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博客文章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2024年01月08日 14:53 最後更新:15:09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香港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12月,創造了兩項關於出入境的記錄,一項是入境香港旅客人數創造疫後單日最高紀錄,一項是香港出境人數創造歷史單月最高記錄。

我們可以在理解這兩項紀錄的基礎上,找到一些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一、「特種兵」模式興起,業界心理準備不足

其一是上個週末,香港跨年倒數煙花匯演震撼上演,吸引了48萬市民和遊客於維港兩岸觀賞。

12月31日,約27萬旅客入境訪港,一舉創下疫情後單日最高記錄。

然而,當晚數以萬計遊客,打定主意當天來回,寧願露宿街頭通宵趕回程,都不租酒店留宿一晚,揭示了當前旅遊消費模式的最新改變,即「特種兵模式」的快速興起。

「特種兵模式」是一種高強度、高效率、低成本的旅遊方式,簡單而言就是用最短的時間、花費最少的錢、看最多的風景、吃最多種的美食。

過程主打的是「快旅快游,多游少睡」。

「特種兵」中的「祖師爺」是徐霞客。

作為明代著名的旅行家、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通常清早五點起身,六點出發,午飯往往下午才吃,有時忙於攀涉,甚至不吃。

睡地鋪、吃乾糧、穿布衣,更是他旅途中的常態。

與徐霞客途中寫下20卷的《徐霞客游记》類似,互聯網時代下採取「特種兵模式」的旅行者「重展示、輕體驗」,每到一處會第一時間打卡拍照,發佈到網上。

「走遍天下打卡,吃遍九州美食」。

這樣的「特種兵模式」,在本次跨年夜第一次得到了集中體現,香港旅遊業完全沒有準備好,本港交通運輸等部門更是措手不及。

二、「補償性旅遊需求」裹挾現實經濟壓力

第二項紀錄是關於離境人數。從過去一個月的數字來看,2023年12月,有超過770萬人次通過陸路和海路港口從香港出境,這是自1984年香港有報告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單月出境數字。

港人大量出境去往內地及其他目的地,以尋找更理想的購物和娛樂選擇。

背後原因是當下疫後「補償性旅遊需求」始終裹挾著現實的經濟壓力,不論是離港還是來港,市民和遊客的消費意願即便有所恢復,消費能力卻未必很快跟得上。

這是香港業界應該認清也必須面對的現實。

三、凡事就怕「用心」二字,我們能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跨年璀璨的夜空重歸平靜,跨境車站的人龍漸漸散去,留給香港社會的是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這是我們舉辦大型活動希望取得的最大收穫。總的來說有三個方面:

第一,決策前要充分調研,當前來港旅客群體、出行習慣已經發生了哪些變化,從而作出穩妥的決策。

“小砂糖橘”红了哈尔滨,“西北放羊娃”可以红了香港?

“小砂糖橘”红了哈尔滨,“西北放羊娃”可以红了香港?

旅遊行業針對「特種兵模式」這種細分的旅遊需求,可趁熱推出適合年輕人的個性化旅遊產品。

特別是熱點「打卡地」的管理者要做好對短期、大規模湧入的遊客群體的旅遊產品供給、需求調控與宣傳引導,提高旅遊產品的深度與質量。

港鐵、巴士公司、海關也應為這股旅行消費熱潮提供更多的保障,要保護好這份對香港的文化和風光充滿好奇的旅遊熱情,為他們獨特的旅遊需求提供相應的出行服務和保障。

整個社會也要寬容地看待「特種兵旅遊者」,營造寬容、友善的社會環境,讓各個遊客群體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條件,在港遊玩和消費,乘興而來,盡興而返。第二,數字經濟下,消費業態和支付方式都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政府和行業要與變化競賽。

鑑於內地電子支付系統的快速發展,內地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已成為習慣。

在地鐵、巴士和電車紛紛安裝電子支付裝置之後,政府可以考慮在的士行業更加積極地推廣安裝電子支付系統,與包括但不限於支付寶、微信支付、八達通、信用卡等電子支付營辦商協商合作,為遊客營造更為便捷的出行條件。

