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鑄劍人「千錘百鍊」復原失傳千年「棠溪寶劍」鍛制技藝

美善人生

鑄劍人「千錘百鍊」復原失傳千年「棠溪寶劍」鍛制技藝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鑄劍人「千錘百鍊」復原失傳千年「棠溪寶劍」鍛制技藝

2022年09月11日 10:00 最後更新:09月13日 08:53

並將傳統技藝與時代主題相結合

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是戰國時期的冶煉之地,得名於此的「棠溪寶劍」具有強、硬、韌、彈4大特點,不僅堅固鋒利,削鐵如泥,而且劍身具備極強的柔韌性。然而,公元817年,唐憲宗發兵平定叛亂,攻破西平野盧城,棠溪寶劍的「冶煉鑄造絕技」從此失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棠溪寶劍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慶民,不僅復原了這一傳統文化瑰寶,還將其發揚光大,鍛制出許多優秀作品。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並將傳統技藝與時代主題相結合

影片截圖

那麽高慶民是如何通過不懈探索和創新,將失傳1000多年的「棠溪寶劍」鍛制技藝復原出來的呢?

影片截圖

鍛制「棠溪寶劍」需要掌握8大工種,經過數百道工序的加工,高慶民自幼就跟著父親學習這些技藝,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他一點點掌握了「棠溪寶劍」的重要工序,經歷過無數次失敗才最終研究成功。

影片截圖

經過幾番研究,高慶民發現鍛制一把「棠溪寶劍」首先需要千錘百煉,稍有差錯便會前功盡棄。在熱鍛環節完成後,接下來的則是冷鍛,矯正劍在熱鍛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或扭曲,為下一個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方面,如果這一步做不好,之前的千錘百煉都將付諸東流。

影片截圖

高慶民嚴格遵照從父親那里學到的鑄劍工藝流程,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將第一把「棠溪寶劍」鍛制成功,不過當他測試寶劍時劍身卻發生了斷裂。之後高慶民又製作了第二批寶劍,對比分析出失敗的原因,不斷總結經驗,歷經數10年的艱難曲折,古老的「棠溪寶劍」鍛制技藝終於被高慶民成功覆原。

影片截圖

高慶民認為「棠溪寶劍」不僅僅是國家非遺的產品,也要融入了現代文化,將傳統文化作為「根」和「魂」,再將現代人們所渴望的文化融入,形成一個新的,現代人任何的作品。為了與國家時代發展的主題相輝映,上世紀90年代末,高慶民為慶祝香港回歸鍛制出「香港回歸劍」,為慶祝澳門回歸,鍛制出「澳門回歸劍」。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他又鍛制出「奧運劍」。

網上圖片

如今的高慶民不僅是個成功的鍛劍人,更是一名有大愛之心的企業家。他精心打造了收藏版的「軒轅乾坤劍」一舉拍出80萬元的最高價位,他把所有拍款全部捐贈給河南慈善總會,以資助海外留學歸來而無力創業的大學生。高慶民也因此獲得了省、市領導頒發的2007年度「慈善人物」的榮譽。高慶民為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寶劍鍛制工藝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如今他在傳承文化的追夢路上,依舊步履不停,奮鬥不息。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那麽高慶民是如何通過不懈探索和創新,將失傳1000多年的「棠溪寶劍」鍛制技藝復原出來的呢?

20世紀30年代,高慶民的父親高錫坤從國立北洋工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開辦了一個冶鐵工廠,當他得知西平是「棠溪寶劍」的誕生地時,便下定決心要把失傳1000多年的「棠溪寶劍」鍛制技藝復原出來。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鍛制「棠溪寶劍」需要掌握8大工種,經過數百道工序的加工,高慶民自幼就跟著父親學習這些技藝,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他一點點掌握了「棠溪寶劍」的重要工序,經歷過無數次失敗才最終研究成功。

高慶民在查閱史書典籍時得知,棠溪寶劍不僅堅硬鋒利,而且還具備柔韌的特征,但堅硬和柔韌是完全自相矛盾的兩種特性。如何才能做到呢?他和父親反覆鉆研,但依舊百思不得其解。高慶民用不同的材料反覆測試好幾年,卻始終沒有成功。直到1986年,他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一些古劍殘骸,這給了他一個研究「棠溪寶劍」的好機會,他想要確認古劍的具體金屬成分,但這卻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古劍上全是鐵銹,根本無法檢測。

