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秦始皇陵發現50載 衛星圖看出為何至今不敢挖掘

歷史長河

秦始皇陵發現50載 衛星圖看出為何至今不敢挖掘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秦始皇陵發現50載 衛星圖看出為何至今不敢挖掘

2019年10月16日 10:00

不知道有生之年會不會看到秦始皇陵考古工程。

中國史上首位皇帝嬴政陵墓秦始皇陵位於驪山下,旁邊鄰近渭河,是「依山傍水」好地方。秦始皇陵是考古界中的一大寶藏,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從嬴政成為皇帝時始建,歷時 49年。秦始皇陵連同兵馬俑,於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更多相片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不知道有生之年會不會看到秦始皇陵考古工程。

郭沫若等人開挖了明代定陵,結果因為缺乏保護文物的技術,考古技巧生疏,定陵嚴重破壞 (網上圖片)

秦始皇陵其實一早就被發現,歷代都有相關史料記載,盜墓者包括項羽、赤眉軍、石季龍、黃巢等,但應該沒人成功,因為到了十九世紀,陸續有人提出秦陵可能未被盜掘。直至1976年,不斷有學者提出發掘秦陵地宮,想要探究這千年秘密,但是當時考古技術不好被國家拒絕。事實上,挖掘秦始皇陵前,學者在郭沫若帶領下,開挖了明代定陵,結果因為缺乏保護文物的技術,考古技巧生疏,定陵嚴重破壞。

兵馬俑士 (網上圖片)

由於古墓環境在地下塵封幾百甚至上千年,古墓裡空氣、氣壓與外界不一樣。古墓裡的世界極度缺氧,當中的東西才能保存完好。

秦始皇陵衛星圖及劃出範圍 (網上圖片)

以上的經歷告訴大家,連兵馬俑都無法好好保護,所以考古學家不開採皇陵,也是正確的。因為修建了49年的秦始皇陵,裡面的物品的珍貴程度,必比兵馬俑高。加上有傳為防盜墓,秦始皇陵注滿水銀,充滿了毒氣和機關,這些都令悠久的過去至今,無人敢輕易挖掘的原因。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如果如果用最機械的算法,不計算時間成本,不考慮實際埋藏狀況,不考慮人力物力財力,只算發掘面積的話。秦公大墓從1976年起整整挖了10年,秦陵面積大約是秦公的50倍,那按照推算,秦陵就要挖500年。途中遇到像挖兵馬俑的特殊情況或異常需要停工的話,挖掘時間會更久。

挖掘秦始皇陵事關重大,短時間內不開挖也是政府和所有學者一致的決定,而文物發掘及工程需要國家支援才行。即使現在中國經濟條件理想,但發掘秦陵,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將是巨大,如沒有充足經費支持,工程無法啟動及長期維繫。中國考古學家,早在1974年春季就發現秦始皇陵,也似乎找到秦始皇埋身之處,但是至今國家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為由,沒有意思要發掘開棺。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秦始皇陵其實一早就被發現,歷代都有相關史料記載,盜墓者包括項羽、赤眉軍、石季龍、黃巢等,但應該沒人成功,因為到了十九世紀,陸續有人提出秦陵可能未被盜掘。直至1976年,不斷有學者提出發掘秦陵地宮,想要探究這千年秘密,但是當時考古技術不好被國家拒絕。事實上,挖掘秦始皇陵前,學者在郭沫若帶領下,開挖了明代定陵,結果因為缺乏保護文物的技術,考古技巧生疏,定陵嚴重破壞。

郭沫若等人開挖了明代定陵,結果因為缺乏保護文物的技術,考古技巧生疏,定陵嚴重破壞 (網上圖片)

郭沫若等人開挖了明代定陵,結果因為缺乏保護文物的技術,考古技巧生疏,定陵嚴重破壞 (網上圖片)