例如可以為接受電子支付的部分的士車身張貼簡易標示,方便旅客識別和選擇。

第三,加強塑造協同效應。要認真思考還有什麼可以留住遊客,與跨年煙花這樣的強吸引力的活動協同起來。

昨天看到,香港迪士尼樂園將在新年期間舉行「奇妙年年」龍年新春慶祝活動,更會邀請世界知名鋼琴家郎朗到場演奏多首迪士尼經典樂章。

如果可以在農曆春節的煙花匯演前後三天,連續有不同機構組織諸如「奇妙年年」等富有創意的活動,遊客自然會留下來,半天游變成3日游。

除了住宿消費外,還能夠帶動餐飲、零售、觀光、交通等一系列消費的增長。

去年的香港,以「你好!香港」活動開啟了一年的精彩。

新的一年,圍繞遊客吃、住、行、游、購、娛等需求,我們還可以考慮開展全港迎賓、專線打卡等新的吸客項目,令到每一位遊客和市民都可以玩得開心、住得舒心、行得順心。

這也正是呼應了杜甫的那句——「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港鐵

往下看更多文章

構建多極化世界,中國作出了示範

2024年05月13日 11:47 最後更新:11:51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上週,中國與位處歐洲的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開展的元首外交活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今年首場外訪為什麼選擇這三個國家,訪問意在傳遞怎樣的信號,值得持續關注。

總體而言,此訪最深刻的意義,是顯示出在推動世界秩序從單極向多極轉變的「世界觀」指導下,中國逐漸形成並掌握了一套具備複製推廣條件的「方法論」。

其一,秉持外交獨立自主

外交是各方互動,講求你來我往,你情我願。

中國需要歐洲三國,原因是希望在美西方陣營對中國崛起的遏制中找出並不斷放大空隙。

另一方面,歐洲也有求於中國,希望擴大雙邊經貿同時緩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熱戰局面。

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中法長期以來「相互欣賞、相互吸引」,這呼應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外交領域的習慣,他始終相信個人化色彩是外交成敗的關鍵。

從上年訪問中國時的廣州茶敘,到本次在比利牛斯山脈的特色午餐,都能夠看出來。

作為歐盟的主要領導者之一,馬克龍領導下的法國代表了歐盟內部一種日益發酵的聲音,即不再願意無條件忍受美歐關係的不平等。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特朗普捲土重來正為美歐關係帶來諸多不確定性,歐盟對美國國內政治變化的無力感,疊加不平等產生的焦慮,正通過聯合國等越來越多的渠道反映出來。

雖然馬克龍在很多對華問題上立場強硬,但他也反覆強調「歐洲主權」的概念,敦促歐洲在能源、防務和經濟領域實現戰略自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洲就需要有著相似理念的中國繼續參與全球議題。

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戰略思想,正在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這也是中國在國際上形成最廣泛認同的外交思想。

看來以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為代表的不少國家,都高度認同這一點,這也創造了中國加快構建多極化世界的上乘時機。

其二,深化經貿互利共贏

塞爾維亞、匈牙利都是歐洲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匈牙利在今年下半年還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中匈關係在這個時間點的升溫,對於中歐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

匈牙利在右翼總理歐爾班的領導下,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

這與其他一些考慮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歐盟國家形成鮮明對比。

匈牙利不僅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歐爾班更連續三次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歐洲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去年上半年佔比達39%以上。匈牙利位處歐洲腹地,是亞洲國家進入歐洲市場的中轉地和集散地。

去年10月論壇後,歐爾班沒有直接回國,而是到深圳訪問比亞迪。時隔不到三個月,比亞迪去年12月宣佈在匈牙利設立歐洲首個整車製造基地。

除了比亞迪,全球最大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過去一年也宣佈在匈牙利投資設廠。

此次訪問,匈牙利政府再與中國簽署了包括鐵路、公路、汽車工業等領域合作在內至少16項協議。

中國也從上週四(5月9日)起,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匈牙利鮮食櫻桃進口。顯示出雙方深化經貿往來、拓展中歐市場的共同訴求。

其三,夥伴關係量身定制

中匈兩國領導人在此次訪問後共同宣佈,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的「夥伴關係」,除了冠以「戰略」「合作」「友好」等一級定語,還可進一步冠以「全面」「全方位」「全天候」「新型」「創新」等二級定語,從而對雙邊關係作出更加細緻精准的定位,體現針對不同對象量身定制的獨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一些國家的夥伴關係的表述是「獨一無二」的,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與俄羅斯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在這個大背景下,5月7號,普京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第八屆總統,也宣布本屆總統任期內的首訪國家為中國。

我們也可以暢想一下即將登場的中俄元首外交,那才是中國秉持多極化「世界觀」,應用這一整套外交思想的最佳舞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