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28日鄧小平同身邊人員談中國發展問題時指出:「我們再韜光養晦地幹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在國際上發言的分量就會不同。」

AP圖片

AP圖片

新中國成立我們曾經風風火火,以一國之力力抗兩大超級強權,以一之力團結第三世界,當年周恩來總理同時外交部長時,以魅力外交開闢世界的新路向,不過,鄧小平時代,我們開始轉向低調。三十年前,中國方針是四字成語「韜光養晦」,從此我們習慣平靜、謙遜、謹慎、深藏,一切為求積蓄綜合實力,今天時代改變了,中國要動起來。承接中共二十大報告的宣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重拾新中國的經典外交故事,令我們領略得到中國智慧,也了解外交的魅力是來自「看得高望得遠」之餘,更要有雋永言詞的應對,這裡流傳得很廣是關於周恩來的故事。

1960年4月周恩來總理第三次訪問印度,談判中印邊界問題,中間涉及西藏的疆土,記者會上,有新德里記者提出挑釁性問題:「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嗎?」看似不經意,但有技術性,如果要從法理和歷史憑據去爭辯,幾場記招都說不完,答得不透徹不精準,對方便會得分。周總理從容回答:「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遠的不說,至少在元代,它已經是中國的領土。」記者批評︰「時間太短了。」

外交藝術的神粹就是只花幾秒,便打退你千里萬年的糾纏。周恩來總理說:「元代至今有700來年的歷史,如果700來年都嫌時間短的話,那麼,美國到現在只有百多年的歷史,是不是美國不能成為一個國家呢?」故事還未完,你不要以為中國只會跟你說說笑,印度沒有因為周恩來訪問釋出善意而停止對中國主權的侵佔,1962年,中國派兵出戰印度,為印度留下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

還有一個今天很應景的小故事,流傳一位美國記者尖酸提問︰「中國人為什麼把人走的路叫做馬路?」周總理妙趣橫生地說:「中國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簡稱馬路。」記者再問:「美國人都是仰著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低頭走路,這又怎麼解釋呢?」周總理連消帶打:「問題很簡單嘛,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了,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是低著頭走了。」說的太對了,這不是今天中國的寫照(成功實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美國的現狀(美國步入衰落)嗎?

我們緬懷當年大國外交事跡,新的一年,中國將要放開步伐走向世界舞台,擔當全球管治的責任,期盼我們再創中國的魅力故事,流傳給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