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抗疫路上 馬會與香港並肩同行 — 醫療衞生及長者服務

社會事

抗疫路上 馬會與香港並肩同行 — 醫療衞生及長者服務
社會事

社會事

抗疫路上 馬會與香港並肩同行 — 醫療衞生及長者服務

2022年06月10日 09:00

第五波疫情感染人數大幅上升,一度令公營醫療系統需求大增,部分公營門診需要轉換用途或暫時停止服務,以集中資源抗疫,引致部分基層人士,需要到收費較高的私人診所求診。有見疫情帶來重大挑戰,馬會迅速調動資源,以「快、準、新」的原則推出多項措施,全力協助醫護人員及深受疫情影響的人士應對疫境。自疫症爆發以來至2022年4月,馬會已額外審批超過18億港元支援社會抗疫,支持超過1,000間慈善團體、機構及院舍,總受惠人次已經超過300萬。

貼心門診服務助非新冠肺炎病人

新一波疫情為本港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多間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診所被轉用作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指定診所或暫停服務,馬會因此推出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為非新冠肺炎病人提供可負擔的門診服務。

更多相片
華女(右)的83歲母親 (左)有時候一個月要覆診3至4次,無力負擔私家門診費用。

第五波疫情感染人數大幅上升,一度令公營醫療系統需求大增,部分公營門診需要轉換用途或暫時停止服務,以集中資源抗疫,引致部分基層人士,需要到收費較高的私人診所求診。有見疫情帶來重大挑戰,馬會迅速調動資源,以「快、準、新」的原則推出多項措施,全力協助醫護人員及深受疫情影響的人士應對疫境。自疫症爆發以來至2022年4月,馬會已額外審批超過18億港元支援社會抗疫,支持超過1,000間慈善團體、機構及院舍,總受惠人次已經超過300萬。

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幫助華女和母親大大紓緩求診的經濟壓力。

華女的83歲母親患有認知障礙症,加上有白內障等長期疾病,經常要到政府的眼科、骨科、內科等門診覆診,有時候一個月3至4次,但疫情令華女不敢帶母親去覆診。華女慨嘆:「當時很多政府診所需要診治新冠肺炎的病人,我怕帶媽媽去會『中招』,所以很多時候都不去覆診了,但去私家診所又太貴,所以媽媽的病情不太嚴重時,只會買成藥給她服用。」

於群醫生參與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希望幫助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一同抗疫。

得悉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推出後,華女陪同母親到鄰近居所的私家診所看病,並大讚計劃幫了她們很大忙,「這個服務真的非常好,我們可以馬上『快靚正』求診,只是付50元診金,比平日的400多元診金節省很多,經濟壓力紓緩很多!」

馬會額外審批撥款支持中大醫院改裝負氣壓病房、調整通風系統及相關設備,協助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有份協作的賽馬會流金匯,正積極推廣計劃給有需要人士,中心經理暨高級物理治療師許彩玉指,馬會以「快、準、新」為重點推出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能配合到疫情需要,因為部份基層市民即使生病都因需要慳錢而不求診,若能以優惠價錢看醫生,他們才樂於在有病或不適時求診,紓緩不適,也讓他們感受到在疫境中被關懷。

馬會透過「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捐贈連續血糖監測儀給患糖尿病的兒童,助他們密切監察血糖變化。

關顧患糖尿病兒童贈血糖監測儀

恩樂與爸爸一起查看由馬會透過「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捐贈的血糖監測儀所提供的血糖變化數據。

兒童糖尿協會營運經理陳藹賢坦言,很多會員家庭反映負擔不起購買連續血糖監測儀,該會申請「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約一星期後,已獲批出資金購買監測儀,幫助超過200名患有糖尿病的兒童。

惠珍近年患癌要化療,早前亦確診新冠肺炎,加上母親離世,多重打擊令她的情緒陷入低谷。

兒童糖尿協會醫療顧問、香港兒童內分泌科學會會長游可聰醫生指,連續血糖監測儀的數據對診症也具一定參考作用,「疫情期間,很多家長不敢帶小朋友外出覆診,現在有些遙距視像門診,在家長同意下,醫護人員、營養師或糖尿科護士可透過雲端實時看到連續血糖監測儀的數據,從而檢視病童在飲食、運動或胰島素劑量方面應該怎樣調節。」

在賽馬會「抗疫同行」長者支援計劃幫助下,惠珍走出陰霾。

69歲的盧惠珍近年患癌要化療,影響她的行動能力,加上疫情期間母親離世,她又確診新冠肺炎,令她的情緒陷入低谷,「最不開心那段時間,看着海流眼淚,像在海裡漂浮,希望有人給我一個水泡,讓我不用游得那麼辛苦。」惠珍使用賽馬會「抗疫同行」長者支援計劃的服務後,不但獲得物資援助,也令她打開心扉,「疫情期間社工買食物給我,讓我自己煮,對我幫助很大,讓我有寄託,以及定時獲致電慰問,讓我覺得很窩心,心情也鬆一鬆!」

