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非峰會拜登又現重大口誤:說要投資非洲3500億美元實為3.5億

博客文章

美非峰會拜登又現重大口誤:說要投資非洲3500億美元實為3.5億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非峰會拜登又現重大口誤:說要投資非洲3500億美元實為3.5億

2022年12月16日 11:16 最後更新:11:26

第二屆美國-非洲領導人峰會(美非峰會)12月13日至15日在華盛頓舉行,美國總統拜登14日在一場演講中又「口誤」了,把投資非洲金額說成「3500億美元」,導致《紐約時報》等美媒也跟著報錯,隨後白宮網站更正,實際投資是「3.5億」,數字相差千倍。

拜登在美非商業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AP圖片

拜登在美非商業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AP圖片

據《紐約時報》、《紐約郵報》等美媒報道,拜登14日在美非峰會期間舉行的美非商業論壇上發表講話,宣布了一項名為「非洲數字化轉型」的倡議。

更多相片
拜登在美非商業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AP圖片

拜登在美非商業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AP圖片

白宮網站拜登講話文字實錄截圖。

白宮網站拜登講話文字實錄截圖。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拜登和參加美非峰會的非洲領導人合影。AP圖片

拜登和參加美非峰會的非洲領導人合影。AP圖片

拜登在演講中說:「今天,我宣布一項新的倡議:『非洲數字化轉型』。(我們)與國會合作,投資3500億美元,以促進近5億美元的融資,確保更多的非洲人能夠參與數字經濟。」

不過,在隨後白宮官網公布的拜登講話實錄文字中,拜登所說的「3500億美元」變成了「3.5億美元」,也就是他講話中提到的350這一數字的單位——「十億」(billion)被打上了刪除線,重新改成了「百萬」(million)。可以看出,白宮此舉是在糾正拜登犯的錯誤。

白宮網站拜登講話文字實錄截圖。

白宮網站拜登講話文字實錄截圖。

《紐約時報》顯然發現了這一錯誤,在其最初的報道中,也稱美國將投資非洲3500億美元。

後來報道稱,「他(拜登)將這項非洲數字化轉型的倡議描述為投資3500億美元,但事實上投資額是3.5億美元,白宮官方的演講實錄糾正了總統的錯誤」。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拜登的峰會尋求與非洲重啟關係。」不少美媒此前談到這次美非峰會時稱,當非洲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中國、俄羅斯、土耳其、阿聯酋等國家重視時,美國卻在這片大陸「爭奪影響力」方面落後了,而時隔8年舉行的本屆美非峰會正是華盛頓想要「趕上進度」的舉措。只是,美國政府此前在與非洲合作方面留下的「信任赤字」難以抹去,其藏不住的「競爭心態」也令外界質疑它能否真正為非洲國家的利益考慮。

拜登和參加美非峰會的非洲領導人合影。AP圖片

拜登和參加美非峰會的非洲領導人合影。AP圖片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早前披露,拜登政府擬定峰會議程時「小心翼翼地回避了中國」,有消息人士透露這是「有意為之」,原因是不希望激起非洲領導人被視作「棋子」的反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3日在活動中也表示,美國舉辦峰會不是為了與他國競爭,不要求非洲國家選邊站。白宮新聞發言人之前8日在介紹美非峰會情況時也宣稱與其他國家無關。

不過,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唐·格雷夫斯(Don Graves)12日參加論壇活動時暴露出美政府的「心聲」,宣稱美國必須在非洲「迎頭趕上」中國,美國為非洲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回應稱,非洲不是大國博弈的競技場,非洲國家和人民有智慧也有能力選擇符合自身利益的合作夥伴。美方應當尊重非洲人民意願,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幫助非洲發展,而不是在抹黑攻擊別國上面大做文章。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早前也指出,中國真誠地發展對非關係,致力於幫助非洲實現和平、安全與發展。「我們並不在意其他國家怎麼說中國在非洲的作用。中方認為,非洲應該成為國際合作的大舞台,而不是大國競爭的角鬥場。」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東巨震:伊朗領袖墜機悲劇、國際刑事法院謀逮以哈領袖

2024年05月21日 13:30 最後更新:13:40

中東地區在2024年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兩單事件不僅攪動地區格局,更是對國際關係的深度考量。

AP圖片

AP圖片

第一件事,伊朗總統萊希近日不幸在直升機事故中遇難,讓伊朗舉國悲痛,也為該國政壇帶來突如其來的變化。伊朗總統職權暫時交由副總統代理,並計劃於下月舉行緊急選舉。

AP圖片

AP圖片

據內地時評專欄「牛彈琴」分析,萊希被視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潜在的繼任者,他的離世無疑將對伊朗未來走向産生深遠影響,內政外交策略的微調在所難免。

