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國際知名指揮家麥家樂作曲  原創《孔子傳》成功首演

社會事

國際知名指揮家麥家樂作曲  原創《孔子傳》成功首演
社會事

社會事

國際知名指揮家麥家樂作曲  原創《孔子傳》成功首演

2022年11月25日 11:00 最後更新:16:22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國際知名指揮家兼作曲家麥家樂特別創作了融合古今、東西方元素的《孔子傳》,這齣以西方藝術體裁講述中國古代教育家故事的五幕歌劇已於11月22日假香港大會堂音樂廳順利首演。

國際知名指揮家兼作曲家麥家樂正在指揮中。

國際知名指揮家兼作曲家麥家樂正在指揮中。

大師級的麥家樂並兼任該劇導演和現場指揮樂團演出;他在開演前向觀眾道出了創作原委:自己漂流海外30多年,常常聽到西方人提及孔子,但他們對孔子的事跡卻認識不足。這啟發了他以新的表達形式為這位偉大教育家「立傳」──用西方人熟悉的方式講述孔子故事,藉以弘揚中國文化,這也是他十年前返港創辦寰宇交響樂團的宗旨之一。

更多相片
國際知名指揮家兼作曲家麥家樂正在指揮中。

國際知名指揮家兼作曲家麥家樂正在指揮中。

顏聯武的敘述令演出增色不少。

顏聯武的敘述令演出增色不少。

《孔子傳》中各演員造型,左三至五分別為劇中的老子、孔子、南子。

《孔子傳》中各演員造型,左三至五分別為劇中的老子、孔子、南子。

劇中唯一的女角南子由女高音阮妙芬飾演。

劇中唯一的女角南子由女高音阮妙芬飾演。

孔子(右二)和他的學生們。

孔子(右二)和他的學生們。

子路之死對晚年孔子打擊甚大,學生子貢安慰他。

子路之死對晚年孔子打擊甚大,學生子貢安慰他。

演出後,大家來張大合照。

演出後,大家來張大合照。

朋友們向麥家樂及其夫人(左五和左六)道賀並合照,右三和右一分別為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和秘書長彭婕。

朋友們向麥家樂及其夫人(左五和左六)道賀並合照,右三和右一分別為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和秘書長彭婕。

顏聯武的敘述令演出增色不少。

顏聯武的敘述令演出增色不少。

歌劇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尤以意大利文為重;此次香港首演乃用普通話演唱,內容取材自《孔子家語》和《論語》等經典著作,為保持原汁原味和突出特色,歌詞保留了文言文。

為幫助觀眾理解劇情,除了在舞台兩側設有字幕,創作者也特別在舞台上安排了一位敘述者角色,由知名電台DJ顏聯武坐在一側,在每幕演出前用通俗的粵語敘述,他講解清晰、生動,更富於情感,甚至製造氣氛,為高深的歌劇增添不少趣味。

《孔子傳》中各演員造型,左三至五分別為劇中的老子、孔子、南子。

《孔子傳》中各演員造型,左三至五分別為劇中的老子、孔子、南子。

作為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家喻戶曉,但他一生跌宕起伏,閱歷豐富,事跡突出,弟子眾多,更留下豐厚的思想財富和深刻的睿智。創作者主要突出孔子為人師表的一面,通過他對弟子、門生的教誨、交談、交流,以及求教於前輩老子等片段,帶出孔子的一生及其教育理念和人生哲學。

除了敘述者,全劇共有14個角色,由11位歌劇演員擔綱演出,男主角孔子由曾留學歐洲的香港傑出男低音林俊廷飾演,唯一的女角南子(衛靈公夫人)則由著名聲樂教授阮妙芬主唱,老子由香港青年男高音林俊傑主唱,出場較多的子路則由香港青年男低音林國浩主唱。此外,符潤光帶領的香港歌劇社合唱團參與演出。

劇中唯一的女角南子由女高音阮妙芬飾演。

劇中唯一的女角南子由女高音阮妙芬飾演。

《孔子傳》以中國傳統的「金、火、水、木、土」為名分為五幕,共有二十景。演出以首幕第一景《初見子路》展開,孔子和六名學生坐在舞台上,孔子問子路「有何好樂」,身佩長劍的子路答「好長劍」。驕傲的子路本不屑於學問,但經孔子一番教誨,甘拜為師。在以《金》為名的這一幕,主要講述孔子如何教育和引導學生,談守禮,論志向。其中《顏回善識音》一景,以女人哭聲、眾人和音突出這位門生的天資及其背後的悲天憫人情懷。

