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吳秋北:尋找香港的勞動模範、大國工匠 ——論新時代工運之六

博客文章

吳秋北:尋找香港的勞動模範、大國工匠 ——論新時代工運之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吳秋北:尋找香港的勞動模範、大國工匠 ——論新時代工運之六

2024年04月19日 23:17 最後更新:23:21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

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今年工聯會一如既往高度關注勞工權益,為打工仔提出了五大勞工政策倡議,分別是:

1. 配合八大中心發展制訂人力資源規劃 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

2. 監督輸入外勞和人才計劃 確保本地就業優先;

3. 加強新就業形態保障 完善三方協商機制;

4. 遏止嚴重工業意外 改善職業安全健康;及

5. 完善退休保障 優化強積金制度。

除了權益,工聯會也高度關注勞動精神的弘揚。

香港工人具有一百多年、源遠流長的愛國傳統。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參與抗日、擁護新中國成立、支持兩航起義、支援解放海南島、支援祖國建設,特別是80、90年代,將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回內地,以實際行動推動國家改革開放,助力發展;回歸後,堅定不移支持「一國兩制」方針,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維護國家安全……無論甚麼時期,香港工人都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強大力量,也是最堅實強大的建設力量。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資料(2024年4月18日),香港總就業人數為368.84萬,失業人數為11.17萬(失業率3.0%),就業不足人數為4萬。香港人崇尚勞動,這種精神在人口老化、社會福利日趨完善的今天,仍能保持,更顯寶貴和崇高。數百萬的勞動者在香港發展建設中,貢獻出無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勞動階級理應得到與之貢獻相匹配的待遇和社會認同。

勞動者撐起香港三次產業結構轉型,為經濟帶來新增長動力

1840年以前,香港還是傳統的自然經濟體,被英國殖民統治後成為自由港,逐步轉為開放型經濟體。隨著航運、貨倉、碼頭等行業的發展以及船塢、製糖等新式企業的出現,香港產生了近代的第一批產業工人。經過百多年的歷史變遷,香港發展成為了遠東的國際大商埠,直到今天,貿易和物流仍是香港四大傳統產業之一,國際航運中心更是香港「八大中心」定位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初期製造業包括造修船業、生產針織品、食品等,踏入70年代,電子產品、鐘錶及塑膠製品等發展起來,到80年代,全盛時期製造業約佔整體GDP30%,產業工人佔就業人口四成半,被認為是第二次經濟轉型。隨後因應內外環境及條件的變化,上世紀末,香港又進入第三次經濟轉型,由工業化轉為多元化服務,其中以金融業、旅遊業、服務業和運輸業為主要支撐。分析香港經濟發展的週期性會發現,每次產業轉型都將經濟推向更高層次。而香港能夠順應變化,成功轉型,勞動和資本同為生產要素,產業工人功不可沒。然而工友卻沒能公平的分享到經濟發展成果。香港貧富差距與日俱增,按照樂施會的分析,今年首季度最貧窮及最富裕的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差距已達到57.7倍。按照統計處的資料,1985年至2007年,香港人均GDP增加了133%,而香港就業人士每月入息中位數則只增加了69%。

肯定勞動價值,弘揚勞模精神,激發實現由治及興偉力

勞動是社會生活的基本體現,人類發展歷史就是一部勞動發展的歷史。香港開埠以來的歷史也是伴隨著工運一路發展。在實行殖民統治的時期,統治者以壓榨被殖民者為目的,培植買辦,獲取最大經濟效益,懶理勞苦大眾死活。在這種歷史背景影響下,勞動者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被忽視,將勞動簡化為「搵食」,將僱傭關係等同於勞動力買賣。《共產黨宣言》描述早期的資本主義,深刻指出,「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流行歌曲《半斤八兩》就揭示了長期被殖民統治下,打工仔爭取的是,付出「半斤」力,得回「八兩」的卑微和無奈心態。事實上,一個人決定工作,投身一個行業,可以是出於興趣、熱愛、抱負,也是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以勞動就業謀生,不畏辛勞,肯付出,有理想、有追求,是基本需要也有精神境界。工資作為勞動的報酬,從一開始便沒有公平可言,更遑論體現勞動價值的全部。現代文明進步、有利發展的勞資關係首先是合作,以共贏為目標,而非剝削和壓榨。野蠻資本主義、殖民統治下的扭曲價值觀是時候扭轉了,片面狹隘的認知必須徹底改變,社會需要重新建立對勞動價值的認知,給予勞動應有的尊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由治及興新時代更應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真真正正提升勞動階層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勞動者才能以主人翁的立場,為一國兩制建設,激發更大的勞動熱情和動能。