AP圖片

AP圖片

同時,伊朗與周邊勢力,如哈馬斯、胡塞武裝及真主黨的關係,也將面臨微妙調整,中東地區的緊張態勢或將因此波動。

伊朗近年國運多舛,恐怖襲擊的陰霾尚未散去,自然灾害的傷痛又添新痕,加之以與鄰國的緊張局勢升級——以色列對伊朗設施的所謂「行動」以及美國施加的史上最嚴厲制裁,令伊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AP圖片

AP圖片

如今,伊朗總統萊希及外長又在意外中不幸遇難,畫面定格在哀悼的一刻,街頭巷尾,伊朗民眾聚集,泪流滿面,為他們的領導人深切祈禱。在政府的緊急內閣會議上,萊希總統常坐的位置被一塊黑色的布覆蓋,沉默而莊重,象徵著國家此刻的沉痛,難以用單一的「悲」字概括。

另一則震動國際的消息是,國際刑事法院(ICC)啟動了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及其國防部長,以及以色列總理、以國防部長加蘭特,以及三名哈馬斯領導人的逮捕程序,指控涉及戰爭罪和反人類罪。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目前,檢察官已正式提交逮捕令申請,一旦國際刑事法院的法官批准,這將成為全球矚目的司法事件。

若逮捕令得以執行,將極大地限制內塔尼亞胡和加蘭特等人的國際活動空間,他們將幾乎無法出國,只要去包括歐洲的英、法、德、意等100多個《羅馬規約》締約國家,都有被逮捕的可能。

AP圖片

AP圖片

此舉非同小可,標誌著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行為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不再避而不談其中涉及的嚴重人權問題,即便美國强力干預,依然采取了堅定的態度。

更引人深思的是,這一進程或將改變世人對猶太民族的情感與歷史觀。歷史上,全球因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而對這一族群抱持深厚的同情與歉疚,這種情感成為支持以色列建國的重要基石之一。然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持續不斷的軍事回應與衝突升級,正在逐步消耗掉這份來之不易的國際同情。

AP圖片

AP圖片

目前國際刑事法院的這一決定已經引發了以色列與美國的强烈反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激烈批評,稱這一行為是對以色列的「政治迫害」,而美國則毫不掩飾其制裁ICC的意圖。

在加沙地帶的悲劇已超過3.5萬人喪生,其中約70%為無辜的婦女和兒童。這一殘酷現實不得不讓人質問:如果這樣的大規模傷亡還不構成戰爭罪,ICC的存在價值何在?

不容忽視的是,法院的法官與檢察官所承受的壓力巨大,他們明白個人及家庭可能面臨的美國制裁風險,包括被取消赴美簽證、禁止使用美元,乃至美國對他們銀行業務的「長臂管轄」。儘管ICC以往的決策不乏爭議,但此次行動非同尋常,艱難且意義重大。

他們的舉動,更戳穿了美國的虛僞和雙標。值得一提的,提起訴訟的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還是一位英國人。

若ICC最終簽發逮捕令,這無疑將在國際關係中掀起波瀾。

中東這兩場重大事件看似孤立,實則暗流湧動,彼此間存在著微妙的聯繫。

長久以來,伊朗與以色列這對宿敵的每一次動作都牽動著區域神經。回顧僅僅一月之前,緊張態勢幾近爆點,以色列突然轟炸伊朗駐敘利亞的大使館,這一行為無異於直接觸碰伊朗的敏感神經,被視為對其主權的嚴重挑釁。

以色列早前轟炸伊朗駐敘利亞的大使館。

以色列早前轟炸伊朗駐敘利亞的大使館。

面對侵犯,伊朗對以色列境內目標展開了規模空前的空襲,儘管95%伊朗無人機和導彈被美、以攔截,但在中東地區,敢於如此直接對以色列本土發起攻擊,伊朗展現出獨一無二的姿態。

不幸的是,隨後傳來伊朗總統萊希因飛機失事而不幸逝世的消息。官方解釋傾向於自然因素導致的事故,但在許多伊朗民眾心中,這一悲劇難以擺脫以色列及美國暗影的籠罩。

近年來,美國與以色列情報機構,尤其是以色列的摩薩德,頻繁在伊朗境內從事暗殺與破壞活動,多位伊朗關鍵人物,包括核科學領域的精英相繼遇害,使得此類猜測甚囂塵上。

這一系列事件讓原本就複雜的關係雪上加霜,使得伊朗的國民情緒更加悲憤。在並不遙遠的歷史中,伊朗與以色列互為中東地區的緊密盟友,波斯人曾是猶太人的「救星」。然而,今日的現實卻讓人扼腕,兩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度,如今對立至深,難以調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