高慶民只能憑借多年的經驗,根據火花的顏色和形狀,從上百種不同的鋼材中篩選、辨別、排除,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他才終於確定了最適合的鋼材,但這僅僅是個開始。鍛制寶劍第一個環節便是熱鍛,這不僅需要能夠忍受高溫灼燒的頑強意志,更需要足夠的耐心。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經過幾番研究,高慶民發現鍛制一把「棠溪寶劍」首先需要千錘百煉,稍有差錯便會前功盡棄。在熱鍛環節完成後,接下來的則是冷鍛,矯正劍在熱鍛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或扭曲,為下一個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方面,如果這一步做不好,之前的千錘百煉都將付諸東流。

冷鍛完成後,高慶民接下來要進行的是第三個環節「熱處理」,這是制作流程中體現鑄劍師水平高低的重要工藝,也是關乎寶劍性能好壞的靈魂存在。熱處理環節完成後,最後的關鍵步驟便是打磨使寶劍開刃。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高慶民嚴格遵照從父親那里學到的鑄劍工藝流程,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將第一把「棠溪寶劍」鍛制成功,不過當他測試寶劍時劍身卻發生了斷裂。之後高慶民又製作了第二批寶劍,對比分析出失敗的原因,不斷總結經驗,歷經數10年的艱難曲折,古老的「棠溪寶劍」鍛制技藝終於被高慶民成功覆原。

2001年10月,高慶民鍛造的「棠溪寶劍」被國家權威專家鑒定會鑒定為「中華第一劍」,其技術工藝填補了國家空白,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然而要想將傳統保留並延續,除了工藝的傳承,還要賦予「棠溪寶劍」新的時代意義與文化內涵,這是高慶民所要攻克的新課題。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高慶民認為「棠溪寶劍」不僅僅是國家非遺的產品,也要融入了現代文化,將傳統文化作為「根」和「魂」,再將現代人們所渴望的文化融入,形成一個新的,現代人任何的作品。為了與國家時代發展的主題相輝映,上世紀90年代末,高慶民為慶祝香港回歸鍛制出「香港回歸劍」,為慶祝澳門回歸,鍛制出「澳門回歸劍」。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他又鍛制出「奧運劍」。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如今的高慶民不僅是個成功的鍛劍人,更是一名有大愛之心的企業家。他精心打造了收藏版的「軒轅乾坤劍」一舉拍出80萬元的最高價位,他把所有拍款全部捐贈給河南慈善總會,以資助海外留學歸來而無力創業的大學生。高慶民也因此獲得了省、市領導頒發的2007年度「慈善人物」的榮譽。高慶民為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寶劍鍛制工藝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如今他在傳承文化的追夢路上,依舊步履不停,奮鬥不息。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堅守敬老院15年照顧66名長者 90後藏族靚女被讚「仙女」

2024年04月30日 10:00 最後更新:15:27

90後藏族女孩在敬老院工作15年當「媽媽」照顧66名老人,更被老人親切稱為「仙女」。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內媒報導,四川阿壩州一名90後藏族女子格西王姆在當地馬爾康市一所敬老院工作了15年,被老人們親切地稱為「仙女」。據悉,格西自18歲時就開始在敬老院擔任一線護理員,現在以成為了敬老院的院長。敬老院中的66名老人大多是無子女的困難老人,但在格西的照顧下,他們的晚年生活充滿了溫馨與歡笑,因此臉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除了關心和照顧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外,格西還十分關注老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她經常會帶領老人開展各種活動以及嘗試新鮮事物,諸如手指操、經絡操、流行歌曲以及帶他們嘗試螺螄粉等,以此讓他們的精神世界煥發岀新的活力。她的悉心照料讓老人們十分感動,於是親切地稱呼格西為「仙女」,甚至有老人表示格西的行為像極了一位媽媽,是敬老院中的大家長。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格西坦言,由於她自己就是在民政部門的關愛下長大,因此她想能用自己的行動去延續這份愛,「我6歲時父母意外去世,我是在民政部門的關愛下長大的。我選擇把收到的愛回報給老人們,敬老院就是我的家。」未來,她也希望能夠敬老院能注入更多新鮮血液,有新的年輕人加入她的行列,去讓更多老年人感受年輕人的活動,讓他們感受更多溫暖關愛。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