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用谷歌監視世界」 外媒起底美國政府迫使科技公司進行海外監視

博客文章

「美國用谷歌監視世界」 外媒起底美國政府迫使科技公司進行海外監視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用谷歌監視世界」 外媒起底美國政府迫使科技公司進行海外監視

2023年03月31日 12:42 最後更新:12:56

美國政府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持續對TikTok進行無理打壓,3月23日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遭圍攻,讓更多人看清美國國會政客們的司馬昭之心。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28日報道指出,「美國稱中國可能用TikTok開展監視活動,美國才正用谷歌監視世界」,起底了美國科技公司海外監視活動的「黑歷史」。

半島電視台報道截圖。

半島電視台報道截圖。

報道稱,在23日對TikTok首席執行官長達5小時的「拷問」中,美國議員抨擊中國可能利用這款在該國有著超1.5億月活用戶的應用「監視美國人」,但他們卻未提及美國政府本身是如何利用《涉外情報監視法》迫使谷歌等科技公司為其提供便利,對海外的非美國公民開展不受限制的監視活動的。

據悉,《涉外情報監視法》702條款允許美國情報機構對外國人的電郵、電話和其他在線通信進行未經授權的監視。為了防止這一「夕陽」條款失效,美國國會須在12月前進行投票,以重新授權該條款。

報道提到,按照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美國公民可在一定程度上可被保護免遭未經授權的搜查,但美政府堅持認為這些權利不適用於海外的外國人,這也意味著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CIA)等機構幾乎可以隨意監聽其通信。相關信息還有可能被移交給英澳等美國盟友。

報道稱,華盛頓在這方面還享有一個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美國對少數幾家實際上控制著現代互聯網的公司擁有管轄權,包括谷歌、Meta、亞馬遜和微軟等。對於身處美國以外的數十億互聯網用戶來說,這種缺乏隱私的狀況恰恰就是美國官員所稱的TikTok對美國人所構成的「威脅」。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技術研究人員和隱私保護人士亞瑟·爾夫(Asher Wolf)認為,這體現了美國政府的「雙重標準」。「這是個『規則是給你定的,不是給我定的』的實例,」他說,「美國人(政客)在TikTok問題上的鼓噪不應被視為保護公民免遭監視和影響行動的真誠願望,而更應將這看作其圍堵和加強國家對社交媒體的控制的企圖。」

半島電視台表示,在華盛頓將TikTok描述為「威脅」的日漸高漲的聲浪中,非美國人的隱私權卻鮮少被提及。事實上,美國政府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針對23萬2432名「非美國人」開展了監視行動。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估計,自2011年以來,美國政府每年收集超過10億份通訊信息。

「美國近來大肆宣揚對公民隱私或監視問題的擔憂,這未免有些諷刺。他們收集數據是可以的,但他們不希望中國收集。」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美國憲法和國家安全專家喬納森·哈菲茨(Jonathan Hafetz)對卡塔爾電視台表示。

報道還指出,盡管《涉外情報監視法》702條款針對的是外國人之間的通信,但在實際操作中也會捕捉到與外國人互動的美國公民的通信。雖然美國官員堅稱其重點是國安威脅,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表示,所謂「外國情報」實際上可以包括任何通信,包括記者、人權倡導者和普通公民的通信,這些都是美國政府感興趣的。

「問題是,從根本上說(其判斷)標準極低,這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權力。」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國家安全項目律師阿什利·戈爾斯基(Ashley Gorski)說,其「目標」不必被懷疑有任何罪行,「他們不一定要與恐怖主義有任何聯繫,他們可以是記者,也可以是國外的人權工作者」。

退一步來說,TikTok收集的數據也與其他平台沒什麼不同。報道認為,推動TikTok禁令是華盛頓在轉移問題——即美國對於個人數據的法律保護,而華盛頓顯然沒有表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欲望。丹麥哥本哈根信息技術大學助理教授韋德蘭·瑟卡拉(Vedran Sekara)表示,打壓TikTok似乎「政治性大於政策性」。

「如果(美國)政客和立法者真有興趣保護人們免受『邪惡』或『不法』科技公司侵害,應該專注於規範整個科技和社交媒體行業,而非僅盯著一家公司不放。」瑟卡拉說。

更令一些觀察人士感到不安的是,美國試圖祭出TikTok禁令或為其他國家開創先例。「從本質上說,美國正在創造一個模板,以國家安全為名阻止市場競爭,要求佔有專利技術。」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互聯網治理項目駐印度研究員喬蒂·潘戴(Jyoti Panday)表示,華盛頓在限制外國公司的同時給美國科技公司一張「自由牌」,這「基本上是在向其他國家發出信號,表明主權是網絡空間監管的終極博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日前指出,美方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TikTok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情況下,一再對有關企業搞有罪推定,無理打壓。毛寧強調,專業的問題應當通過專業的方式來解決,打壓別人,不能讓自己更強大。美方應當切實尊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無理打壓別國企業,為各國企業在美投資經營提供開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視的環境。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威尼斯正在通過向一日遊遊客收取「進城費」的方法,在遊客和居民之間尋找平衡點。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25日開始對一日遊遊客收取5歐元(約合42港元)入城費,以便在旅遊高峰期控制客流量。

