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藝術展覽的討論,經常會出現一個名詞:策展人。顧名思義就是『策劃展覽的人』,那麼,是否就像一般項目的總監或統籌?一個稱職的策展人應該需要具備什麼專業知識?策展人與藝術家和觀眾的關係是什麼?著名策展人、日本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有一個有趣的比喻:『策展人就像是助產士!』

關於『策展人』的定義,南條館長引述了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日本戰國時代將軍豐臣秀吉聽聞有『茶聖』之稱的利休在庭院種了很多牽牛花,表示要親自去品茶賞花,誰知道他走進庭院後一株花也看不見,直到進入利休的茶室才看到一朵牽牛花插在壺裡。原來利休故意把庭院的花拔掉,只留一朵放在房裡,刻意營造效果,令將軍感到十分震撼。的確,假如豐臣秀吉一開始就看見滿院牽牛花盛放,也許反而欣賞不了它的美感。『在這個故事中,利休的角色就像一位藝術展覽策展人。他設計了一個特別的展示方式,讓觀眾更加深入了解和感受展品的特色。』

『策展人必須對展品有獨特的看法和展示的概念,但是如果這個概念太強烈、太個人化,藝術家可能不認同;可是缺乏概念展覽又會顯得雜亂無章。所以,策展人面向的是藝術家與觀眾,兩者同樣重要。他一方面要支持藝術家,幫助藝術家了解觀眾對藝術品的欣賞角度和看法,另一方面他要考慮觀眾欣賞藝術品的地點、時間、社會和政治背景,以及展覽場地的氛圍,顧及場地的資源與限制,在過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協調和妥協。策展人的個人色彩不能太明顯,但是理念必須清晰,才可以產生一個優秀的展覽,有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像個助產士!』

南條史生過去二十多年在全球多個地方工作,曾經負責不少國際大型藝術展覽,包括美術館展覽與雙年展,近年先後兩屆出任新加坡雙年展的藝術總監。剛在灣仔藝術中心舉行的第四屆『收藏家當代藝術藏品展』展出七位具代表性的日本收藏家的藏品.

 

 

對策展人來說,除了展覽的主體和理念,場地的挑戰也不小:『例如策劃美術館的展覽與雙年展就很不一樣,美術館或博物館是關於過去的,展覽受制於場地條件,並不是每一類型的展品都適合,在室內有一種實驗室的感覺。雙年展則是關於目前與未來,大部分展覽在戶外的公共空間和不同建築物內舉行,直接與環境產生對話,與城市的關係更加密切互動。策展人是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橋樑,要懂得如何運用創意詮釋和表達藝術,同時要洞悉人的心理,所以一定是個敏感和有好奇心的人,願意聆聽,但也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溝通能力要很強,可以把一個抽象的意念用文字解釋清楚。但是,策展人不能涉及商業操作,那是畫廊或博覽會負責人的工作。策展人不應該以商業市場作為策展的基礎。』

南條史生這位『藝術助產士』讓不少出色的藝術展覽得以『出世』,一定非常有滿足感,他笑說:『可是如果碰上了難搞的藝術家或收藏家,也是很頭疼的事!』正如他說,藝術始終離不開生活,所謂藝術的意義就是生命的意義。策展人,也許應該從生活出發。




蘇媛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