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規模填海造地係正路 能否落實還看香港的意志

博客文章

大規模填海造地係正路 能否落實還看香港的意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大規模填海造地係正路 能否落實還看香港的意志

2018年08月07日 15:00 最後更新:15:06

董伯伯的團結香港基金團隊用咗唔少心機研究,出台「強化東大嶼都會」計畫,建議在坪洲、交椅洲、喜靈洲和周公島之間填出一個大型的人工島,面積約為2200公頃,撥出當中的28%至32%土地,用作住宅用途,能提供25萬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打造容納70至110萬人口的新城市。

基金會並建議預留當中至少7成用作公營房屋,其他土地可用新興工業及康樂設施等用途。

「強化東大嶼都會計畫」建議打造的新市填設計圖。

「強化東大嶼都會計畫」建議打造的新市填設計圖。

外界一聽到2200公頃,可能覺得係一個天文字數字,不過,Ariel睇番基金會報告中整合的資料,其實比較起成日攞嚟同香港比較的深圳同新加坡,呢個填海大計都可以形容為「小巫見大巫」。

在過去十年,深圳的填海造地面積超過5000公頃,未來亦計畫再填海約5500公頃,而新加坡過去十年填海面積亦超過2000公頃,未來就計畫再填海造地接近5000公頃。從這些數字可見,唔少鄰近城市都係以填海來增加土地供應,維持城市的競爭力。

香港與深圳、新加坡等地在過去十年和未來填海規模比較圖(團結香港基金資料)

香港與深圳、新加坡等地在過去十年和未來填海規模比較圖(團結香港基金資料)

報告中有一個有趣發現,香港在過去20年間,新市鎮的發展停滯不前,最近的一個新市鎮,係90年代開始建造的東涌新市鎮,呢個亦係新機場大計的一個分支。亦即係話回歸以來,香港政府就無再推出過任何新市鎮發展規劃。曾幾何時,新市鎮發展係香港的熱門用詞,60年代有荃灣,70年代有沙田、屯門、上水粉嶺、元朗、大埔,80年代開始推出的有將軍澳、天水圍,90年代的東涌新市鎮,這些新市填版塊有一半以上包含咗填海造地。

團結香港基金資料

團結香港基金資料

高人話回顧這些資料,可見配合香港發展的新市鎮計畫,填海係一個主要土地來源,香港回歸之後就無再推動過任何新市鎮大計,原因多方面,有既得利益的阻力,亦有體制的問題,近年環保意識高漲,每有大型基建必引來司法覆核,不似港英年政府年代一早拍板,幾難再有大規模反對聲音,而深圳、新加坡這些城市亦係相對專制體制,一旦落實就集中力量辦大事。因此香港要落實大型填海規模,再完美的研究建議,還要看政府的政治意志和決心,以及社會能否有凝聚到共識,再唔大規模造地,香港好難有發展前景。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倡訂立醫社服務策略 協調晚期照顧服務

2024年04月09日 16:04 最後更新:16:04

立法會正審議「預設醫療指示」和「不作心肺復甦術命令」的《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團結香港基金認為,有助促進晚期照顧的發展,減輕醫療系統負擔,惟當局應訂立醫社服務策略。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認為,目前晚期照顧服務零散,政府應訂立一個連接醫社的服務策略,以清晰界定不同組織和專業人員的角色及合作模式,確保病人能獲得協調有序的護理服務;又認為應設立一套醫院與社區服務緊密配合的協調機制,全面評估患者需求,為他們匹配合適的服務,並定期跟進。

團結香港基金又認為,政府應採取循序漸進方式推廣生死教育,包括將生死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等。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