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 參加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

社會事

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 參加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
社會事

社會事

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 參加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

2023年04月02日 17:16 最後更新:18:55

醫管局推出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全額資助參加者到英國修讀3年足病診療學或視覺矯正學學士學位課程,兩個專業分別有2至3個名額,成功申請的人士須承諾畢業後在醫管局服務至少5年。今輪計畫於4月10日截止報名。

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全額資助參加者到英國修讀3年足病診療學學士學位課程。資料圖片

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全額資助參加者到英國修讀3年足病診療學學士學位課程。資料圖片

成功申請者畢業後要在公立醫院工作至少5年

更多相片
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全額資助參加者到英國修讀3年足病診療學學士學位課程。資料圖片

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全額資助參加者到英國修讀3年足病診療學學士學位課程。資料圖片

老人家及糖尿病人易出現足部問題,醫管局預料足病診療師的需求將增加。資料圖片

老人家及糖尿病人易出現足部問題,醫管局預料足病診療師的需求將增加。資料圖片

醫管局推出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全額資助參加者到英國修讀3年視覺矯正學學士學位課程。資料圖片

醫管局推出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全額資助參加者到英國修讀3年視覺矯正學學士學位課程。資料圖片

參加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資料圖片

參加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資料圖片

醫管局計畫今年底開放放射診斷技師學士課程的海外培訓資助計畫申請。資料圖片

醫管局計畫今年底開放放射診斷技師學士課程的海外培訓資助計畫申請。資料圖片

醫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成功申請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資料圖片

醫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成功申請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資料圖片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表示,資助計畫將透過全額資助形式,保送學生到海外留學修讀相關學士課程。學生成功修畢課程後,可入職駐院足病診療師或駐院視覺矯正師。至於薪酬方面,一般為醫管局一般職系薪級表的第13點,即29,500元,而駐院足部診療師及視覺矯正師一般工作兩至3年,即可投考做資深診療師,若成為資深足病治療師或資深視覺矯正師,月薪最高逾75,000元。

老人家及糖尿病人易出現足部問題,醫管局預料足病診療師的需求將增加。資料圖片

老人家及糖尿病人易出現足部問題,醫管局預料足病診療師的需求將增加。資料圖片

醫管局表示,申請者要在文憑試取得一定成績,英語能力有一定水平,須在國際英語測試系統IELTS取得6分以上,具有醫療衛生、工科或理科學位的申請人會獲優先考慮。成功申請者畢業後要在公立醫院工作至少5年,如果申請人在之後未工作滿5年而提早離職,就需要根據事前簽訂的合約,按年期比例繳交資助的學費以及行政費。醫管局亦計畫在今年年底,開放放射診斷技師學士課程的海外培訓資助計畫申請。

醫管局推出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全額資助參加者到英國修讀3年視覺矯正學學士學位課程。資料圖片

醫管局推出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全額資助參加者到英國修讀3年視覺矯正學學士學位課程。資料圖片

潘綺紅指,過去5年共有10多名相關專職醫療職員因退休或進修等自然流失,加上預視服務需求將會上升,而香港並沒有大專院校提供認可培訓課程,於是推出保送計畫補充人手。

參加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資料圖片

參加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資料圖片

醫管局計畫今年底開放放射診斷技師學士課程的海外培訓資助計畫申請。資料圖片

醫管局計畫今年底開放放射診斷技師學士課程的海外培訓資助計畫申請。資料圖片

醫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成功申請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資料圖片

醫醫管局推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畫,成功申請者畢業後須留公院工作至少5年。資料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醫管局:2030年料缺1570名醫生及180名牙醫

2024年06月07日 22:35 最後更新:06月08日 00:09

醫管局完成新一輪人力推算報告,推算期為未來20至30年,報告顯示,考慮到提升全民口腔健康的部分措施對人手的影響,推算本港短中期牙醫人手將有欠缺。

醫管局

醫管局

2030年和2035年分別短缺180和120名牙醫,但當臨近推算期末人手將漸趨充足,至2040年將多出20人。當局相信這是未來增加本地牙科學額後的成果,但推算結果未計及為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增設新註冊途徑,對人力供應的影響,建議採取措施回應短缺,並進一步觀察長期的人手供求情況。

醫務衞生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委託醫管局進行人力推算,最新估算2030年、2035年和2040年,分別短缺1570、1400和1200名醫生,相信隨著本地培訓畢業生的供應有所提升,同時引入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自2032年起至其後多年,人手差距將會收窄。當局建議繼續採取有助增加本地和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供應的措施,包括進一步增加本地醫科學額、招聘和挽留公營界別的醫生,及為新增的特別和有限度註冊途徑提供便利等。

報告說,政府雖然已採取措施增加普通科護士供應,但與對上一次在2020年的推算相比,短中期普通科護士人手短缺將進一步加劇,反映醫療和福利界別,及現有和新規劃服務,對普通科護士的需求有增無減;又指公立醫院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進一步拉闊人力差距。至於福利界別,當已規劃的安老和復康服務等新措施陸續實施後,對普通科護士的需求亦會穩步增長。

報告推算,至2030年、2035年和2040年,本港將分別短缺8700、6900和6000名普通科護士,建議盡早採取措施積極回應護士人手不足問題,包括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護士和進一步提升本地培訓。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