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烏軍用人臉識別技術向俄軍死者家屬發遺照 美媒: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應用

博客文章

烏軍用人臉識別技術向俄軍死者家屬發遺照 美媒: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應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烏軍用人臉識別技術向俄軍死者家屬發遺照 美媒: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應用

2022年04月18日 18:28 最後更新:21:11

4月15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指,烏克蘭正使用美國Clearview AI公司捐贈的人臉識別軟件,掃描陣亡俄軍死者的臉部訊息,以確定身份,甚至將部分陣亡士兵的遺體照片發送給其家人。《華盛頓郵報》形容,這可能是人臉識別技術迄今為止「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應用」。

據《路透社》早前報道,美國Clearview AI向5個烏克蘭政府機構創建超過200個帳戶,並從俄羅斯人氣最高的社群平台網站VKontakte獲取超過20億張的人像,該平台亦被稱作「俄羅斯的臉書(Facebook)」。目前Clearview AI的資料庫中存放超過100億張來自新聞媒體、社交平台、地理位置、圖庫網站等公共網路空間的面部圖像。

Clearview AI 首席執行官宦孫至。

Clearview AI 首席執行官宦孫至。

Clearview AI 首席執行官、澳洲裔創辦人宦孫至(Hoan Ton-That)表示自己之前看到俄軍士兵被俘的影片,俄方稱他們為演員,因此希望烏克蘭人能通過使用Clearview獲取更多身份訊息。他相信,公司的面部識別技術能在複雜的戰爭中提供清晰的信息,形容能幫助烏克蘭是他的榮幸。

《紐約時報》報道指,烏克蘭國家警察局在3月21日獲得了兩張俄羅斯士兵陣亡的照片,其中一名死者的制服上有識別標貼,另一名則透過Clearview應用程序搜尋臉部,發現一名長相相似、來自烏裡揚諾夫斯克的男子。該男子年約30歲,身穿傘兵制服,手持槍枝。於是,烏克蘭國家警察局試圖聯繫男子在俄羅斯的親屬,通知他們這名男子的死訊,但沒有得到回應。

烏克蘭副總理米哈伊洛·費多羅夫。

烏克蘭副總理米哈伊洛·費多羅夫。

烏克蘭副總理米哈伊洛·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表示,出於對這些陣亡士兵母親們的禮貌,烏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這些信息,至少是為了讓他們的家人知道失去兒子,然後讓他們能夠來領走士兵的屍體。他形容,這場行動的目的旨在向俄羅斯公眾說明衝突的代價,並「打破這是一場『沒有徵兵』和『沒有人死亡』的『特別行動』的迷思」。截至目前為止,烏方宣稱有至少約8600名陣亡俄軍士兵的臉部信息被掃描,其中582人的身份被確認。

烏克蘭副總理米哈伊洛·費多羅夫。

烏克蘭副總理米哈伊洛·費多羅夫。

雖然烏方聲稱這項舉動是希望利用戰爭的殘酷現實讓俄羅斯人清醒,從而讓他們轉向,反對這場衝突,但有專家警告烏方做法可能適得其反。英國監控技術研究人員斯蒂芬妮·黑爾(Stephanie Hare)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質疑烏方做法的成效,指責烏方聯繫死者家屬如同典型的心理戰,可能為未來的軍事衝突訂立危險的標準。他擔心,當俄羅斯家屬看到照片,會認為烏克蘭人無法無天、殘酷無情,「竟然對他們的孩子做出這種事」。

《華盛頓郵報》相關報道。

《華盛頓郵報》相關報道。

與此同時,有評論批評Clearview AI,在幾乎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合理化其有害和侵入性的軟件。數字權利組織「為未來而戰」的副主管埃文·格里爾指,戰爭地帶不僅經常被用作武器的試驗場,還經常被用作監視工具的試驗場,這些工具隨後被部署到平民當中,或用於執法控制和人群控制。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的安全學者彼得·辛格則形容,這是首次看到面部識別技術被如此大規模使用,但這絕非是最後一次,又指平民將和軍人一樣,難以保守身份的秘密

來自Bellingcat的托勒指出,即使人臉識別技術得出的結果大多數是正確,但這項技術並不完美,而且很容易弄錯,尤其是當臉孔看起來相似,就需要識別胎記、紋身或衣服等輔助信息,強調在戰時能否做到就不得而知。

據英國《每日星報》(The Daily Star)報道,人臉識別技術可能會在安全檢查哨使用,或雙方交戰當下誤認人員。

紐約非營利組織「監控技術監督計畫」(S.T.O.P.'s),創辦人兼執行長卡恩(Albert Fox Cahn)便認為,若比對結果為「不匹配」,則很有可能導致無辜百姓的傷亡,如同警察在使用Clearview AI技術後,可能會因「比對錯誤」而誤逮平民。