華女(右)的83歲母親 (左)有時候一個月要覆診3至4次,無力負擔私家門診費用。

華女(右)的83歲母親 (左)有時候一個月要覆診3至4次,無力負擔私家門診費用。

華女的83歲母親患有認知障礙症,加上有白內障等長期疾病,經常要到政府的眼科、骨科、內科等門診覆診,有時候一個月3至4次,但疫情令華女不敢帶母親去覆診。華女慨嘆:「當時很多政府診所需要診治新冠肺炎的病人,我怕帶媽媽去會『中招』,所以很多時候都不去覆診了,但去私家診所又太貴,所以媽媽的病情不太嚴重時,只會買成藥給她服用。」

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幫助華女和母親大大紓緩求診的經濟壓力。

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幫助華女和母親大大紓緩求診的經濟壓力。

得悉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推出後,華女陪同母親到鄰近居所的私家診所看病,並大讚計劃幫了她們很大忙,「這個服務真的非常好,我們可以馬上『快靚正』求診,只是付50元診金,比平日的400多元診金節省很多,經濟壓力紓緩很多!」

不少非牟利診所和私家診所踴躍參與計劃,以另一種形式協助社會對抗疫情。經常向病人贈醫施藥的於群醫生,是其中一位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他說:「如果多些病人參加,可以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政府可以將多些資源集中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因此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是一個很好的新嘗試。」

於群醫生參與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希望幫助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一同抗疫。

於群醫生參與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希望幫助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一同抗疫。

有份協作的賽馬會流金匯,正積極推廣計劃給有需要人士,中心經理暨高級物理治療師許彩玉指,馬會以「快、準、新」為重點推出賽馬會「病有醫靠」門診服務資助計劃,能配合到疫情需要,因為部份基層市民即使生病都因需要慳錢而不求診,若能以優惠價錢看醫生,他們才樂於在有病或不適時求診,紓緩不適,也讓他們感受到在疫境中被關懷。

支持中大醫院改裝設施接收確診者

中大醫院由馬會撥捐支持興建,是馬會歷年來在醫療衞生方面的最大單一捐款。有見疫情嚴峻,馬會亦額外審批撥款,支持中大醫院早前改裝負氣壓病房、調整通風系統及相關設備,以確保達致感染控制及治療護理等多方面的標準,協助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馬會額外審批撥款支持中大醫院改裝負氣壓病房、調整通風系統及相關設備,協助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馬會額外審批撥款支持中大醫院改裝負氣壓病房、調整通風系統及相關設備,協助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關顧患糖尿病兒童贈血糖監測儀

醫療服務以外,馬會同時關顧到一些長期病患者的需要。因疫情而被迫停課,患糖尿病的兒童的生活習慣和情緒都有所改變,這些轉變會令血糖容易不穩定,影響健康,因此,馬會透過「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捐贈連續血糖監測儀給患糖尿病的兒童,助他們密切監察血糖變化,從而制定管理血糖的對策,也減少他們「拮手指」(透過細針穿透指尖抽取血液)測血糖的頻率,減少痛楚。

馬會透過「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捐贈連續血糖監測儀給患糖尿病的兒童,助他們密切監察血糖變化。

馬會透過「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捐贈連續血糖監測儀給患糖尿病的兒童,助他們密切監察血糖變化。

兒童糖尿協會營運經理陳藹賢坦言,很多會員家庭反映負擔不起購買連續血糖監測儀,該會申請「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約一星期後,已獲批出資金購買監測儀,幫助超過200名患有糖尿病的兒童。

13歲的劉恩樂是受惠者之一,他高興地說:「配戴血糖監測儀之後更加方便,例如我外出或做運動前可以先量度血糖,做運動時也可以量度,時刻監測能令我的血糖保持在穩定水平。」恩樂的爸爸則指,血糖監測儀提供即時及連續性數據,即使上班時也能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看到兒子的血糖變化及趨勢,從而提醒兒子多喝水或做伸展運動,家長更感安心。

恩樂與爸爸一起查看由馬會透過「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捐贈的血糖監測儀所提供的血糖變化數據。

恩樂與爸爸一起查看由馬會透過「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捐贈的血糖監測儀所提供的血糖變化數據。

兒童糖尿協會醫療顧問、香港兒童內分泌科學會會長游可聰醫生指,連續血糖監測儀的數據對診症也具一定參考作用,「疫情期間,很多家長不敢帶小朋友外出覆診,現在有些遙距視像門診,在家長同意下,醫護人員、營養師或糖尿科護士可透過雲端實時看到連續血糖監測儀的數據,從而檢視病童在飲食、運動或胰島素劑量方面應該怎樣調節。」

擴大賽馬會「抗疫同行」長者支援計劃協助更多人

除了病童,老友記在疫境下亦急需支援,馬會聯同六間社福機構延長賽馬會「抗疫同行」長者支援計劃兩年,同時擴大計劃服務範圍,讓長者及有需要人士獲得身、心、靈全面關顧,緩減疫情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惠珍近年患癌要化療,早前亦確診新冠肺炎,加上母親離世,多重打擊令她的情緒陷入低谷。

