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從“窮”遊看內地民間經濟韌性

博客文章

從“窮”遊看內地民間經濟韌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從“窮”遊看內地民間經濟韌性

2024年02月19日 14:38 最後更新:15:06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春節長假已經接近尾聲,一般過了元宵節才算是春假結束。

「中國紅」、「中國福」、「中國龍」無處不在,人從眾逼爆各處。內地在過去一週,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共賀農曆新年。我們看中國經濟不應只停留在宏觀經濟數據上,更應多出門走走,看看千行百業和萬家燈火。

流動中的中國,和燈火裡的中國

密集的出行人流、紅火的街頭巷尾。

相信今年春節,包括香港市民在內的絕大多數地區的中國人都已經切身地感受到來這兩個。過去幾年因疫情未能回乡或出門探親訪友的人群,選擇在今年春節密集出行。

從陸續公佈的數據,假期前后,全國鐵路、公路和航空運輸均較往年呈現大幅度增長。

國家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節前15天,鐵路、民航客運量分別為17754萬人次和3111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分別增長62.1%和71.7%。

據官方公布,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 同比增长34.3%。購票緊張、機票飛漲都體現出內地居民出行需求的快速恢復。

景區、商圈摩肩接踵,這份紅火的人氣在街頭巷尾蔓延開來。

內地電視劇《繁花》熱播之後,劇中上海黃河路「至真園」的原型苔聖園,已成為最新網紅打卡點。若想購買劇中同款國際飯店蝴蝶酥,往往要排隊至少四小時才能買到。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商圈七天銷售同比去年增長了11%,百貨、酒店、食品和餐飲板塊銷售額均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

新年前後,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等一列列跨境列車化身「年貨班列」,令到中國龍年的相關商品物暢其流。

可以說,中國的「春節經濟」給新一年的世界經濟送來春風。給世界人們展示了一個流動中的中國,一個燈火裡的中國。

促銷費各顯神通,而需求的反彈更能體現中國民間經濟韌性

各地政府、企業依託春節假期,創造了很多的文化噱頭,賀歲電影、地方歷史文化演出、特色美食、聲光電賦能後的景區、以及龍年主體零售等,共同為每一個當地市民或者來到當地走親訪友觀光的客人奉上一桌文旅大餐。

誠然,經濟回升向好還要克服不少的挑戰。包括總體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收入增長預期弱,等等。

但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市場蘊藏的無限潛力。

從銀發經濟、體驗式消費到健康消費,市場主體對消費動向的把握,對創新轉型的堅持;老百姓對生活品質提升的需求,共同構成了中國民間經濟韌性,也是國民經濟復甦的底氣,更是中國經濟一路走來危中求變、難中破局的力量所在。

香港要把握住國家「消費促進年」的時機

促消費不只是今年香港的主要工作,也是整個中國的重要任務。去年中國經濟總量增長5.2%,當中超過八成都由消費支出帶動。

國家商務部日前公布,將2024年定為「消費促進年」。從國家層面堅持「政策和活動」雙輪驅動,辦好系列消費促進活動,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

具體來看,國家在「消費促進年」將主要包含以下五方面舉措:辦好系列活動、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擴大服務消費、優化消費環境。

與之對應,香港也要繼續鞏固盛事經濟取得的初步成效,繼續將其辦好、辦實。受新年煙花匯演等大型活動帶動,大年初一到初四的農曆新年假期期間,訪港旅客人次約75萬,已經恢復至2018年同期水平。期內本酒店整體入住率達到90%。

香港自由行政策也可以考慮在做足配套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

2003年7月,四個城市開通首批自由行,隨著政策的不斷放開,目前22個省市區的49個城市實施了居民赴港個人自由行政策,覆蓋內地居民2.5億人。

因應內地近年的快速發展,香港特區政府也開口表示歡迎放寬自由行政策。

雖然赴港旅遊簽注的辦理並不複雜,但如果兩地政府可以多想一步,讓旅客少走一步,令到更多內地城市的居民也可通過自由行政策便利赴港,也能夠展示開門迎客的滿滿誠意。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構建多極化世界,中國作出了示範

2024年05月13日 11:47 最後更新:11:51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上週,中國與位處歐洲的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開展的元首外交活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今年首場外訪為什麼選擇這三個國家,訪問意在傳遞怎樣的信號,值得持續關注。

總體而言,此訪最深刻的意義,是顯示出在推動世界秩序從單極向多極轉變的「世界觀」指導下,中國逐漸形成並掌握了一套具備複製推廣條件的「方法論」。

其一,秉持外交獨立自主

外交是各方互動,講求你來我往,你情我願。

中國需要歐洲三國,原因是希望在美西方陣營對中國崛起的遏制中找出並不斷放大空隙。

另一方面,歐洲也有求於中國,希望擴大雙邊經貿同時緩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熱戰局面。

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中法長期以來「相互欣賞、相互吸引」,這呼應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外交領域的習慣,他始終相信個人化色彩是外交成敗的關鍵。

從上年訪問中國時的廣州茶敘,到本次在比利牛斯山脈的特色午餐,都能夠看出來。

作為歐盟的主要領導者之一,馬克龍領導下的法國代表了歐盟內部一種日益發酵的聲音,即不再願意無條件忍受美歐關係的不平等。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特朗普捲土重來正為美歐關係帶來諸多不確定性,歐盟對美國國內政治變化的無力感,疊加不平等產生的焦慮,正通過聯合國等越來越多的渠道反映出來。

雖然馬克龍在很多對華問題上立場強硬,但他也反覆強調「歐洲主權」的概念,敦促歐洲在能源、防務和經濟領域實現戰略自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洲就需要有著相似理念的中國繼續參與全球議題。

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戰略思想,正在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這也是中國在國際上形成最廣泛認同的外交思想。

看來以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為代表的不少國家,都高度認同這一點,這也創造了中國加快構建多極化世界的上乘時機。

其二,深化經貿互利共贏

塞爾維亞、匈牙利都是歐洲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匈牙利在今年下半年還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中匈關係在這個時間點的升溫,對於中歐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

匈牙利在右翼總理歐爾班的領導下,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

這與其他一些考慮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歐盟國家形成鮮明對比。

匈牙利不僅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歐爾班更連續三次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歐洲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去年上半年佔比達39%以上。匈牙利位處歐洲腹地,是亞洲國家進入歐洲市場的中轉地和集散地。

去年10月論壇後,歐爾班沒有直接回國,而是到深圳訪問比亞迪。時隔不到三個月,比亞迪去年12月宣佈在匈牙利設立歐洲首個整車製造基地。

除了比亞迪,全球最大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過去一年也宣佈在匈牙利投資設廠。

此次訪問,匈牙利政府再與中國簽署了包括鐵路、公路、汽車工業等領域合作在內至少16項協議。

中國也從上週四(5月9日)起,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匈牙利鮮食櫻桃進口。顯示出雙方深化經貿往來、拓展中歐市場的共同訴求。

其三,夥伴關係量身定制

中匈兩國領導人在此次訪問後共同宣佈,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的「夥伴關係」,除了冠以「戰略」「合作」「友好」等一級定語,還可進一步冠以「全面」「全方位」「全天候」「新型」「創新」等二級定語,從而對雙邊關係作出更加細緻精准的定位,體現針對不同對象量身定制的獨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一些國家的夥伴關係的表述是「獨一無二」的,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與俄羅斯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在這個大背景下,5月7號,普京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第八屆總統,也宣布本屆總統任期內的首訪國家為中國。

我們也可以暢想一下即將登場的中俄元首外交,那才是中國秉持多極化「世界觀」,應用這一整套外交思想的最佳舞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