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警方正式設立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 便利市民報案及集中資源進行調查

社會事

警方正式設立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 便利市民報案及集中資源進行調查
社會事

社會事

警方正式設立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 便利市民報案及集中資源進行調查

2022年09月19日 08:19 最後更新:08:27

近年詐騙案及科技罪案持續增加,不少市民通過電子方式報案,警方為進一步完善電子報案系統,19日正式設立「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務求將電子報案即日轉介刑事調查隊跟進,同時對案件進行關聯性分析,以便將來自同一犯案源頭的案件歸類,並交由同一刑事調查隊伍跟進,相信可更迅速有效地回應市民的舉報,同時有助整合調查資源,及早打擊相關犯罪活動。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香港警務處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總督察黃嶔榮表示,科技罪案和詐騙案的電子報案數字,從2019年的約9900宗上升至去年的近2萬宗,而在今年上半年,詐騙案已經佔整體刑事罪案數字的4成,其中科技罪案及詐騙案佔整體詐騙案件約8成,而隨着愈來愈多市民透過警隊的網上報案中心平台舉報罪案及提供罪案消息,有關科技罪案及詐騙案相關的電子報案數字亦大幅增加。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黃嶔榮續稱,警方在調查分析中發現,大部分科技罪案及詐騙案存在關聯性,例如某些案件是來自同一犯案源頭,但因不同受害者採用的報案方式不同,在調查初期可能造成資源重疊。

警方為應對科技罪案及詐騙案的電子報案數字日增,19日設立簡稱e-Hub的「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黃嶔榮指出,e-Hub主要有三大功能,包括接收信息、歸類分析及案件轉介,優點是可為受害人提供一站式平台,當接獲市民的報案後,人員會通過市民填寫的資料,與報案人取得聯絡,確認案件詳情及報案人資料,希望同一日將案件轉介刑事調查隊跟進,隨後再透過經優化的電腦系統對案件進行關聯性分析,以便將來自同一犯案源頭的案件歸類,並交由同一刑事調查隊伍跟進。

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進一步便利市民經網上報案。

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進一步便利市民經網上報案。

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高級督察陳靜媚補充,警方對電子報案中心版面進行了優化,其中「罪行報告」內有關「科技罪案」一欄,將擴展為「科技罪案及騙案」,電子報案格式也因科技罪案及詐騙案的特點作出優化,市民除了可填寫基本事件摘要、疑犯或涉案公司資料,也可填寫每宗交易匯款人及收款人的銀行資料及戶口號碼,當中亦包括虛擬貨幣的資料和社交平台帳號等,至於可上載的附件亦增加至30個。

陳靜媚呼籲,市民報案時能準確提交個人資料,包括聯絡方法及住址,務求讓警方盡快聯絡報案人跟進舉報,並將案件及早轉交報案人住址所在警區的調查隊進行跟進。

總督察黃嶔榮(左)及高級督察陳靜媚(右)講述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的優點。

總督察黃嶔榮(左)及高級督察陳靜媚(右)講述電子報案處理及分析中心的優點。

往下看更多文章

疑以虛假居住證醫生紙提早取強積金 警拘25男女涉款570萬

2024年06月17日 12:47 最後更新:14:04

警方發現有人涉以虛假港澳居民居住證或醫生證明,以永久離港或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為由,提早提取強積金供款,經調查後拘捕25人,涉嫌「詐騙」及「使用虛假文書」,涉款約570萬元。

警方黃大仙警區總督察(刑事)鄒振邦(左)及重案組第二隊林英品督察。

警方黃大仙警區總督察(刑事)鄒振邦(左)及重案組第二隊林英品督察。

警方是在早前接到強積金受託人公司報案展開調查,黃大仙警區重案組第二隊林英品督察表示,被捕18男7女,年齡26至58歲,報稱職業為建築工人、文員及售貨員,他們涉嫌向強積金受託人公司提供虛假文件,包括虛假澳居民居住證及虛假民政事務署宣誓聲明,聲稱自己永久離港前往內地居住,亦有人提供虛假醫生證明,表示自己完全喪失行為能力不能工作,以提早提取強積金供款。

警方在行動中搜查被捕人住所,檢獲強積金供款文件以及相關銀行記錄。警方調查發現,部分被捕人聲稱透過電話或社交媒體收到自稱是中介或經紀的陌生來電或訊息。該等中介或經紀聲稱可以協助被捕人提早申請取回強積金供款。而被捕人只需要將其個人資料交予中介人或經紀。當被捕人成功提取強積金供款後,所謂中介就會收取1至5成不等的佣金。

另外,有被捕人聲稱該些中介最初提出協助他們整合強積金,但在過程中,中介要求被捕人簽署不同文件,甚至要求被捕人在手機應用程式作出人面識別程序,實際是開通虛擬銀行戶口,藉以騙取其強積金。警方會繼續進行調查,調查方向包括所謂中介以及經紀。


 
黃大仙警區總督察(刑事)鄒振邦呼籲,作出虛假陳述提取強積金屬刑事罪行,有關行爲可構成行使虛假文書及詐騙罪等。一經定罪,最高可以判處監禁14年。他提醒市民接到來歷不明電話或短訊時應提高警覺,切勿向任何來歷不明的第三者透露個人資料。另外,簽署任何聲明或文件之前,必須先清楚瞭解文件內容及細節,切勿在空白資料不齊的表格上簽署。市民亦要時刻提高警覺,以及提醒身邊人,切勿輕信所謂中介以及陌生來電游説作出違法行爲。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