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生力量不斷加入「古籍修復團隊」助力傳承中華文化

美善人生

新生力量不斷加入「古籍修復團隊」助力傳承中華文化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新生力量不斷加入「古籍修復團隊」助力傳承中華文化

2022年08月06日 10:00 最後更新:08月08日 12:26

讓文物傳承和保護重現生機

中國擁有數千年歷史,源遠流長,歷代文人也留下許多古籍、書畫文物等,令寶貴的文化得以傳承。但大多數古籍都因歷經漫長的歲月而變得殘舊,而古籍修復師便是它們的「救星」。由於古籍修復的工作過於沉悶和傳統,一直是冷門職業。不過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讓文物傳承和保護重現生機。

更多相片
王欣蕊(網上圖片)

讓文物傳承和保護重現生機

王欣蕊(影片截圖)

95後女孩王欣蕊畢業之後就進入國家圖書館,成為館內最年輕的古籍修復師,從事這份職業3年,她甘願坐上「冷板凳」,曾為了修復一條條裂紋花費半個多月,只為把更好的文物呈現給觀眾。而當有人問她「為何能堅持這份工作?」她則毫不猶豫的回答道:「古籍保護一刻都不能等待,我感覺自己身上有一種使命感」。

廉成春(網上圖片)

以往,古籍保護被稱為「冷門」行業,工作內容亦相當沉悶,很多工序需要反覆的做,基本上每天都是做著同樣的事情,即便如此,年紀輕輕的王欣蕊也從來沒有厭倦,而是真正用心去做,並且做出了成績。她表示,像一些古籍書籍需要一頁一頁的去修復紙張,完成一冊古籍的修復工作往往需要一兩個月。這個過程雖然很枯燥,但是完成之後會有很高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所以如今像王欣蕊一樣的年輕人不斷的加入進來,成為古籍修復師的主力軍,讓中國的文物傳承和保護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廉成春(網上圖片)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古籍,和王欣蕊同是古籍修復者的廉成春將自己平時修復古籍工作的點點滴滴拍攝下來分享到抖音平台。用短視頻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日常工作,得到了眾多網友的肯定。透過平台,她還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行,通過不斷的交流修復技術,既得到了傳播的效果,又提升了技藝。

廉成春(網上圖片)

從學習古跡修復到真正的把它當成工作,廉成春已經度過了12個年頭,從一開始她就做好了坐「冷板凳」的準備,但是現在通過網絡的傳播,讓古籍修復從「冷門」變成「熱門」。如今在網絡平台上關注古籍修復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讓修復師在不緊不慢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磅礴」的力量,這也成為了他們繼續工作的動力。

影片截圖

古籍修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鼎力相助」。為了讓古籍重新「火」起來,字節跳動在2021年6月份捐贈了1000萬元人民幣攜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設立保護基金,用於定向修復古籍100餘冊、人才培養、古籍活化等公益項目。

王欣蕊(影片截圖)

提起故宮、頤和園一定會想到「樣式雷」,在清代200多年間,雷式家族共有8代人參與了建築工程的設計、繪制和修繕。如今有1.5萬幅樣式雷圖檔藏在國家圖書館的庫房內,但是因為年代久遠,有一些急需修復,如今25幅樣式雷圖檔被修復完畢,重現往日的風采。除此之外,被修復的古籍還有極具研究價值的《永樂大典》、《黃河水道圖》等。

王欣蕊(網上圖片)

王欣蕊(網上圖片)

95後女孩王欣蕊畢業之後就進入國家圖書館,成為館內最年輕的古籍修復師,從事這份職業3年,她甘願坐上「冷板凳」,曾為了修復一條條裂紋花費半個多月,只為把更好的文物呈現給觀眾。而當有人問她「為何能堅持這份工作?」她則毫不猶豫的回答道:「古籍保護一刻都不能等待,我感覺自己身上有一種使命感」。

王欣蕊(影片截圖)

王欣蕊(影片截圖)