卡恩擔心,原本立意良善的AI技術到頭來適得其反,傷害了本該受到幫助的人。他強調,若然在這場戰爭中應用該項AI技術識別死者身份,可說是最安全的方式,但一旦這些人臉辨識系統和相關數據庫導入戰區使用,恐怕連Clearview AI公司也無法控制該技術是被適切的使用還是遭濫用。

此外,根據《英國廣播公司》揭露,Clearview AI的人臉辨識技術,已遭到多個歐美國家的監管單位批評及裁罰。

2021年11月,Clearview AI由於未能遵守英國《資料保護法》,而遭到英國資訊委員會辦公室(ICO)處以超過1700萬英鎊的罰款;2022年3月,義大利個人資料保護署(GPDP)則對Clearview AI開罰2000萬歐元的罰款,起因是該公司違反義大利有關個人資料保護的法令,不當收集義大利網路用戶的生物特徵資訊。

而美國執法部門雖然有使用Clearview AI的辨識技術,但該公司還是因「使用網路蒐集圖像之運作方式」涉嫌侵犯用戶隱私權,導致其在美國面臨法律訴訟。儘管Clearview AI聲稱其數據收集的方式,類似於科技公司Google搜尋引擎的運作模式,然而英國與澳洲等國依然認定Clearview AI的做法屬違法行為。

科技媒體《iTech Post》報道指,Clearview AI近期還收到了包括領英(LinkedIn)、推特、Meta子公司臉書、行動支付服務公司Venmo、Google和YouTube在內的科技公司及網路服務平台,「停止並終止」(Cease and Desist)的法院命令,理由是該公司違反了這些科技公司的服務條款和平台規範,若Clearview AI不履行法庭命令,恐面臨法律訴訟。

面對Clearview AI的人臉辨識技術應用於俄烏戰爭所招來的批評,宦孫至認為,Clearview AI永遠都不應被用來當作唯一的身份識別來源,他更不樂見自身公司的技術被用於違反《日內瓦公約》(Geneva Conventions)的惡行上,該公約將戰爭期間的武裝衝突,以國際人道法等國際法律為標準,擬訂出保護戰俘、平民、傷病者等援助規範。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英鎊

往下看更多文章

高校反戰抗議席捲全美 向多國蔓延 拜登選情受衝擊?

2024年04月29日 17:21 最後更新:17:35

美國超過50所高校的學生在過去一周內發起反战抗议潮,抗議活動已從東海岸延伸至西海岸。然而,美國當局的耐心似乎耗盡。警方不僅衝入校園、驅散人群,甚至動用電槍、橡膠子彈、催淚彈等武器裝備。

AP圖片

AP圖片

放眼全美,多地高校似乎都在增加警力。截至4月27日,已有超過700名抗議者在全國範圍內遭到逮捕。當日,美國東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等地有近200名抗議者被捕。

高校反戰示威不斷蔓延,顯示出美國年輕人對拜登加沙政策的不滿與質疑,甚至被輿論認為可能影響其總統選舉選情。

AP圖片

AP圖片

當地時間25日,據《環球時報》等報道,在美國佐治亞州的埃默里大學,參加示威的學生只是在草坪上喝咖啡、吃零食、喊口號。但是,警方在沒有通知的情况下衝入現場,發射橡膠子彈、釋放催淚彈。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幾名警察在草坪上試圖用電槍制服抗議者。現場響起橡膠子彈發射聲和陣陣尖叫。

「警察在回應學校的求助請求時遭到暴力抵抗。」亞特蘭大市警察局事後這樣解釋。有輿論指出,這可能是近兩周來美國警方在數十起抗議應對中行動最快的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使用胡椒噴霧、電槍和橡膠子彈的地方。

「警方的反應令人震驚和可耻。」一名要求匿名的埃默里大學教職人員表示。

同在25日,在位於馬薩諸塞州的愛默生學院,警方暴力驅散抗議者,並逮捕逾百人。現場視頻顯示,抗議者和警察在巷子裏發生激烈衝突,現場留下斑斑血迹。

有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27日,在美國高校進行的反戰活動中,已有逾700人被捕。

自上周以來,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美國頂尖高校相繼爆發反戰抗議活動。抗議者的訴求主要集中在幾方面:譴責以色列對加沙平民的襲擊,呼籲加沙停火;支持巴勒斯坦建國;要求所在高校切斷與以色列背景企業的資金聯繫,包括科研合作、對外投資等。

AP圖片

AP圖片

自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高校曾舉行零星的反戰抗議活動。相比之下,本輪抗議之所以勢如破竹,或與美國政界在偏袒以色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及近來集中發生的多起事件有關。

4月1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决議,譴責巴勒斯坦支持者在抗議活動中使用「從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終將自由」這一「反猶」口號。

17日,美國眾議院教育委員會舉行「大學反猶活動」聽證會,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沙菲克承諾將採取嚴厲行動應對校園反猶主義。18日,哥大校長授權紐約警方進入校園强行清場,並逮捕108名抗議學生。

