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透露,鄰近媽閣廟的「海事工房」是建於1890俗稱的「媽閣船塢」,其中一建築物計劃於今年底率先對外開放。該建築原為船塢內的機械室,為當時造船及修船的地方,局方斥資一千萬元修復及定位為“當代藝術中心”,以展示各地優秀的視覺藝術作品,同時利用有關空間,適當用作實驗性劇場及視覺藝術教育場地。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文化局介紹「媽閣海事工房區域發展計劃」,指澳門於1553年成為中國對外通商的口岸,至1809年,在媽閣廟的對開處興建本澳唯一的船塢,俗稱「媽閣船塢」。其中一棟建築物原為政府船塢內的機械室,為當時造船及修船的地方;另一建築物原為廠長辦公室,為兩層建築,內有木工車間、劃線室、食堂、醫務室和一個倉庫。

局長吳衛鳴表示,海事工房區域的兩棟建築物位於西灣湖和媽閣廟之間,是未來將發展為媽閣大型交通樞紐以及輕軌置入的位置,該區的通達性將會大大提高,估計未來該區域具有發展潛力。因此,把海事工房區域規劃發展為當代藝術中心及文化創意產業之用,不僅有利於發揮海事工房區域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同時通過對海事工房區域重新活化,能有效善用閒置空間,增強媽閣區內的文化氛圍外,更可有效地向外推動、宣傳本土文化活動及文化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