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任務 醫護難忘照顧病人經歷及圑隊合作

社會事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任務 醫護難忘照顧病人經歷及圑隊合作
社會事

社會事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任務 醫護難忘照顧病人經歷及圑隊合作

2023年03月13日 08:29 最後更新:08:34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歷史任務,醫管局去年2月初在該處設立醫療站,默默守護病人健康,營運一年多以來,共接獲約33.8萬次電話熱查詢,提供約9.4萬次遙距診症,約10.2萬次外展服務,包括臨評估、處方藥物、處理意外或急症,以及情緒輔導。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匤坦言,眼見設施關閉,確實有少少失落,畢竟在站內經歷了很多難關,但疫情告一段落,對廣大市民來說是一件好事。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歷史任務, 醫護人員難忘照顧病人經歷及圑隊合作。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歷史任務, 醫護人員難忘照顧病人經歷及圑隊合作。

黎靖匤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指最初太太對他前往隔離設施工作也有少少擔心,但他希望可以出一分力,故不會計較,加上相比沙士,對新冠疫情的認知較多,故自己不太憂慮,儘管有少許猶豫,但最後亦選擇接受挑戰,相信其他同事亦有同樣的想法。

曾駐守竹篙灣醫療站的醫生黎靖匤(中)及梁燕儀(左),難忘照顧病人經歷以及與團隊合作。

曾駐守竹篙灣醫療站的醫生黎靖匤(中)及梁燕儀(左),難忘照顧病人經歷以及與團隊合作。

高峰時,醫療站有20名醫生、80名護士,另有40名文職人員負責接聽熱中心電話,由於他們來自醫管局不同部門或私營機構,而工作的環境和設備亦與醫院不同,故有需要為他們提供短期培訓課程。

黎靖匤指,醫療站的挑戰包括適應全新服務模式、短時間內要處理大量個案,準確識別病人的風險等,幸而跨專科團隊結合公私營合作,各展所長,與不同政府部門分工,加上善用遙距醫療以及相關科技,按病人需要提供不同的治療模式,難題都迎刃而解。

醫管局為醫療站醫護人員提供短期培訓課程。 (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為醫療站醫護人員提供短期培訓課程。 (醫管局提供)

他指,經過今次經驗後,部門了解如何啟動隔離設施,包括硬件和人手等方面的準備,有信心在下次需要使用時,能在48小時內重啟設施,亦已編寫指引,協助應對下一次疫情。

駐守醫療站的醫生梁燕儀憶述,一位媽媽去年3月帶同兩名年約3歲及14歲的子女入住隔離設施,由於兩名小朋友均有發燒,加上在陌生環境而感到不安,可以想像媽媽在照顧小朋友面對相當的壓力。媽媽之後致電醫療站,醫護人員除處方藥物外,亦安排外展護士向兒童提供玩具,幫助舒緩他們的情緒,醫療站亦額外聯絡兒科醫生,幫忙跟進兒童的病況。幸而難捱的日子終於過去,回想與來自不同聯網的醫生和護士合作完成一件事,感到非常感動。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歷史任務。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歷史任務。

往下看更多文章

新一批逾100名廣東醫護人員來港交流 盧寵茂冀提升兩地醫療服務質素

2024年04月29日 21:25 最後更新:22:27

醫管局舉行「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歡迎儀式,新一批超過100名廣東省醫護人員來港交流。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交流計劃促進香港和廣東省兩地的醫護人員進行雙向實地臨床培訓和交流,從而提升兩地醫療服務質素。交流計劃自2022年第四季展開以來,交流項目不但在「量」方面有所增加,在「質」方面亦有所提升,來港的醫護更擴展至多個專科領域。長遠來說,無論是醫護人手或服務質量方面都可產生協同效應。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 資料圖片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 資料圖片

廣東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鄧林峰說,參與計劃的醫生、護士及中醫師都是內地醫療機構的專家及護理工作的骨幹,希望通過持續的交流深化合作,與香港同仁互相學習,促進粵港兩地醫護人員及臨床服務優勢互補,整體提升醫療水平。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前排左六)、廣東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鄧林峰(前排右六)、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前排左五)、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前排右五)及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前排左四)出席歡迎儀式。政府新聞處圖片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前排左六)、廣東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鄧林峰(前排右六)、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前排左五)、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前排右五)及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前排左四)出席歡迎儀式。政府新聞處圖片

參與交流的醫護人員早前已抵港。其中,兩名醫生已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香港眼科醫院展開交流及參與臨床工作。約100名護士已獲安排到7個聯網的不同醫院。至於參與訪問學者計劃的13名中醫專家,亦分批在不同醫院參與中西醫協作的臨床培訓工作。另外,醫管局已獲得廣東省衞健委支持擴大第二期醫生交流項目的專科範圍和人數,除已抵港的兩名眼科醫生外,預計今年內會有更多醫生陸續來港參與交流,參與人數會突破第一期項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