孔子(右二)和他的學生們。

孔子(右二)和他的學生們。

然而,在第五幕《土》之《子路之死》中,這位最有正義感卻性格衝動的孔子得意門生卻因為救主人孔悝而殉職,令年逾古稀的孔子悲慟不已;加上另一位愛徒顏回也於稍早時以40之齡病逝。兩位比自己年輕的門生都先後而去,對孔子打擊甚大,不久,一代聖賢也仙逝了。後人總結孔子一生留下的聖言名句,譜寫並合唱出《孔子頌》:「孔子之文滿天下,孔子之道滿天下。」

子路之死對晚年孔子打擊甚大,學生子貢安慰他。

子路之死對晚年孔子打擊甚大,學生子貢安慰他。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除了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外,他也參政,包括出任魯國大司寇,期間促成魯定公和齊景公於夾谷會談,並策劃實施了「隳三都」等政治軍事行動,構成第二幕之《夾谷盟約》和《墮三都》兩景。

第三幕的《水》主要講年届中年而感到迷惘的孔子虛心求教於前輩哲學家老子,兩代聖人會於山水間,舞台也以兩山之間的流水為背景,他們從《天地之道》談到《仁義之本》,期間,老子以《上善若水》開啟孔子。

接着,辭官後的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所遭遇的險境成為第四幕《木》的主線,當中包括《子見南子》、《被匡人困》和《陳蔡絕糧》三景,這也是許多人知道的情節。

歌劇是以歌唱和音樂說故事,旋律的動聽和氣氛的營造尤為重要。作曲麥家樂顯然意識到這一點,現場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除了抑揚頓挫的弦樂演奏和渲染氣氛的鏗鏘打擊樂,也特別在背景音樂中採納了孔子故鄉的山東民歌曲調並多次出現,對中國觀眾來說,不但旋律悅耳、襯托主題,更有親切感。

演出後,大家來張大合照。

演出後,大家來張大合照。

今日舞台演出,背景布置往往也成為看點,除了配合幕/節的投影布景,導演特別以多幅藝術大師作品裝飾舞台,包括奧地利、俄羅斯的名家精品,以及香港旅法油畫家林鳴崗、水墨畫家林湖奎、書法家容浩然的作品,為演出增添多重藝術意蘊。

創作者麥家樂是旅歐逾30年的國際知名作曲家兼指揮家,活躍於音樂之都維也納多年,並曾在俄羅斯生活十年,曾於2000榮獲俄羅斯文化獎,2018年成為首位華人獲得世界級「奧地利音樂劇院獎」。

朋友們向麥家樂及其夫人(左五和左六)道賀並合照,右三和右一分別為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和秘書長彭婕。

朋友們向麥家樂及其夫人(左五和左六)道賀並合照,右三和右一分別為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和秘書長彭婕。

是次活動由香港文聯統籌、香港寰宇交響樂團主辦,並獲香港賽馬會獨家贊助,是香港賽馬會撥款六億三千萬港元支持特區政府為慶祝特區成立二十五周年而舉辦的多個項目之一,展示香港賽馬會將繼續秉持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與香港各界並肩同行。

為深化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彰顯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點的獨有魅力,香港文學藝術聯合會(香港文聯)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攜手合作,共同籌劃八大特色文藝活動,助力2024年「中華文化節」。

與會人員合影。

與會人員合影。

5月17日,香港文聯舉辦「香港文聯參與『中華文化節』項目新聞發佈會」。會議由秘書長彭婕主持,會長馬逢國親自介紹香港文聯即將投身的八項活動,包括《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中華頌》音樂會、《香港水墨新時代》展覽等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文化盛事。馬逢國感謝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鼎力支持,期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展現中華文化的多元與深邃,並為市民帶來視覺與聽覺的盛宴,增強廣大市民文化歸屬感。

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期望多彩的活動能為市民帶來視聽享受,令中華文化藝術大放異彩。

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期望多彩的活動能為市民帶來視聽享受,令中華文化藝術大放異彩。

5月17日,香港文聯舉辦「香港文聯參與『中華文化節』項目新聞發佈會」。會議由秘書長彭婕主持,會長馬逢國親自介紹香港文聯即將投身的八項活動,包括《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中華頌》音樂會、《香港水墨新時代》展覽等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文化盛事。馬逢國感謝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鼎力支持,期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展現中華文化的多元與深邃,並為市民帶來視覺與聽覺的盛宴,增強廣大市民文化歸屬感。

