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學童患情緒病急增 家長可透過畫作多溝通

社會事

學童患情緒病急增 家長可透過畫作多溝通
社會事

社會事

學童患情緒病急增 家長可透過畫作多溝通

2016年05月13日 06:31 最後更新:08:10

近年不少學童因家長、功課壓力下,患上情緒病!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近3年的求診個案大升近兩倍,近80%成求診兒童都患有焦慮情緒,部分學童透露日均功課量多,做畢已晚上10時許,加上閒時要學和練樂器,令他們上課時會打瞌睡,甚至致脾氣暴躁。醫生建議家長多透過畫畫,與子女溝通,不但有助了解其心理狀況,更能提升其自信心。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稱,現時其診所每月接獲約10宗學童情緒病求診個案,較3年前的3、4宗,增近兩倍,「以前求診兒童都是較嚴重情況,現在是發個脾氣都要睇(醫生)」,相信此現象與小學競爭大、家長過分緊張有關。但正當他以為求診個案全是「小事一樁」,卻發現近80%求診兒童都患有焦慮情緒。

傅子健指,部分學童透露日均功課量多,做畢已晚上10時許,加上閒時要學和練樂器,令他們上課時會打瞌睡,甚至致脾氣暴躁。他強調,藝術本質為陶野性情,逼學童學樂器,只會變成機械式操練,有違本質,家長應予以更多發揮空間,及留意心智發展;多透過藝術與子女溝通,亦有助加強自信心,「不是叫子女畫完就算,是要他們畫完後表達自己畫了甚麼,從而加強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

傅子健說,不少精神科醫生會透過畫作,打開有表達困難兒童的心扉。去年有名6歲女童,因在校曾搶同學的物品甚至打架,被母親帶去求醫。他透過其畫作,及了解個人背景和心理狀況後,發現其父有家暴習慣,耳濡目染下染上惡習,由於爸爸重男輕女。經過1年的心理輔導,加上家人的改變後,女童漸漸從抑鬱症中康復過來。

醫生模仿當年被性侵小童的畫作。

醫生模仿當年被性侵小童的畫作。

兒童畫作更曾助他找出駭人的性侵個案!他憶述07年在公立醫院時的經歷,一名4歲女童因出現咬手指、扯頭髮和食頭髮的問題,被父母帶往求醫,其後傅醫生要求她畫出「我的家庭」,畫紙上她以「倒U形」的線條繪畫一家三口,不過唯獨父親的線條,多了一個打結的尾巴。被問到為何爸爸有此特徵時,女童語出驚人說:「爸爸有,我無,佢嗰度會篤篤」。該名女童其後進行身體檢查,證實下體曾被侵犯。他提醒家長,如子女的畫作異常暴力,例如斷頭、斷手腳,長大後或有品格障礙,以及反社會人格的問題;僅用深色者或患有焦慮情緒。

往下看更多文章

日本兒童人口數目再創新低 較去年同期減少33萬

2024年05月05日 03:21 最後更新:10:30

日本兒童人口數目再創新低。

總務省公佈的人口推算數據顯示,截至上月1日,包括常駐外國人在內,日本15歲以下兒童人口為1401萬,較去年同期減少33萬,兒童人口佔總人口比例11.3%,較去年同期下跌0.2個百分點,兩項數字都創1950年有統計以來最低,反映日本少子化趨勢進一步加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數據顯示,日本兒童人口自1982年以來連續43年減少。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根據聯合國人口統計年鑒,雖然各國人口推算截止時間不同,但在全球人口超過4000萬的37個國家中,日本兒童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位列尾二,僅高於3韓。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