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經想跟香港著名攝影師王禾壁見面,除了喜歡她作品的色彩與懷舊情懷,更因為我們之間有N個共同朋友。終於最近見面了。聊得很開心,今年八月,她將與另一位本港藝術家鄧凝姿策劃一個名為『聽日你想點?』的展覽,共十二位本港出色女性藝術家探討以攝影為主的各類跨媒體創作的可能性。

 

 

『其實我從來沒有特別標榜女性的身份,但社會的確對女性另眼相看,這是不可爭的事實,不過起碼在香港,我從來不覺得遭受歧視或一些機會因為性別被剝削。可是在某方面,男女受到的待遇還是不同。像藝術,本來就是由生活的片段組成,但當女性藝術家在作品裡反映日常生活的點滴就可能被認為是瑣碎,這不是很奇怪嗎?這次聚集的女性藝術家都不是所謂“女性主義者”,我們不展示身體,也不以鬥爭為目的,純粹借助女性這個話題引起更多的討論。』

王禾璧在2010年結束了多年的教育和藝術行政工作,投入更多時間在創作、參展和策展上,舉辦和參加了多個本港及外地展覽,包括2012年的第四屆新西伯利亞國際當代攝影節、2013年首爾總體美術館『相對的。城市』聯展、香港文化博物館、浸會大學等機構的多個聯展,並在2012年在畫廊舉辦『回憶與構想』個展。見面當天,她才剛從首爾攝影美術館Magnum攝影展和研討會回到香港。細看她不同年代的作品不難發覺貫徹其中的主題之一是時光流逝與城市變遷。在她的鏡頭下,香港歷史上最富傳奇的富商之一余東璇在般咸道的『余園』大宅、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的荔園遊樂場、改建前的中環警署,編織成一幅又一幅香港殖民地時代的最後風情畫,在破壞與衰落前留下印記,與我們一起追憶逝水年華。作品的色彩與影像強烈,有一種超乎現實、夢境般的氛圍,別墅早已改成多棟豪宅,荔園也早已拆掉,當它們步入歷史,經過年月的洗禮,一切彷彿變得不真實,存在於回憶與幻想之間。

 

 

(首爾街頭)

(余園大宅)

這種對已逝時光與城市變遷的感情,也許與王禾璧的經歷有關。香港出生、留學美國、多年活躍於攝影界的她正好經歷了香港回歸的日子,更見證了攝影技術的巨變。『數碼相機、電腦軟件的出現為攝影帶來了極大的變化。在菲林年代,我們需要的是黑房,現在需要的是光猛的房,才可以看得清楚!』不過,在王禾璧現在的工作室依然有一間小黑房!

『其實,數碼相機甚至智能手機出現並不是壞事,而且在創作的當下,用什麼相機是沒有分別的;分別是來自於後來的製作過程。冲曬一張菲林底需要特別的技術與器材,過程很重要,像藥水的調和控制要非常小心,稍一不慎,整張照片就沒了,所以,菲林攝影一方面把攝影師訓練得更加嚴謹,一方面可能因為得來不易,我們更加珍惜每一張的成果。而且雖然數碼技術很厲害,層次和質感的確不如冲曬的效果,特別是黑白照片。』

(早期的寶麗萊作品)

越談得久,眼前一臉爽朗的王禾璧與所謂女性權益分子、女性藝術家的框架距離越遠,正如她回憶水墨畫家周綠雲女士的話:『曾經有人問周女士,妳的作品流露出一種女性的婉約,是否在創作時意識到自己是女性的身份?她回答說,我畫畫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人!』

對!就讓我們撇開狹隘的兩性框架,投入藝術,問問自己聽日究竟想點!




蘇媛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