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女子面部長黑痣證實患皮膚癌 醫生指5種痣最危險

生活事

女子面部長黑痣證實患皮膚癌 醫生指5種痣最危險
生活事

生活事

女子面部長黑痣證實患皮膚癌 醫生指5種痣最危險

2022年10月06日 07:00

不少人臉上都有黑痣,但原來有些痣竟是皮膚癌先兆。

內地一名女子近日陪同朋友到醫院做檢查,結果朋友的檢查報告正常,醫生卻反而指她面上的痣可能是「基底細胞癌」,其後再做進一步檢查時證實了的確是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的一種。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臉上黑痣竟是皮膚癌

綜合內媒報道,浙江杭州一名54歲李姓女子,於今年中秋節與好友提及,最近面上的老人斑越來越多,擔心是某種皮膚疾病,遂結伴前往醫院求醫。經檢查後,負責醫生鍾劍波指,該位朋友面上的老人斑是正常生理現象,不需特別擔心,但李女本人面上的痣則屬異常。李女表示面上的痣已經存在多年,有些更是做飯的被油燙到的。醫生安排李女進行檢查,結果證實她的確患有「基底細胞癌」,其後進行手術切除。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1類人風險較高

鍾醫生指,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腫瘤之一,常見於中年以上、膚色較淺的成人、多被太陽曬到的戶外工作者。由於與日曬有關,所以基底細胞癌多數出現於曝光部位,如面部、耳部、手背和前臂等。

他又表示,由於華人的基底細胞癌多呈黑色或褐色,所以在發病早期極易誤診為色素痣,如果誤診或者治療手段不當,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因此,當面部、鼻部出現以下情況的腫塊時,如短時間內快速變大、形狀不規則、凸起、痕癢、顏色與膚色不一致、疼痛、傷口久不癒合、感染等,尤其是舊傷疤出現潰爛或突起,就應及時到醫院求醫。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5種痣最危險

雖然99%以上的痣皆為良性,但如果變成出惡性黑色素瘤,則必須盡快求醫。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曾表示,以下5種痣最危險,自我檢測方法如下:

A(Asymmetry對稱性):將痣「劃十字」切成上下左右四塊,若上下不對稱、或左右邊不對稱需注意。

B(Border邊緣)痣的邊緣模糊,不光滑,甚至「長出手腳」,須留意。

C(Color顏色)痣的顏色呈亮黑或淺灰屬正常,一旦越來越不均勻,須提高警覺。

D(Diameter直徑):直徑大過或等於0.6cm,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

E(Evolving改變):當痣出現異常凸起,特別是表面產生變化,例如掉毛,或皮膚潰爛無法愈合,須多加留意。

蔡醫生亦指出,若痣長在四肢末端,特別在指甲上時,若符合以下條件就很可能患上惡性黑色素瘤:

年紀超過40歲以上。

長在大拇指。

長在大腳趾。

長在食指。

單一指甲上的痣超過0.3cm。

另外,根據仁安醫院資料,惡性黑色素瘤屬最為惡性及罕見的皮膚腫瘤,可發自正常皮膚或由普通黑痣轉化而成,亦可來自內臟﹔其癌細胞生長迅速,並可蔓延全身。成因可能與日光有關。如證實患上惡性黑色素瘤,應儘快作廣泛的切除,必要時附近的淋巴結也需要清除。但情況已擴散的話,就只能做全身性化學療法。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食太多紅肉或增大腸癌風險?澳專家推介科學攝取法

2024年05月11日 07:00

澳洲專家指出紅肉攝取過量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並分享科學攝取方法。

攝取過量紅肉會增加患上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患大腸癌的風險

不少人看到多汁肉類會垂涎欲滴,然而眾多研究指出,頻繁攝取紅肉可能會增加患上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患大腸癌的風險。究竟每日應攝取多少紅肉才算適量?選擇草飼精瘦牛扒是否更為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澳國家衛生及醫學研究委員會研究員建議以植物性蛋白質替代紅肉

對此,澳洲國家衛生及醫學研究委員會(NHMRC)新興領導力研究員凱瑟琳·利文斯頓(Katherine Livingstone)建議,遵循適量食用並採用健康的烹飪方法,選擇植物性蛋白質作為替代均是良好選擇。

1.紅肉的種類

凱瑟琳指出,紅肉種類多樣,泛指所有哺乳動物的肌肉,如牛肉、豬肉及羊肉,並可根據動物的飼養方式及肉類加工方法進行細分。

傳統肉類

主要指穀物飼養的肉類,是指動物部分期間以草料為主,其餘時間則以穀物為食。市面上大部分紅肉均為穀物飼養。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草飼肉

相比之下,草飼肉則是一生均以草料為食,含有更高含量的不飽和脂肪,研究指出草飼肉相較傳統肉類更為健康,因此價格通常也較高。

有機肉類

有機肉類則必須符合政府對有機產品的嚴格標準,不得使用合成殺蟲劑或促進生長的荷爾蒙及抗生素,因此也被視為優質產品。

加工肉品

如煙肉、香腸等,則是經煙燻、醃漬或添加化學防腐劑等方法加工而成。

2.紅肉的營養價值

紅肉含豐富營養,如蛋白質、維他命B12、鐵、鋅等,是人體易於吸收的鐵鋅良好來源。關於紅肉的飽和脂肪含量,則視具體切割方法及是否去脂而異,其範圍從不到1%至超過25%不等。要限制飽和脂肪攝取,可以選擇較瘦的肉塊或去脂肉類,如豬里肌或去脂牛扒。

雖然和牛因其較高的不飽和脂肪含量被視為健康選擇,但目前針對和牛的相關研究仍相對有限。至於加工肉品,雖具備營養價值,但其飽和脂肪、鈉及防腐劑的含量較高。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3.紅肉攝取的健康影響

凱瑟琳進一步指出,過量食用紅肉會增加多種疾病風險,但大多數證據來自觀察性研究,無法確定其直接因果關係。

心血管疾病與第二型糖尿病

雖然有研究顯示食用未加工紅肉與上述疾病關聯微弱,但對於加工肉品,近期一項研究顯示,每天額外食用50克加工肉品,會增加26%心血管疾病風險和44%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大腸癌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指出,患大腸癌的風險與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取直接相關。舉例來說,一項研究測試將近50萬位受試者,每天食用紅肉的量增加50克(相當於一片火腿),其患病風險相應提高19%。

4.科學建議與攝取量

為保持心血管健康,美國國家心臟基金會建議每週攝取未加工紅肉不超過350克。出於對環境的保護,世界各地飲食指南均建議減少紅肉消費,並優化人類營養與地球健康,EAT-Lancet委員會建議每週攝取不超過98克紅肉,加工肉類也最好極少攝取。

5.烹飪方法與健康替代品

若不過度攝取,紅肉仍然可以做為健康飲食的選項之一,建議在適量食用紅肉時,可以選擇未加工的瘦肉,避免高溫烹調方法,也可以考慮使用雞肉或魚類取代。若因健康或環保因素尋求替代肉品,則可以考慮最低限度加工的植物性替代品,如豆腐、豆類等,均可做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