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法庭揭出一大真相

博客文章

香港法庭揭出一大真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法庭揭出一大真相

2024年01月22日 13:54 最後更新:15:56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上週繼續審訊。

有英國政客近期頻頻干預本港司法獨立,居然妄言釋放黎智英。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際社會公民,對一個庭審中的案件妄加評論前,不妨先看看法庭上的證物及證詞。

特別是前《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上週作為證人出庭,張劍虹是黎智英的身邊人,其供詞不容忽視。

黎勾結外國政治勢力的例證

控方副刑事檢控專員在庭審中,呈上黎智英與張劍虹的WhatsApp信息。

當中在2019年7月11日,黎轉發由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Christian Whiton傳送給前副國防部長Paul Wolfowitz的電郵,夾附彭博社文章,文章中報道了黎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和國務卿蓬佩奧會面,並描述Whiton是「壹傳媒的代表」。

黎智英亦曾在接受某節目訪問時,談到自己的美國之行,指其口中的「反修例運動」愈來愈需要國際支持。

張劍虹庭審中憶述,黎曾跟自己說過上述訪談內容,並着他跟進報道,要「做得大啲」,故他通知手下以更詳盡的篇幅報道、推送通知等。

張亦補充說,此乃黎首次公開呼籲美國制裁中國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官員。

張劍虹亦提到黎在2019年7月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等人會面後「都幾雀躍」,開始頻密談論制裁。

事件更是令張有感而發:「嘩!黎生真係可以上白宮,真係可以將香港情况講番美國官員聽」、「我覺得場運動好似有希望」。

聯結各方企圖顛覆的行為非常清晰

張劍虹廳上憶述,黎智英為了炒作氣氛,誘導更多市民參與2019年4月28日遊行,指示正於台灣公幹的他訪問當時已竄逃台灣的銅鑼灣書店前店長。

《蘋果日報》翌日以頭版刊出訪問,惟黎仍覺得遊行氣氛不夠熾熱,繼而透過「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聯絡前港督彭定康,訪問他評論修例,內容在網頁和實體報章刊出。

這些實例十分清晰地顯示出,黎智英等人試圖通過聯結各方,企圖顛覆政權的動機和行為。

煽動仇恨國家的手段令人不齒

伴隨黑暴事件的進行,《蘋果日報》的編採方針也變得「偏激」。

張在庭審中表示,《蘋果日報》的編採「後來愈嚟愈激烈、偏激,可以話係」,黎會在「飯盒會」等不同場合發表「示威抗爭、和勇唔好分化、唔好被人分化」、「抗爭係長期性」等言論。

令《蘋果》對反修例中的暴力場面或激進情况「比較似會報道同情」,並歸咎于是被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逼成咁」。

黎還曾建議邀請所謂「抗爭者」分享參與黑暴運動的緣由、經歷、苦况,直播放上動新聞平台。但很多人不願意「上鏡」做直播節目,其後改用訪問形式錄製節目。

黑暴背後有黑金

庭審中,控方提到2019年6月15日,張劍虹向黎智英傳信息建議「就今次出來抗爭的人日後療傷和訴訟,我們可以在三元手續費撥一元成立基金協助」,其後黎回覆:「非常好idea!」。

7月5日張向黎發信息稱「今日凌晨2am,港蘋付費總人數已過30萬」、「老闆,每三十萬人付費我們會推播告訴讀者,並告知會開票捐三十萬給反送中訴訟基金」。

張解釋,黎當時批准以《蘋果》名義,從每賺取的3元手續費中捐出1元。

顏色革命的陰謀真相大白

勾結外國政治勢力、煽動仇恨國家、聯結各方企圖顛覆等,這些都是顏色革命的典型標志,也是黎智英及《蘋果日報》反中亂港、挑戰法律底線的清晰路徑。

事情越審越清楚。

有人賣票搭台、有人收水唱戲、有人送花籃助威。一出擾民大戲,演員過足了癮,卻擾了香港民生。

在不得民心的情況下,以黎智英為代表的陰謀家非但不可能通過暴力獲得任何好處,而且受到了更多人民的強烈反對。

同樣,在法庭揭露的一例例真相面前,那些帶有意識形態偏見的雜音非但得不到任何回應,而且顯得尤其蒼白無力。

西方個別政治人物對香港司法的無理干預,正說明政客就是政客,他們不過是為私利、小集團而存在,沒有公義、正義可言。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張劍虹