同在18日,美國在安理會上一票否决「接納巴勒斯坦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决議草案。一天后,美國眾議院又通過援助以色列的最新法案。

面對校方、警方和政府的「多管齊下」,美國高校學生的不滿被點燃。18日起,多所高校相繼出現聲援哥大學生的抗議活動,如星星之火在全美各地引發連鎖反應。

自4月17日起,發生反戰抗議的美國高校分布圖。

自4月17日起,發生反戰抗議的美國高校分布圖。

究其背後,美國皮尤中心在2月的調查顯示,美國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更多同情巴勒斯坦民眾而非以色列民眾,這與50歲以上群體形成反差。

美國政治分析人士稱,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美國對以援助以及加沙人道灾難遭忽視感到不滿。學校和警方的一味打壓,只會進一步加深校方與學生在上述問題上的分歧。

「大學校長正處於危機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前校長尼古拉斯•德克斯說,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他們作出的决定,包括求助警方,究竟是為了誰的利益?是為了學生的最大利益,還是董事會、政治利益人士以及校友的最大利益?

隨著越來越多加沙平民傷亡,拜登對巴以衝突的處理方式和管控能力受到普遍質疑。正在蔓延的高校反戰示威活動,放大了年輕選民對拜登加沙政策的質疑聲。相關民調結果顯示,拜登在年輕選民中的支持率領先共和黨前總統特朗普,但他的優勢已沒有4年前那麽明顯。

政治分析師戴維•舒爾茨認為,大規模學生抗議可能影響拜登的總統選舉選情,「民主黨需要非常高的年輕選民投票率才能贏得選舉」,否則形勢將對共和黨有利。曾在2018美國中期選舉期間擔任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執行主任的丹•塞納也認為,學生抗議給拜登選情帶來挑戰,「我最擔心的就是年輕人」。

3月5日,選民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彼得斯堡的投票點參與投票。新華社圖片

3月5日,選民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彼得斯堡的投票點參與投票。新華社圖片

明尼蘇達大學學生瑪吉•莫伊尼欣說,該校發起抗議的學生「不會投票給他(拜登)」,因為他們對拜登處理巴以衝突的方式極為不滿,「這就是為什麽那麽多人投票時勾選了『不作承諾』」。

「不作承諾」在民主黨黨內初選時被美國媒體稱之為「抗議票」,即選民只表達黨派傾向,但不支持某個具體候選人。在大選「搖擺州」密歇根州2月27日晚結束的初選投票中,拜登擊敗競爭對手,但超過10萬民主黨選民在選票上勾選「不作承諾」選項。因不滿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拜登政府「拉偏架」,密歇根州的活動人士發起投「抗議票」活動,以此向拜登抗議。

拜登的競選團隊試圖淡化學生抗議活動對競選的影響,稱示威者只是選民的一小部分,不過是「吸引了不成比例的媒體報道」。也有民調結果顯示,與巴以衝突相比,經濟等其他議題更受到年輕選民的關注。

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會官員直言,年輕人不斷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加沙戰爭景象、饑餓的兒童,以及拜登政府無節制軍援以色列的新聞報道,這對民主黨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問題」。

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媒數據稱,自哥倫比亞大學發起抗議活動以來,美國已有逾50所高校建起反戰抗議營地。更重要的是,抗議浪潮並無停止迹象,且正向歐洲和澳洲蔓延。

最近兩周,全球舉行反戰抗議的高校分布圖。

最近兩周,全球舉行反戰抗議的高校分布圖。

當地時間27日,數千名抗議者在倫敦市中心游行,高呼「停止轟炸加沙,停止轟炸兒童」等口號,呼籲加沙立即停火。據稱,這是「巴勒斯坦團結運動」在英國的第13次全國抗議活動。在那之前,英國以及歐洲的多所大學舉行一系列靜坐和示威活動,要求學術機構斷絕與以色列的關係。

在倫敦大學學院,數十名學生26日手持標語,高呼「不要再為以色列的罪行付錢」等口號,舉行反戰集會。

在素有「政治家搖籃」之稱的巴黎政治學院,數十名抗議者26日封鎖學院入口,手持巴勒斯坦國旗,高呼口號。

26 日,一名學生在巴黎政治大學外揮舞巴勒斯坦國旗。AP圖片

26 日,一名學生在巴黎政治大學外揮舞巴勒斯坦國旗。AP圖片

在澳洲,悉尼大學從上周開始舉行反戰抗議活動,數百名師生參與其中,要求校方切斷與以色列方面的聯繫。

24日,抗議者在悉尼大學門口示威。AP圖片

24日,抗議者在悉尼大學門口示威。AP圖片

到目前為止,歐洲、澳洲等地的示威活動相對平和,尚未發生美國學生與警方間那般激烈的衝突。抗議者表示,在巴以問題上,他們「站在歷史正確一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