全國五一勞動獎在內地已經歷史悠久,是全國勞動人民的盛事,顯示出國家對勞動價值和勞動者的重視,國家發展要依靠勞動階級,勞動生產、技術攻堅、科技創新歸根結底都要依靠廣大勞動者。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樑。我們要把職業教育發展好,要樹立工匠精神,把他們的待遇條件保障好。」去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總書記向全國廣大勞動群眾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時表示,「依靠勞動創造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激發廣大勞動群眾的勞動熱情和創新創造活力,切實保障廣大勞動群眾合法權益,用心幫助廣大勞動群眾排憂解難,推動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良好氛圍。」內地的做法怎麼不能作為香港的借鑒呢!

以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

香港也有很多勇於擔當的勞動者,儘管在資本主義的勞動關係下,他們的付出更令人動容,是照亮社會的人性之光,只是我們沒有嘉許的機制和相關宣傳,所以更多的優秀先進人物只能默默無聞。去年香港經歷百年不遇的強降雨天氣,有港鐵車站出現嚴重水浸,幾名前線鐵路技術工人,無懼艱險,涉水及頸,及時搶修,把影響降到最低,盡顯專業敬業風範。再如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冒著感染的風險照顧病人,前線清潔工友依然冒著健康風險,保持環境的清潔衛生,大大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這些堅守崗位、捨己為人的精神,是香港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標兵典範,是我們尋找的勞模精神。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包括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香港在培養科技、高技能尖端人才方面獨具優勢。正如總書記所強調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要以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改革創新為核心。香港要為國家培養人才,才能成就自我,落實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希望特區政府能領悟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深意,在香港出產「大國工匠」。

為了更好弘揚愛國精神、勞動精神,在由治及興新形勢下,工聯會將制定詳細計劃,聯同特區政府,結合勞資官力量,選拔香港的勞動模範,舉辦「先進工作者評選計劃」,所有當選者將得到政府嘉獎、社會肯定,聞名全國。今年更首次推出「五一勞動週」系列活動,以更多元的形式和內容全面表達勞工訴求和期望,破天荒邀請特首及各官員慰問、探訪不同行業工友,透過互動,引起社會對勞動尊嚴、勞動價值的重視,起到改變社會風氣、振奮人心的效果。

香港由治及興新階段,讓我們以「共建共榮 共享共贏」理念構建新型勞動關係,彰顯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樹立香港新型勞動價值觀!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港鐵

往下看更多文章

想不到「黑暴」分子行動咁專業

2024年05月02日 16:12 最後更新:16:27

鄭憶路 / 時事評論員

2019年「黑暴」期間,暴徒在香港策動了連場暴亂,在市面上打砸搶燒,對港鐵等設施肆意破壞,針對警員以及不同意見市民進行暴力襲擊,製造了大量「血案」,當時不少評論已指暴徒的行徑已經失控,如果不及時遏止,隨時會演變成恐怖活動,當時被一些反對派報章稱為「危言聳聽」。

但隨著「屠龍小隊」成員涉串謀殺警案開審,隨著愈來愈多真相披露,市民不禁驚嘆,這班黑暴分子竟然喪心病狂的涉嫌策劃在香港鬧市發動恐怖襲擊,其行動之「專業」,武器之「精良」,圖謀之泯滅人性,令人髮指之餘,亦表明恐怖襲擊離香港市民其實只是一步之遙,香港遭受恐襲絕非是危言聳聽,而是差一點就成事。如果不是警方在恐襲前夕成功搗破其武器庫,將暴徒繩之以法,2019年12月8日灣仔鬧市早已變成血肉「修羅場」,香港早已跌入萬劫不復境地。

「屠龍小隊」領導者黃振強近日在庭上的證供,讓市民清楚看到這個「黑暴」組織惡行。該組織於2019年8月25日成立,由荃灣示威群組演變而來。暴徒此前在荃灣二坡坊策動暴亂,最令外界側目的是當日有一班全副武裝暴徒,不但到處破壞,更與現場警方的「速龍小隊」多番相持,甚至故意攻擊「速龍小隊」成員,其凶暴引起了各界關注。