會議由香港文聯秘書長彭婕主持。

會議由香港文聯秘書長彭婕主持。

康文署總經理(文化節目)倪淑儀預計,首屆「中華文化節」參與演出及製作人員合共約2000名,預計受惠人次接近10萬。

康文署總經理(文化節目)倪淑儀預計,首屆「中華文化節」參與演出及製作人員合共約2000名,預計受惠人次接近10萬。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霍啟剛在發言中表示,香港文聯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將中華文化普及化與國際化,利用香港獨特的「一國兩制」優勢,讓中華文化煥發新的光彩。霍啟剛強調,在「深水埗時裝基地」等項目落成的背景下,香港正逐步構建其作為創意樞紐的地位,在培養文化藝術人才方面的潛力無限。他期望通過創意產業的發展和人才高地的建設,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全球文化版圖的地位。

霍啟剛認為,今年的「中華文化節」只是一個開端,展望未來,內容會更加豐富完善。

霍啟剛認為,今年的「中華文化節」只是一個開端,展望未來,內容會更加豐富完善。

發佈會上,多名代表文化界的嘉賓紛紛分享各自項目的藝術理念與特色,展現出今屆文化節的廣泛參與度和深度文化內涵。他們表示,中華文化節是一個重要的平台,可以讓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互相學習和交流。同時,他們希望活動能夠吸引更多人群參與,激發市民對藝術和文化的熱情,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陳永華、莫華倫介紹《中華頌》音樂會的藝術構想。莫華倫表示,首屆「中華文化節」的舉辦十分重要,有聲有色的豐富活動,讓世界看見中華文化。

陳永華、莫華倫介紹《中華頌》音樂會的藝術構想。莫華倫表示,首屆「中華文化節」的舉辦十分重要,有聲有色的豐富活動,讓世界看見中華文化。

鄧宛霞介紹《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系列。

鄧宛霞介紹《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系列。

余昭科介紹《鼓博群雄.地動山搖》絳州大鼓與其承傳者鼓樂演奏會的獨特魅力。

余昭科介紹《鼓博群雄.地動山搖》絳州大鼓與其承傳者鼓樂演奏會的獨特魅力。

童小紅、梁國城探討《舞韻華章》的舞蹈精髓。

童小紅、梁國城探討《舞韻華章》的舞蹈精髓。

譚永銓介紹《中華魔法奇藝之旅》。

譚永銓介紹《中華魔法奇藝之旅》。

林天行、趙志軍介紹《香港水墨新時代》展覽。

林天行、趙志軍介紹《香港水墨新時代》展覽。

劉小康、郭詠茵介紹《龍承九子》 中華文化藝術設計展覽、講座、IP文創新產品開發計劃。

劉小康、郭詠茵介紹《龍承九子》 中華文化藝術設計展覽、講座、IP文創新產品開發計劃。

參與新聞發佈會的有香港中聯辦宣文部文藝處四級調研員容藝文、總經理(文化節目)倪淑儀、高級經理(戲劇及戲曲)魏紫燕和高級經理(中華文化節)黃文鶯。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和常務副會長霍啟剛、鄧宛霞、林天行亦出席發佈會。發佈會吸引眾多媒體的關注,多家中央駐港媒體和香港本地主流媒體派員到場。

2024年「中華文化節」。

2024年「中華文化節」。

首屆「中華文化節」將於 6 月至 9 月舉行,節目包括大型演出壯美的開幕舞劇《五星出東方》, 康文署品牌項目「中國戲曲節」精選劇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肯定的本地優秀作品、與多個文藝組織合辦的多元文化節目和活動,例如音樂、舞蹈及跨媒體演出、電影、展覽、講座、藝人談、大師班等,亦有來自內地不同省市的高水平專業藝團來港演出。香港文聯與康文署聯合組織八項弘揚中華文化的文藝活動包括《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系列、《中華頌》音樂會、《香港水墨新時代》展覽、《藝述紅樓》-書畫作品展及紅學論壇、《舞韻華章》、《鼓博群雄•地動山搖》絳州大鼓與其承傳者鼓樂演奏會、《中華魔法奇藝之旅》以及《龍承九子》。

「中華文化節」門票已正式開售,公眾可通過城市售票網 和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票務處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