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科向來是不少狀元心儀科目,今年英基IB狀元中,有十一人有意讀醫,全部有意留港升學,其中來自澳門的陳梓桐,相信香港為她提供機會和經驗,日後在大灣區發展;有狀元稱「香港是我家」,期望從醫回饋香港。將赴英國劍橋大學修讀法律的狀元羅衍晴,直言香港「法治已死」的說法極端,認為無地方法律完美,「自己始終相信法律可以助人」。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陳梓桐:期望回饋香港

就讀英皇佐治五世學校的IB狀元陳梓桐,多年前由澳門來港升學,她坦言本港醫療體系完善,大學提供的學習機會較多元,打算入讀香港大學的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借助本港優勢,未來爭取機會到大灣區城市發展,「大灣區的發展是很有彈性,去哪個城市都可以,而且也可以見識其他地區的醫療系統。」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陳梓桐的外公在她應考IB前不幸中風,當時感到徬徨無助,家人承受心理壓力,現時外公仍然半身不遂,令她體會到治療與康復路途漫長,需要他人扶持,更令她立志成為能陪伴和支持病人康復的醫生。

羅衍晴:指法治已死太極端

同樣有志讀醫,來自沙田學院的IB狀元柯偉澄,即使有海外大學提供有條件取錄,仍然選擇留港,「香港是我家,十八年來香港為我貢獻很多,是時候我要為社會出一分力。」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法律學系亦是部分狀元的出路,沙田學院的羅衍晴將赴英國劍橋大學修讀法律,她提到身邊不少人認為近年香港改變很大,「但自己始終相信法律可以助人。」近年常有人認為香港「法治已死」,羅衍晴指說法太極端,「任何地方的法律都會有當中的難處和灰色地帶,沒有一個地方的法律是完美的。」

陳梓桐(左)與羅衍晴(右)成績優異。英基提供

陳梓桐(左)與羅衍晴(右)成績優異。英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