惠珍近年患癌要化療,早前亦確診新冠肺炎,加上母親離世,多重打擊令她的情緒陷入低谷。

69歲的盧惠珍近年患癌要化療,影響她的行動能力,加上疫情期間母親離世,她又確診新冠肺炎,令她的情緒陷入低谷,「最不開心那段時間,看着海流眼淚,像在海裡漂浮,希望有人給我一個水泡,讓我不用游得那麼辛苦。」惠珍使用賽馬會「抗疫同行」長者支援計劃的服務後,不但獲得物資援助,也令她打開心扉,「疫情期間社工買食物給我,讓我自己煮,對我幫助很大,讓我有寄託,以及定時獲致電慰問,讓我覺得很窩心,心情也鬆一鬆!」

在賽馬會「抗疫同行」長者支援計劃幫助下,惠珍走出陰霾。

在賽馬會「抗疫同行」長者支援計劃幫助下,惠珍走出陰霾。

新一波疫情為本港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但不論環境順逆,馬會一如既往與香港並肩同行,眾心至善。

除了以上因應第五波疫情推出的緊急援助,馬會還有其他協助弱勢社群抗疫的項目,稍後會與大家分享,敬請密切留意。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馬會支持世界女排聯賽 推動社區普及運動益身心

2023年06月29日 09:00 最後更新:11:30

闊別四年的世界女排聯賽香港站於6月中重臨香江!馬會擔任今屆聯賽香港站的社區合作夥伴,支持舉辦「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透過一系列排球推廣活動,讓來自不同階層的社區人士,體驗排球運動的樂趣。

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中)與「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受惠者在馬會展區合照。

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中)與「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受惠者在馬會展區合照。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在賽事前舉辦的「中國女排全接觸 」活動,有逾3000位本地學生、視障人士及義工獲邀近距離欣賞中國女排代表隊練習的風采,大會更安排部分學生參與大師班,由國家隊球員傳授排球技巧,機會難得。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於6月10日舉辦「中國女排全接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受國家隊球員的指導,並與她們切磋球技。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於6月10日舉辦「中國女排全接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受國家隊球員的指導,並與她們切磋球技。

參與大師班的學生感到很榮幸能獲中國女排球員傳授排球技巧。

參與大師班的學生感到很榮幸能獲中國女排球員傳授排球技巧。

參與其中的中華基督教會基智中學學生張稀琳興奮地說:「我一直很崇拜中國女排代表隊,能落場與他們一起打排球,很開心、很榮幸!在交流過程中,能觀摩代表隊的訓練模式,例如傳球、扣殺、上手及下手發球等 ,都十分厲害,我會以他們為榜樣,追逐我的排球夢!」

同樣參與大師班的嶺南衡怡紀念中學學生莊兆鑫則表示,能夠與中國女排代表隊技術交流,心情既緊張同時感到開心和榮幸:「面對強大的中國隊球員,讓我們知道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進步。」

緊張刺激的世界女排聯賽,加上中國女排的精湛球技,不少人都想入場一睹為快。馬會特別向5000名基層市民、學生及視障人士派免費門票,讓他們現場體驗世界級排球盛事。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向5000名基層市民、學生及視障人士派發免費聯賽門票。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向5000名基層市民、學生及視障人士派發免費聯賽門票。

計劃特別照顧到視障人士的需要,讓他們透過聽覺和觸覺,享受排球運動的樂趣,包括透過專業口述影像評述員的即場評述,感受賽事氣氛及戰況,並可以觸摸賽事使用的排球,地蓆及球網等設備。

專業口述影像評述員為視障人士即場評述賽事。

專業口述影像評述員為視障人士即場評述賽事。

因老年黃斑病變於去年失明的劉潤連,於聯賽首日到紅館親身體驗這次排球盛事,表現雀躍。她提到這次另類體驗:「那天我落場觸摸球網後,我跳起來,才發現原來比賽球網那麼高,以往沒有這些機會,現在能讓我落場接觸到,很開心!」她又大讚口述影像評述員評訹得很好,讓她明白賽況,並感受到熾熱氣氛。

聯賽進行期間,「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亦在紅館外設有攤位活動,以運動元素及八支參賽球隊的國家文化作為主題,推廣普及運動和提升市民對各國文化的認識。

計劃在紅館外設攤位活動,提升大眾對排球和各國文化的認識。

計劃在紅館外設攤位活動,提升大眾對排球和各國文化的認識。

香港站聯賽結束後,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左二)、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右一)以及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左一)頒發紀念品給中國隊最受歡迎球員 — 袁心玥(右二)。

香港站聯賽結束後,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左二)、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右一)以及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左一)頒發紀念品給中國隊最受歡迎球員 — 袁心玥(右二)。

馬會推動普及運動的步代不會因聯賽完結而停止,計劃將於八月推出一系列坐式排球體驗活動,推動殘疾人運動項目發展及宣揚傷健共融。

馬會深信體育運動有助凝聚社會,實踐馬會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一如其他慈善捐助項目,馬會對「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透過稅款及慈善捐款,將博彩及獎券收入回饋社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