以往,古籍保護被稱為「冷門」行業,工作內容亦相當沉悶,很多工序需要反覆的做,基本上每天都是做著同樣的事情,即便如此,年紀輕輕的王欣蕊也從來沒有厭倦,而是真正用心去做,並且做出了成績。她表示,像一些古籍書籍需要一頁一頁的去修復紙張,完成一冊古籍的修復工作往往需要一兩個月。這個過程雖然很枯燥,但是完成之後會有很高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所以如今像王欣蕊一樣的年輕人不斷的加入進來,成為古籍修復師的主力軍,讓中國的文物傳承和保護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廉成春(網上圖片)

廉成春(網上圖片)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古籍,和王欣蕊同是古籍修復者的廉成春將自己平時修復古籍工作的點點滴滴拍攝下來分享到抖音平台。用短視頻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日常工作,得到了眾多網友的肯定。透過平台,她還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行,通過不斷的交流修復技術,既得到了傳播的效果,又提升了技藝。

廉成春(網上圖片)

廉成春(網上圖片)

從學習古跡修復到真正的把它當成工作,廉成春已經度過了12個年頭,從一開始她就做好了坐「冷板凳」的準備,但是現在通過網絡的傳播,讓古籍修復從「冷門」變成「熱門」。如今在網絡平台上關注古籍修復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讓修復師在不緊不慢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磅礴」的力量,這也成為了他們繼續工作的動力。

廉成春(網上圖片)

廉成春(網上圖片)

古籍修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鼎力相助」。為了讓古籍重新「火」起來,字節跳動在2021年6月份捐贈了1000萬元人民幣攜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設立保護基金,用於定向修復古籍100餘冊、人才培養、古籍活化等公益項目。

字節跳動還與北京大學等高校合作上線古籍數字化平台,並且通過旗下的抖音、今日頭條等產品,不斷的扶持優秀內容創作者。截至目前,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項資金的扶持之下,國家圖書館已經完成古籍修復50多次。在這些修復的50冊古籍中,包括逾25幅中國傳統建築史很有名的「樣式雷」圖檔。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提起故宮、頤和園一定會想到「樣式雷」,在清代200多年間,雷式家族共有8代人參與了建築工程的設計、繪制和修繕。如今有1.5萬幅樣式雷圖檔藏在國家圖書館的庫房內,但是因為年代久遠,有一些急需修復,如今25幅樣式雷圖檔被修復完畢,重現往日的風采。除此之外,被修復的古籍還有極具研究價值的《永樂大典》、《黃河水道圖》等。

王欣蕊(影片截圖)

王欣蕊(影片截圖)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古籍修復的團隊,並通過更接近大眾的方式進行傳播,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助力中華優秀文化源遠流長。

內地一名42歲男突發腦出血不幸離世,家人含淚捐獻器官助7名患者重獲新生,令生前十分愛家人的他得以遺愛人間。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星視頻報導》,內地一名42歲男子張鵬突發腦出血死亡,家人悲痛欲絕,但仍決定無償捐獻器官,並於福建省南平市第一醫院完成捐獻手術。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悉,張鵬是家中的頂梁柱,去年12月妻子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面對病魔,張鵬堅定不移地開導妻子,讓她相信積極面對就能戰勝病魔。在張鵬的陪伴和關愛下,妻子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化療,逐漸走出了陰霾,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此外,張鵬還肩負著照顧患病爸爸和供養3個孩子讀書的重任。為了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開銷,他從事多份工作,包括快遞、外賣、搬運等多種零工,然而將所有收入拼湊起來也僅能勉強維持家中生計,但生活也算有所改善。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然而,正當一家人以為一切都在好轉的時候,張鵬突發腦出血,經全力搶救後仍宣告不治身亡。這一噩耗給予了張鵬家人沉重一擊,但他們仍選擇將張鵬的器官捐獻出去,讓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他們表示,「生前,便是他用愛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家裡人,希望這次他的愛也能延續,幫助到更多人。」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4月2日,張鵬家人在當地紅十字會和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聯合OPO協調見證下,含悲簽署器官捐獻同意書,幫他捐出心、肝、肺、腎以及角膜等可捐器官。而他的器官最終讓5名重症患者獲得新生,2名患者重見光明,為7個家庭帶去新的希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