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之病:將龍門由南極搬去赤道

博客文章

美國之病:將龍門由南極搬去赤道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之病:將龍門由南極搬去赤道

2024年04月05日 18:35 最後更新:20:29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正在訪華,她在訪華前夕大力發炮,攻擊中國新能源產品價錢太平,傾銷美國。

耶倫在3月27日在喬治亞洲參觀美國桑尼瓦太陽能電池製造廠,她說這間企業大約7年前倒閉,因為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太便宜,在美國大行其道,導致美國公司無能力和中國的產品競爭。後來現屆政府美國推出《削減通脹法案》,這間公司得到資助,在今年將會重新開放。耶倫指摘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將廉價產品輸出到世界各地,打亂了全球價格,損害了美國企業和工人。

美國官員的評論令人大開眼界。過去20年,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極端天氣異象瀕發。美國聲稱自己是全球氣候的領導者,大力推動減低炭排放。中國積極響應,加入減排行動。但美國如今搖身一變,由一個減排推動者,變成為一個美國工業保護者,等於將龍門由北極搬了去赤道,這種毫無邏輯的搬龍門行為,世界各國根本無所適從。

可以回顧一下全球減排的發展,就知道美國的搖擺是何等荒謬。

由於地球急速暖化,全球各國展開一場又一場會議,希望將全球的氣溫控制在1850年工業革命前以上2℃之內。最近一個重要國際協議是在2015年11月30日完成的《巴黎協定》,此協定建議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以上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以上1.5℃之內,同時認識到這將大大減少氣候變遷的風險。

由於發達國家已渡過了工業化的階段,用電量理應較低,而發展中國家製造業較興旺,用電量較高,所以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減排要求不同。

如果以碳排放總量為計,中國排第一,美國排第二,印度排第三;如果以人均碳排放量為計,美國人均排放13噸,中國人均排放7.8噸,印度人均排放1.6噸,美國人均排放最高(2020年數字)。

美國承諾到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至2005年的50%,希望2030年一半的新車都是電動車,承諾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即時所謂淨零排放。而中國就承諾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根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碳排放量和經濟發展呈倒U型關係,經濟開始起動的發展中國家減排,要比發達國家難得多。但中國仍然為此作出最大的努力,大力生產各種新能源產品,包括鋰電池、電動車、太陽能發電組件、風力發電窩輪機等等,近年取得重大成就。

據《華爾街日報》估計,中國大規模推廣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加快,國際氣候觀察機構預計,中國可能比預期提早6年就達到碳排放峰值,原訂目標是2030年,可能早至今年就可以碳達峰。單在去年,中國便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17吉瓦,增幅達55%;去年單是中國新增風力發電裝機容量76吉瓦,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增量總和。總部位於奧斯陸的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伊萬說,中國提前碳達峰具有重大象徵意義,會向全世界發出全球已經渡過了難關的信號。外媒引述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政府的努力為巴黎協定進程提供了莫大的動力。

中國就如一個在減排方面的優等生,拿到了A級的成績,並把自己價廉物美的新能源產品,推廣到全世界,協助全球以低成本加快推進減排的行動,但在這個時候美國突然跳出來,說中國的產品太便宜了,影響了美國工人的生計。到底是美國工人生計重要,還是全球減排重要呢?

不要忘記,當年有一個陰謀論,是指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大力推動減排,除了因為減少氣候暖化之外,還想藉此遏制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增長。中國和印度採取了不同路徑,中國努力在減排方面推進,而印度就顯得相當窒手,除了承2070年達成碳中和之外,對其他各種要求能不參與就不參與。

如今美國的行為,似乎就證實了這種陰謀論。美國推動減排,其實就是想遏制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當中國減排減得太成功,新能源產品做到價廉物美時,耶倫就徹底除去假面具,直接為美國工人爭取利益了。

美國之病,病在雙標。不過美國把龍門搬來搬去,搬得多了,還有那個傻子會相信她呢?

盧永雄

Tags:

耶倫

往下看更多文章

真正幫到市民的政策

2024年04月29日 18:57 最後更新:19:50

莫以善小而不為。有些政策看起來並不石破天驚,但細看真正幫到市民。

第一,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特首李家超在參選的時候提出這個計劃,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落實。政府房屋政策其中一個基本思路是,要從各個方面提高公屋的供應,減低市民輪候的時間,除了加快覓地建屋外,如何提前讓已經建好的公屋上樓,亦是另一個務實的思考方向。以前政府建公屋是要等整個屋邨建好,所有配套設施齊全,才讓居民入伙。但按「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可以以分階段建屋的方式,即使配套設施未百分百齊備,在可接受的居住環境下,讓獲分配公屋的居民提早上樓。按計劃在2023年開始的5年,有12000個公屋單位可以提前3至18個月入伙,提早上樓,即每年平均有2400個公屋輪候家庭受惠。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近日指出,房屋署抓緊落實工作,首批2147個「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的單位,在第一季完工,將可以配樓給居民入伙。首批完工單位座落於青衣長青邨及屯門業旺邨,例如長青邨5月就可以入伙,較預期提早了9個月。公屋提前入伙就可以讓輪候的居民直接受惠,何永賢對比輪候居民住劏房,每月租金可節省3000元,這2147個單位提早落成,可以讓受惠居民合共節省4900多萬租金。這些錢能放回基層市民的口袋,讓他們自己使用,有很大的意義。

這的確是政府改變一個政策,就讓市民直接受惠的好例子。由於市區的劏房租金可以貴至8000到1萬元,何永賢估計的公屋輪候戶每月可節省3000元的租金,已經是比較保守的估算,實際上居民可能節省更多。

回想舊日,香港大玩政治,議會經常拉布,拖遲批出工程撥款,就曾經令公屋落成延遲一年有多,其實就令輪候公屋的居民多付租金,直接受損,輪候公屋的市民因政治捱苦而不自知。如今香港的政治重回正軌,就令市民直接受惠。

第二,加快回收公屋。多年來香港經濟不斷改善,不少公屋戶已經搬到私樓,但是他們就沒有交回公屋單位,任由單位用來擺放雜物,這是對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如何回收濫用的公屋,亦成為本屆政府一個頭號關切的房屋問題。當局早前向88000個公屋住戶發出物業申報表,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近日指出,有450戶自動交回單位。政府會將申報表交予土地登記處,核對租戶有無擁有物業。

何永賢預計,今年度將會回收超過2300個濫用的公屋單位,較過去年均回收1300個更高,讓市民看到政府的決心。

香港公屋單位的建築成本平均92萬元,這個成本並未計入地價,粗略計入2000元一方呎地價,每個公屋單位的成本約150萬,回收2300個單位,政府就能節省34.5億元,今年較過去回收多1000個單位,就等於政府額外較過去節省15億元。政府要找地興建2300個單位相當困難,但只要努力回收,就可以提高公屋供應。

整體而言,香港土地缺乏、規劃時長,除了加快興建公屋單位之外,提早上樓、加大回收都是可以增加公屋供應的額外方法。

公務員作出努力,真正幫到市民,值得點讚。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