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香港緊張關係正升溫

大視野

內地香港緊張關係正升溫
大視野

大視野

內地香港緊張關係正升溫

2015年02月28日 18:03 最後更新:18:16

一連幾個周日在多個區的反水貨客示威,似乎已喺香港同內地之間燒起一把火了。近日有微信的朋友都可能收到不少兩地罵戰的文章,尤其係一段瘋傳聲稱是的香港導彭浩翔在facebook的留言。

這段瘋傳的「彭導演」留言說:「賺了你們的錢,不代表就需要尊重你們,照樣把你們當狗,你們還會繼續貼上來讓我賺錢,買豪宅,然後睡在豪宅裏上網,在網上繼續噴你們這群只配吃毒奶粉的下賤生物。」其後他已透過助手否認文章出自彭導。但這段假留言在微信圈惹來抵制香港的貼文,話支持取消對港供電、取消供水工程、取消對港輸農副產品等等。

隨著一股兩地民間的矛盾被挑起,香港繼續舉牌投議自由行遊客,內地就有人上載撕爛往來港澳通行證,謾香港人;今日內地網站登出一篇文章指這些互罵的兩地人士都屬少數,似有意降溫。

不過,毛拍手近日同唔少內地官場朋友接觸,他們對兩地這種互相不滿的情緒感到不解同擔憂,正如本網博客Ariel所講,有香港官員形容「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都唔可以話係多慮架。

《新京報》關於內地民眾撕毀港澳通行證的原文:

媒體:部分內地民眾撕毀港澳通行證

近日,陸續出現港人舉牌抗議內地遊客的示威活動,而部分內地人也撕毀港澳通行證,並上網謾駡香港人。

  但不管是不分緣由就舉牌抗議內地遊客的某些港人,還是在社交媒體上謾駡的部分內地人,相信都只是極少數。只是雙方的這種對抗性行為,在社交媒體上很容易被有選擇性地提取並放大化。

  不知何時起,每隔一段時間,社交媒體上都會被所謂內地與香港的“矛盾”刷一次屏。

  而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由雞毛蒜皮小事而起的問題刷了一次又一次屏,導火索卻大同小異,無非是某些個體性不當行為或言論。然而在罵戰喧鬧中,很多人激憤滿滿,卻壓根不會去追究事情的緣由究竟如何,有沒有被選擇性或放大化解讀。

  例如,之前某些港人指責內地生搶佔教育資源,卻沒有意識到,香港高校非本地生主要是在核准學額以外以超收方式錄取,並不影響本地收生計畫,部分港媒卻將這一點忽略。而這些抗議內地生的港人到底占多大比重呢?就拿去年4月份香港城市大學的一次“抗議內地生”的活動來說,社交媒體上呼應者不少,相關報導也有。但實際上到場僅有10餘人,以至出現“現場安保人員數量是抗議者3倍”的可笑場面。

  再比如近段時間陸續出現的“港人舉牌抗議內地遊客”的示威活動,引得內地輿論場上一片激憤。但是細看報導,這些示威活動,少則數十人,多則一兩百。真的能代表港人的看法嗎?稍稍對香港社會文化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港人遊行文化盛行,遊行動機包羅萬象,規模動輒上萬。就連去年八月份香港地鐵碾死小狗後的市民抗議遊行,都有百餘人。

  不管是不分緣由就舉牌抗議內地遊客的某些港人,還是在社交媒體上謾駡甚至激憤之下“撕掉港澳通行證”的部分內地人,相信都只是極少數。只是雙方的這種對抗性行為,在社交媒體上很容易被有選擇性地提取並放大化,變得煞有介事、亦真亦幻。

  再加上,雙方的文化差異使得溝通變得艱難,以至於雙方並沒有形成一個理性的公共討論空間便將小小矛盾升級為罵戰。將某些個體行為無限放大,形成某種刻板印象,並以此評價一整個地域或群體。要知道,所謂的“以小見大”,在輿論場裡很容易異化為“以偏概全”。

  應看到,內地與香港不能忽略了雙方的共通點以及對方對自身發展的意義。不能忘記內地本可以成為香港經濟在全球起飛的堅實後盾,而香港則可以成為內地進一步開放的視窗。差異,本不應該成為雙方溝通融合的障礙,更應該成為雙方互助互利的契合點。在現有的社會條件下,正視雙方的差異,尊重對方的文化,不被少數不當言論或行為所裹挾,才能有效溝通,並解決現有的問題。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全國兩會|副公安部長許甘露稱內地人來港旅遊情況很好

2024年03月11日 15:35 最後更新:15:37

在北京,全國人大代表、公安部副部長許甘露回應本台提問有關未來會否有更多內地城市納入赴港澳自由行計劃說,只要有利香港繁榮發展,都會積極研究,又指內地人來港旅遊的情況很好。

國家公安部副部長許甘露。(資料圖片)

國家公安部副部長許甘露。(資料圖片)

對於近期新增多個國家免簽證政策,身兼國家移民管理局局長的許甘露表示,歡迎更多外國人來華旅遊、工作和創業。

星島日報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另外,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王偉中,接受本台訪問回應廣東與香港未來合作前景時表示非常好,大灣區合作亦很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