威尼斯開始對一日遊遊客收取5歐元入城費。AP圖片

威尼斯開始對一日遊遊客收取5歐元入城費。AP圖片

威尼斯市議會表示,已有5500人預約了25日的進城門票,徵收進城費首日已為市政府帶來了2.75萬歐元(約合23.11萬港元)的收入。市長雖然否認此舉是為了賺錢,但也表示若進城費制度取得成功,就會削减居民稅費。

AP圖片

AP圖片

威尼斯主管旅遊事務的官員西莫內•文圖里尼指出,威尼斯需在遊客和居民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在保證居民生活空間的同時,於特定時期「勸退一些一日遊遊客」。文圖里尼說,對一日遊遊客收費仍處於試行階段,今後可能在某些時段提高收取入城費,以進一步控制客流量。

據央視新聞,有遊客表示,「我對收費完全贊同,哪怕要收50歐元我也可以接受。只要能减少遊客數量,投資城市維護,這就是個好辦法。」也有遊客表示,「我們的房東通知我們,我們今天要進行網上預約。但我們覺得這有點複雜,我們只想度個假,不想操心這些事情,我們就只待一天。」

當地抗議收費的人。AP圖片

當地抗議收費的人。AP圖片

不過,據海外網,數個居民委員會和協會已計劃發動抗議,他們認為徵收進城費絲毫無助於解决問題。有居民組織表示「幾乎整個城市都反對」徵收入城費,「他們正在做的一切就是把城市改造成主題樂園。對威尼斯來說,這是個不良的形象。」

AP圖片

AP圖片

據南方都市報,收取遊客「進城費」計劃受到密切關注,因為世界各地的旅遊目的地都在努力應對遊客數量的激增。遊客數量促進了當地經濟,但也面臨著當地社區不堪重負並破壞脆弱的生態系統和歷史遺迹的風險。

威尼斯市長路易吉•布魯格納羅將上述計劃描述為「一項實驗,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第一次」。「我們的目標是讓威尼斯更加宜居,」他本月早些時候告訴記者。

據央視新聞,威尼斯位於意大利東北部,於1987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是世界著名旅遊景點,多年來受困於遊客太多帶來的問題。法新社數據顯示,旅遊高峰期時在威尼斯市中心留宿的遊客可達10萬人次,相當於威尼斯本地居民人數的兩倍。

AP圖片

AP圖片

由於遊客數量太多、開發過度、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等原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23年7月在一份報告中建議將威尼斯列入《瀕危世界遺産名錄》。不過,由於威尼斯最終出台了打造防洪系統等保護水城的措施,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從而免於被列入這一名錄。2021年8月1日起,威尼斯禁止大型郵輪駛入威尼斯潟湖。威尼斯市政府去年末宣布,擬從2024年6月起,把進入威尼斯的旅行觀光團組人數限制在25人以內。

據新民晚報,為了控制遊客數量,2018年時威尼斯就提議過「進城費」,價格在3至10歐元,視遊客數量而定。該提議宣布於2020年7月實施,但每次快要施行時就因各種原因推遲。威尼斯酒店經營者兼市民協會Venessia.com的創始人馬蒂奧•塞基認為,對一日遊遊客徵收「進城費」是合理的,「因為他們不會對當地經濟做出太大貢獻,並且他們的消費並不高。」但同時他也提到這種費用背後的隱憂:「遊客們一旦付了錢,就會認為他們可以為所欲為,忽視了保護文化遺産的必要性。」

千萬遊客湧入威尼斯,當地人却在紛紛撤離。15年前,威尼斯的人口超過6萬。到2022年時,威尼斯的人口已經跌破5萬,但自2008年以來,可供遊客使用的床位却翻了兩番。「你再也無法四處走動,當地人需要的商店一家接一家地關門,轉而開起了紀念品商店。」馬蒂奧•塞基眼中的威尼斯越來越不真實,快要成為一座沒有當地人的城市。

2021年,威尼斯已經對每天有數千名一日遊遊客的大型郵輪實施了禁令,將他們改道至更遠的工業港口。它還對過夜遊客徵稅。數據顯示,2023年,這項稅收給政府帶來了3700萬歐元收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