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接3宗長者死前14天打針報告 衞生署:無證據顯示由疫苗引起

社會事

接3宗長者死前14天打針報告 衞生署:無證據顯示由疫苗引起
社會事

社會事

接3宗長者死前14天打針報告 衞生署:無證據顯示由疫苗引起

2022年01月26日 18:42 最後更新:18:43

政府公布,截至1月23日晚上11時59分的過去一周,衞生署共接獲65宗涉及曾經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異常事件報告,亦沒有接獲涉及12至15歲青少年在接種後出現懷疑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報告。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另外,署方在期內接獲3宗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的死亡報告,個案涉及兩名分別94歲及70歲的男子和一名91歲女子,沒有臨床證據顯示個案由疫苗引起。同期間,醫管局亦沒有呈報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及與接種疫苗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截至1月23日晚上8時,本港市民合共接種了近1,079萬劑新冠疫苗。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的市民約525萬人,佔全港12歲或以上人口的77.9%。衞生署共接獲6,793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6%。就涉及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包括61宗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006%),沒有死亡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聯。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截至1月23日,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已總結38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15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8宗仍待取得更多資料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不尋常的現象,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情況並收集數據作評估。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根據醫管局資料,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1月23日期間,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10萬人有156.5宗,而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10萬人有10.2宗,整體死亡率與過去3年同期數字相若。當中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急性中風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個案比率為每10萬人有7.5宗,而有接種疫苗紀錄的同類死亡個案比率則為每10萬人有0.9宗。此外,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流產個案比率為每10萬人有36.7宗,而有接種疫苗紀錄後流產的個案比率為每10萬人有11.5宗。根據上述數字的統計分析,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的死亡或流產風險。

往下看更多文章

衞生署:青少年較1993年長高約2厘米 更新生長圖表可反映增長趨勢

2024年04月23日 10:45 最後更新:16:00

衞生署沿用超過30年的本港生長圖表將會更新,今年7月起逐步在母嬰健康院、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及公立醫院推行。

衞生署將更新沿用超過30年的本港生長圖表。政府新聞處影片截圖

衞生署將更新沿用超過30年的本港生長圖表。政府新聞處影片截圖

衞生署家庭及學生健康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表示,從過去的研究及觀察,留意到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身高及體重,有長期增長趨勢,因此需要全面檢視1993年訂定的生長圖表,並於2019年起開始研究,並參考本地及其他地區情況,以及透過人口調查分析數據等,製定了新的圖表,

衞生署家庭及學生健康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政府新聞處影片截圖

衞生署家庭及學生健康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政府新聞處影片截圖

鍾偉雄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今次研究發現兒童及青少年的整體身高體重,特別在青春期發育前後,情況比較明顯,去到成長階段即18歲左右,無論男女,身高中位數相比於1993年的生長圖表,高了約2厘米。至於原因,他說今次研究並無深入了解,但綜合各地情況及以往資料,認為隨著社會變遷,社會環境改善,健康生活條件及營養等因素,都令到兒童及青少年發育比以往高些及重些。

衞生署家庭及學生健康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中)。政府新聞處

衞生署家庭及學生健康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中)。政府新聞處

至於日後會否加快更新生長圖表,他說不同地方有不同做法,並無固定時間表,但當局會檢視,如有需要或會定期更新。他又說,疫情時較擔心兒童及青少年,較少運動或改變飲食,會否多了肥胖情況,而研究於收集數據時正值疫情,團隊反覆分析,認為並無特別不同情況,例如特別肥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