鈎。」

看來,布林肯此訪意在對外釋放兩國關係緩和信號,真心實意也好,又或是表面功夫也罷,大國關係緩和總比衝突加劇要好。

但這樣的緩和能去到何種程度,又能維持多久,恐怕外界各有判斷。

近些年,香港已經是中美兩國戰略博弈的前線,香港想從大國交手的縫隙中獲取利益的機會會越來越難。

傳統的國際資金(主要是美國、歐洲資金)去往中國內地,經香港大進大出的模式遭遇挑戰,香港金融行業長期形成了服務中國企業到香港市場上市的路徑依賴,目前看來也不容樂觀。

歷史上,香港最大特点是“国际化”,而最大卖點是“轉型快”。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香港下一階段金融業務可以轉攻跨國企業財資管理,市場的開拓也可以更多地面向中東、東盟地區或是其他全球南方國家。

國際財資中心的搭建是香港金融新的增長機遇

一個成熟的國際財資中心由眾多跨國企業的境外司庫平台組成,一般而言這些司庫平台承擔著企業境外資金管理、資金服務、資金運作等方面職能。

香港金融市場開放、服務種類齊全,且沒有外匯管制,便利企業以香港為基地管理及調配多地資金。

而香港與內地資金流動日益頻繁,產品種類豐富,香港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中心,資金池規模佔全球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一半左右。

同時,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與中國內地建立了更為緊密的資本聯繫。

內地企業如果能夠以香港作為樞紐,匯聚全球資金、打通境內外通道,將有助於產品和業務走向國際市場。

香港在國際財資中心的搭建上,已經積累了不錯的基礎。

在財稅優惠方面,2016年香港引入了新的稅務措施。包括利息支出稅收扣除規則。

企業財資中心支付給集團非香港註冊子公司的存款利息可予以稅前扣除;以及合資格財資管理公司的合資格利潤利得稅優惠規則。對合資格的企業財資中心的合格利潤享受稅率優惠(8.25%)。

在匯率風險管理上,香港的匯率對沖產品有助跨國企業應對貨幣匯率波動,經營者可以通過香港集中管理外匯風險。

在融資方面,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鉤,加上香港的融資成本低,在匯率較穩定或外匯管制較寬鬆的國家投資時,從香港獲得美元貸款的總成本較當地貸款成本低。

考慮到投資目的地的外匯風險和融資成本,跨國企業海外業務的營運資金也會考慮從香港借款到當地使用,而非直接在當地融資。

將國際財資中心和貿易中心功能相結合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在物流、離岸貿易服務等相關網絡、人才與業務經驗豐富。

過往香港離岸貿易的重點是幫助國際品牌在中國內地尋找和搭建廉價生產線,未來的重點將是服務內地品牌和優質產品「走出去」。

從這一轉變來看,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轉型與國際財資中心的建設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和自洽性,協同發展的潛在空間巨大。

內地企業在港設立全球採購中心,能夠有效提升跨國供應鏈管理水平和議價能力。財資中心的搭建,又可以使企業在香港透過多種融資方式,例如流動貸款、信用證等,滿足原料貿易資金快速周轉的需要。

布林肯訪華也告訴我們,要平衡傳統與新興市場

香港的金融和貿易行業,在傳統上以服務中國內地、美國、歐洲、日本市場為主,這些市場有最成熟的製造能力和購買力。

從布林肯此次訪華可以看出,美國領導層也十分清楚,任何一個經濟體要運轉,傳統的成熟市場就不能輕言放棄。

美國都不肯放棄中國市場,香港要做國際財資中心和貿易中心,也不應主動放棄傳統市場。

另一方面,以東盟為代表的新市場,潛在市場空間巨大,也要加緊開拓,以填補地緣政治局勢動盪和發達經濟體衰退留下的空間。

上週文章曾講到,新加坡未來將更加重視自己作為東盟領導者的角色,這也是看到東盟將成為國際貿易和產業鏈轉移的熱土,戰略價值快速上升。

香港具備與東盟地區合作得天獨厚的優勢,要在現有雙邊自貿協定的基礎上,以進一步在貿易和金融上與東盟融通,以吸引更多企業借助香港管理資產和拓展業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