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寫於2022年11月27日

   在軍事航空技術快速發展的六十年代,美蘇爭霸,戰鬥機是競爭最激烈的领域,新型號戰鬥機不斷研發,定型及列裝。

   在米格19面世的同期,美國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F100面世。之後是一系列"100",即F101,102(三角翼截擊機),F104(M2.0),F105(戰鬥轟炸機),F106(102放大,截擊機),還有後來大量参加越戰、海空軍通用的F4"幽灵"。這些都屬第二代。

   蘇聯在米格19後研發出米格21及其眾多改型,之後是變後掠翼的米格23,M2.8的米格25"狐蝠",蘇霍伊設計局當紅,先後研發了蘇7,蘇9,蘇15,蘇19。80年代初則有第三代米格29及蘇27入役(比美國三代的F15/16遲了四五年)。

   期内中國軍用航空則經受"十年文革浩劫",資深飛機設計人員被批鬥,做正事的時間不多。設施落後資源不足,只能就殲6原有設計小修小改。例如,加大機翼面積以提高升限,犧牲發動機壽命以提高最大推力(由3.625噸提高至4.05噸),以及在進氣口中部騰出空間安置雷達測距器等等。不過,效果不大好。

   反而是洪都集團總設計師陸孝彭成功地將殲6改裝兩側進氣,放大機翼,改成"強5"攻擊機,供近距火力支援及海軍航空兵使用。八十年代,洪都還引進意大利機載設備,對強5進行現代化改裝。

   九十年代以後,航空工業重點放在仿製蘇27SK及殲10的研發,殲6及強5完成歷史使命,退出現役了。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