往下看更多文章

構建多極化世界,中國作出了示範

2024年05月13日 11:47 最後更新:11:51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上週,中國與位處歐洲的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開展的元首外交活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今年首場外訪為什麼選擇這三個國家,訪問意在傳遞怎樣的信號,值得持續關注。

總體而言,此訪最深刻的意義,是顯示出在推動世界秩序從單極向多極轉變的「世界觀」指導下,中國逐漸形成並掌握了一套具備複製推廣條件的「方法論」。

其一,秉持外交獨立自主

外交是各方互動,講求你來我往,你情我願。

中國需要歐洲三國,原因是希望在美西方陣營對中國崛起的遏制中找出並不斷放大空隙。

另一方面,歐洲也有求於中國,希望擴大雙邊經貿同時緩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熱戰局面。

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中法長期以來「相互欣賞、相互吸引」,這呼應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外交領域的習慣,他始終相信個人化色彩是外交成敗的關鍵。

從上年訪問中國時的廣州茶敘,到本次在比利牛斯山脈的特色午餐,都能夠看出來。

作為歐盟的主要領導者之一,馬克龍領導下的法國代表了歐盟內部一種日益發酵的聲音,即不再願意無條件忍受美歐關係的不平等。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特朗普捲土重來正為美歐關係帶來諸多不確定性,歐盟對美國國內政治變化的無力感,疊加不平等產生的焦慮,正通過聯合國等越來越多的渠道反映出來。

雖然馬克龍在很多對華問題上立場強硬,但他也反覆強調「歐洲主權」的概念,敦促歐洲在能源、防務和經濟領域實現戰略自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洲就需要有著相似理念的中國繼續參與全球議題。

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戰略思想,正在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這也是中國在國際上形成最廣泛認同的外交思想。

看來以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為代表的不少國家,都高度認同這一點,這也創造了中國加快構建多極化世界的上乘時機。

其二,深化經貿互利共贏

塞爾維亞、匈牙利都是歐洲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匈牙利在今年下半年還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中匈關係在這個時間點的升溫,對於中歐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

匈牙利在右翼總理歐爾班的領導下,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

這與其他一些考慮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歐盟國家形成鮮明對比。

匈牙利不僅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歐爾班更連續三次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歐洲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去年上半年佔比達39%以上。匈牙利位處歐洲腹地,是亞洲國家進入歐洲市場的中轉地和集散地。

去年10月論壇後,歐爾班沒有直接回國,而是到深圳訪問比亞迪。時隔不到三個月,比亞迪去年12月宣佈在匈牙利設立歐洲首個整車製造基地。

除了比亞迪,全球最大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過去一年也宣佈在匈牙利投資設廠。

此次訪問,匈牙利政府再與中國簽署了包括鐵路、公路、汽車工業等領域合作在內至少16項協議。

中國也從上週四(5月9日)起,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匈牙利鮮食櫻桃進口。顯示出雙方深化經貿往來、拓展中歐市場的共同訴求。

其三,夥伴關係量身定制

中匈兩國領導人在此次訪問後共同宣佈,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的「夥伴關係」,除了冠以「戰略」「合作」「友好」等一級定語,還可進一步冠以「全面」「全方位」「全天候」「新型」「創新」等二級定語,從而對雙邊關係作出更加細緻精准的定位,體現針對不同對象量身定制的獨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一些國家的夥伴關係的表述是「獨一無二」的,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與俄羅斯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在這個大背景下,5月7號,普京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第八屆總統,也宣布本屆總統任期內的首訪國家為中國。

我們也可以暢想一下即將登場的中俄元首外交,那才是中國秉持多極化「世界觀」,應用這一整套外交思想的最佳舞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