「速龍小隊」全稱特別戰術小隊,屬於準軍事化的特遣防暴警察,責任為大型事件中防暴,主要在警察機動部隊行動被嚴重阻礙時才出動,以迅速的手法移除障礙,執行鎖定及拘捕行動,屬於警方精銳的防暴小隊。在荃灣暴亂中,一眾暴徒竟然敢公然與「速龍小隊」抗衡。隨即令幕後大台另眼相看,及後更組織有關成員成立所謂「屠龍小隊」,意即「連警方速龍小隊都可以屠殺」。

「屠龍小隊」與一般暴徒不同,他們有全副裝備,成員都是訓練有素,孔武有力,甚至是經過專業的格鬥及武器培訓。最令人驚訝的是,該組織更具有發動恐怖襲擊的計劃、能力和裝備。據案中證人披露,該組織成立後就開始籌備發動大型恐襲,被告黃振強和另一主腦更一直在策劃及準備,在Telegram群組更以「滅龍」為名,成員之間以暗語溝通,例如以「眼鏡」代表手槍和長槍,「20kg」即代表20公斤炸藥,都是準備殺害警員的武器。

根據庭上公開資料,「屠龍小隊」最後決定在2019年12月8日,「民陣」在港島舉辦遊行期間,發動驚天恐襲。其計劃是先在遊行途中的軒尼詩道英皇中心周邊設置一大一小兩個炸彈,暴徒在遊行期間會先引爆小炸彈製造現場混亂,目的是引來大批警員現場,接著再引爆另一個巨型炸彈,該彈藥的威力達到400米半徑,相當於13個維園,差不多可「全覆蓋」整個長洲,炸彈內更藏有鐵釘,足以對附近的樓宇、民居和油站造成無差別嚴重攻擊。同時,暴徒更會在附近高樓部署槍手,針對現場警員進行「屠殺」。整個計劃的目的就是要製造一場巨大傷亡的「血案」,並對警員進行大規模「屠殺」。

這樣一場行動已經不是一般衝擊和破壞,而是名副其實恐怖襲擊,志在殺警,並且製造大量無辜市民傷亡,符合國際社會對恐怖襲擊的定義,其內容更類似2013年發生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最令人驚愕的是,在香港要發動一場恐怖襲擊並不容易,參與者需要有專業的部署,有各種重型武器及設備,更要在香港運入足以製造大型炸彈的材料,暴徒更要有相關技術,條件缺一不可。

黃振強在作供時曾指汽油彈是他們最大的支出,「每100支計埋運費,要10幾萬港幣」云云,但問題是他們打算在香港發動恐襲,絕不是幾個汽油彈就足夠,而是要有大量武器及炸彈,這些都是費用不菲,更不是想買就能買,背後必定有幕後勢力在安排及支援。黃振強亦承認,「屠龍小隊」成員曾到台灣等地接受軍訓,費用全免、包食宿、有一名退伍軍人為他們訓練,這亦解釋到「屠龍小隊」何以有能力策劃一場鬧市恐襲。

現在回想過來,這場恐襲其實不無成功機會,原因是暴徒行動相當專業,計劃周詳,而且各種武器及炸彈亦已準備妥當,如果在遊行途中發生巨大爆炸案,所造成傷亡將不堪設想,屆時香港的局勢必將一發不可收拾,這正是暴徒及幕後勢力希望達到目的。

最終警方在恐襲前,憑著精準情報在多處檢獲槍械及炸彈,7名暴徒更被控《反恐條例》中「串謀提供或籌集財產以作出恐怖主義行為」等罪,成功將這場恐襲消弭於無形。恐襲雖未發生,但對香港已經發出了嚴峻警號:香港確實存在恐怖襲擊風險,過去香港社會總是認為恐襲、間諜只是電影才有,惟在「黑暴」期間,這些離香港市民其實只是一步之遙。更重要的是,黑暴分子行動如此專業,說明其背後有幕後大台以至外部勢力在支援策動,鼓動「黑暴」分子在香港策動驚天恐襲,「屠龍小隊」的暴行,足以表明外部勢力對香港的威脅和禍害,更說明香港社會對於國家安全必須警鐘長鳴,紮緊籬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