由於古墓環境在地下塵封幾百甚至上千年,古墓裡空氣、氣壓與外界不一樣。古墓裡的世界極度缺氧,當中的東西才能保存完好。

至於被普遍認為是秦始皇陵外圍的「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早於1974年已被考古學家發現時,成為世界焦點,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不少人都慕名而來。但「兵馬俑」的發掘也是「慘案」,因為當時出土文物保存技術不好,彩色兵馬俑一下子就風化了變成土黃色。現在有了科學技術的幫助,兵馬俑的色彩恢復延長保存的時間,但是也不會保持太久。

兵馬俑士 (網上圖片)

兵馬俑士 (網上圖片)

以上的經歷告訴大家,連兵馬俑都無法好好保護,所以考古學家不開採皇陵,也是正確的。因為修建了49年的秦始皇陵,裡面的物品的珍貴程度,必比兵馬俑高。加上有傳為防盜墓,秦始皇陵注滿水銀,充滿了毒氣和機關,這些都令悠久的過去至今,無人敢輕易挖掘的原因。

此外,到了現代,當專家透過衛星圖片了解秦始皇陵的範圍後,也不敢貿然展開工程。按照估算,秦始皇陵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另外,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按推測,一旦地宮距離現在地表35米深,相當於15層樓高,以這樣的狀態,一旦立壁有如兵馬俑坑那樣只是板壁和土壁,這樣很易會導致塌方。

秦始皇陵衛星圖及劃出範圍 (網上圖片)

秦始皇陵衛星圖及劃出範圍 (網上圖片)

如果如果用最機械的算法,不計算時間成本,不考慮實際埋藏狀況,不考慮人力物力財力,只算發掘面積的話。秦公大墓從1976年起整整挖了10年,秦陵面積大約是秦公的50倍,那按照推算,秦陵就要挖500年。途中遇到像挖兵馬俑的特殊情況或異常需要停工的話,挖掘時間會更久。

現在,全世界都沒有一個考古學家敢保證能夠完好帶出秦始皇陵的文物,挖掘秦始皇陵,甚至需要強大的科學技術,還需要考古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其實發掘秦始皇陵不是不行,只要搭一個全包圍的屏障,二十四小時保證固定的濕度溫度以及各種條件,把自然環境和墓室完全隔離開-考古學家表示,想見到秦始皇陵地宮的真面目恐怕還要等。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挖掘秦始皇陵事關重大,短時間內不開挖也是政府和所有學者一致的決定,而文物發掘及工程需要國家支援才行。即使現在中國經濟條件理想,但發掘秦陵,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將是巨大,如沒有充足經費支持,工程無法啟動及長期維繫。中國考古學家,早在1974年春季就發現秦始皇陵,也似乎找到秦始皇埋身之處,但是至今國家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為由,沒有意思要發掘開棺。

往下看更多文章

郭象出仕 「口若懸河」受讚賞

2024年05月06日 20:00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當中有言:「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西晉玄學家郭象少有才學,對於日常生活中之事,他總能在當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每每接觸到一些現象,他都會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說他智周萬物也不為過。他不僅知識淵博,甚至對於老莊學說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有不少人因仰慕其才名而慕名而來。然而,郭象並不向往官場,所以凡是請他出仕的,他都一概謝絕。每天不是埋頭研究學問,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可是朝廷又怎麼暴殄天物呢?朝廷多年來都不放棄,哪怕多次被郭象拒絕,也要派人來請他出仕。郭象實在推辭不掉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朝廷一見郭象把事情應了下來,馬上就把他封為「黃門侍郎」。要知道,黃門侍郎在晉朝已經有副宰相的地位了!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到了京城,郭象很快就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在官場上站穩了腳。加上,他口才很好,對什麽事情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人們都愛聽他那生動且深刻的論述。當時太尉王衍也十分欣賞郭象,認為他不但立論新穎,講話還條理清楚,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若懸河」這個成語,而「懸河」即瀑布之意,所以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