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詠春

相傳詠春拳是由五枚師太,在深山看見蛇鹤相鬥,而創立詠春拳派。

更多相片

蛇形詠春

相傳詠春拳是由五枚師太,在深山看見蛇鹤相鬥,而創立詠春拳派。

(佛山粵劇博物館)

太平天國起兵反清復明,廣東梨園弟子紛紛響應,參與其事,太平天國失敗後,餘黨被清庭通緝,把粵劇戲班定為反清組織,嚴禁戲班開鑼演出,焚燒紅船及佛山八和會舘,追捕捉拿與戲班有關的反清義士,令梨園弟子紛紛四出逃亡,有人離鄉別井,亦有人回歸故里匿藏避禍。

(詠春拳法、蛇鹤為形)

(香港詠春名師周年發師傅詠春標指)

(順德清暉園)

(蛇形詠春 阮濟雲宗師)

這個說法我有點半信半疑!但我亦不作否認,因為每個宗派都有個說服力很強的歷史故事。 根據我搜集的資料顯示,詠春拳派是有很多同源不同流的支脈。現今以廣州岑能(阮奇山系)和佛山葉問系的詠春拳為最發展的主流派系!而其它的分支如刨花蓮詠春、古勞偏身詠春,紅船詠春、班中詠春等,也有不少傳人在各地傳承。 詠春派的歴史,在各流派所傳說中提到的傳承人物及故事,基本上都是大有出入!其實詠春拳是否真的由五枚祖師傳給一位姓嚴的女子,然後用她的名字來創派立名呢?這些野史傳說,我相信應該只是以訛傳訛,他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佛山粵劇博物館)

如果說到詠春派有真憑實據的文字記載,就應該由清代佛山梁赞開始。 梁赞的詠春功夫傳自紅船戲班的梁二娣和黄華寶兩位祖師爺,其實那時還有不少傳承人物,如「神拳」羅晚恭、人稱「大花臉」的陸錦,花旦易金等人。

太平天國起兵反清復明,廣東梨園弟子紛紛響應,參與其事,太平天國失敗後,餘黨被清庭通緝,把粵劇戲班定為反清組織,嚴禁戲班開鑼演出,焚燒紅船及佛山八和會舘,追捕捉拿與戲班有關的反清義士,令梨園弟子紛紛四出逃亡,有人離鄉別井,亦有人回歸故里匿藏避禍。

(詠春拳法、蛇鹤為形)

 今次我和大家探討的是蛇形詠春拳。 詠春拳訣:「詠春拳法、少林南宗、蛇鹤為形、曲手留中...」。蛇鹤為形是詠春拳取其蛇鹤象形溶入拳術裡面。但是現今修練詠春拳術的朋友很多人把它當作拳擊去訓練,已經很少人去尋根問柢了。 其實據我分析,只得一家。不過有些前輩練得出色,用時有自己風格兼被武林人仕認同,便把他們的名字放在詠春前面,以作識別,佛山詠春、廣州詠春、班中詠春、偏身詠春等等,都是因此而得其名。 言歸正傳,

(香港詠春名師周年發師傅詠春標指)

談回主题蛇形詠春及標指。葉問詠春有前輩談標指是以佛諺(標月指)作為心法的思想概念! 我曾經訪問過不少詠春拳的愛好者,發覺大多數都把「標指」當是一個必修的套路課程,打熟了套路後,師傅不再題提起,學生也不問,就當完事。

(順德清暉園)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一九九八年經我一位朋友帶領我回到順德,拜訪了一位詠春老前輩:「陳守業」。 陳師傅只告訴我他是阮濟雲系的傳人。當這位前輩在和我們聊天時,我無意中察覺到他一邊和我們談話,一邊不經意地重複在做圈手動作。我好奇地問他這是什麼功夫?他也很坦白地告訴我,這些功夫是「蛇形手」!  

  (蛇形詠春  阮濟雲宗師)

陳師傳說他練習的詠春拳以蛇為形,而蛇形手是取自蛇類在獵食時的行走形像,用的手法是圓形切線,曲中取直,纏橋黐打。 他們沒有尋橋及標指的套路,他們只得一套「小練頭」。這套小練頭是包涵了蛇形詠春所有的手法。有盤黐手及藤圈手,有一套刀法,還有一套木人椿(竹椿)。

(蛇形詠春的木人樁只有三隻樁手,沒有樁腳)

    陳師傅演練的小練頭,共分十二節,有反清復明的日月拳禮。亦看到有拜佛、開山的手印在内。整套拳充份顯現出身體的伸展,手法的陰陽互動。 陳師傳演示完畢,我們身為晚輩的當然有很多問題希望前輩能指教! 由於陳師傅打的手法柔韌脆勁,看上去與葉問系的詠春應是同宗。 跟我所練的詠春拳大同小異,但可以看得出陳師傅這套蛇形手確有獨特的心法。 據陳師傅解釋:他們蛇形詠春是以陰、柔、黐、黏、封、截、偷、漏、化為法。手法是先練習手腕、再練手肘、後練肩膀。站樁是為了應天地,轉動是取陰陽,蛇形手以掌法和指法為主多。陳師傅說:蛇形詠春手行蛇形,而蛇是無脊椎的爬蟲物,攻擊獵物靠的就是身體一伸一縮。所以我們的身法要有高低,以減少對方對自己的威脅。例如善用腰膊卸力、用馬步去防護。落馬双腳就如田徑手腳踏助跑器,有感而應,一應即發,只要夠位,一踏就向前標,為詠春定步標馬,總之在實戰中是不怕敵人衝擊,只怕距離尺寸不夠! 拳諺有云:勁由骨節發、力由脚根生、吞身如鶴宿、標手似蛇行、意到眼到手腳跟!吞三分吐三尺、吞為窒、吐為標,象形拳是模仿動物的求生自保本能。蛇是沒腳,靠的是將自己全身骨絡,一緊一鬆去移動,進攻、及防守,所以蛇形詠春一動身體、腕、肘、膊、腰、膝、腳為一體,稱之為六合,為整體發力!身鬆腹緊、手前身後、樁馬要有開合、升降制度,身鬆腹緊,手前身後為身力,升降為標,這為蛇身之法! 在這次尋師訪友之旅,令我見識到其他支流的拳法優點,對我日後在詠春拳修練歷程中,上了寶貴的一課。

                                                                                                                         江志強 2016




江志強武術專欄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