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身,一般指的是生魚片,後來泛指各種生食,在日本等多個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不過一般情況下人們只針對海洋生物進行「刺身」料理,但前不久,日本東京新聞網刊登了一篇名為《烏鴉肉的生食文化——挑戰野味的極限》的報道,介紹了作者品嚐烏鴉刺身的過程,並稱日本的刺身文化「不應該對食物存有偏見」。報道一經刊出引發了民眾熱議,當中以反對者居多,不少人投訴稱「生吃烏鴉?你確定不是腦子出問題才幹出這種事嗎?」、「烏鴉那麼髒,以垃圾為食,連流浪貓和狗都不吃它們,竟然教導人去吃,怎麼想的。」、「做熟了看著都嚇人,生吃怎麼能下嘴呢?」

日本記者品嚐烏鴉刺身,引發爭議。

日本記者品嚐烏鴉刺身,引發爭議。

眼見輿論持續發酵,日本厚生勞動省(衞生部門)緊急發文,呼籲民眾不要生吃烏鴉。就連報道中涉及的茨城縣也出來闢謠,稱當地不存在生食烏鴉的飲食文化。不少醫生和科學記者都提出質疑,並指出生食野禽有很高的致死風險,希望大家不要嘗試。

更多相片
日本記者品嚐烏鴉刺身,引發爭議。

刺身,一般指的是生魚片,後來泛指各種生食,在日本等多個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不過一般情況下人們只針對海洋生物進行「刺身」料理,但前不久,日本東京新聞網刊登了一篇名為《烏鴉肉的生食文化——挑戰野味的極限》的報道,介紹了作者品嚐烏鴉刺身的過程,並稱日本的刺身文化「不應該對食物存有偏見」。報道一經刊出引發了民眾熱議,當中以反對者居多,不少人投訴稱「生吃烏鴉?你確定不是腦子出問題才幹出這種事嗎?」、「烏鴉那麼髒,以垃圾為食,連流浪貓和狗都不吃它們,竟然教導人去吃,怎麼想的。」、「做熟了看著都嚇人,生吃怎麼能下嘴呢?」

日本茨城縣常陸那珂市居民,一起料理了十多隻捕獵得來的野生烏鴉,給記者品嚐。網圖

眼見輿論持續發酵,日本厚生勞動省(衞生部門)緊急發文,呼籲民眾不要生吃烏鴉。就連報道中涉及的茨城縣也出來闢謠,稱當地不存在生食烏鴉的飲食文化。不少醫生和科學記者都提出質疑,並指出生食野禽有很高的致死風險,希望大家不要嘗試。

日本茨城縣常陸那珂市居民,料理了十多隻捕獵得來的野生烏鴉,給記者品嚐。網圖

日本茨城縣常陸那珂市居民,料理了十多隻捕獵得來的野生烏鴉,給記者品嚐。網圖

有網民炮轟吃烏鴉的行為。

日記者品嚐過烏鴉刺身

網民對生吃烏鴉這種飲食文化提出質疑。

品鑒會中聚集了十幾位當地居民,他們一起料理了13隻捕獵得來的野生烏鴉。其中還包括用醬油醃製的烏鴉胸肉刺身,並附上了照片。品嚐後發現沒有任何異味,非常清爽。吃過烏鴉刺身後,記者一度擔心自己的肚子,但第二天也沒有任何不適。

日本厚生勞動省緊急發文,呼籲民眾不要生吃烏鴉。

該名記者之後對茨城縣生活衞生進行了採訪,對方稱雖然沒有明令禁止生吃烏鴉肉,但由於食物中毒的風險過高,還是希望大家不要生吃。而烏鴉料理研究者的書中也強調絕對不要生吃。然而這位品嚐過烏鴉刺身的記者卻指出,這一珍貴的飲食文化逐漸消亡實在太過可惜。品鑒會中的一位常客也說,對食物的偏見會導致歧視,而消除偏見才能實現世界和平,這句話讓記者「醍醐灌頂」。

茨城縣聲稱雖然沒有明令禁止生吃烏鴉肉,但由於食物中毒的風險過高,還是希望大家不要生吃。

該專欄發佈後,社交媒體上滿是醫生和科學記者的疑問和批判。大家指出,生食野禽有很高的致死風險,希望大家不要嘗試,也擔心這樣的報道容易引發他人模仿;也有人表示不能理解,之前還報道縣內發生禽流感要宰殺雞禽,這時候怎麼會寫文章介紹烏鴉刺身?對此,專業醫生和網民批評不斷,紛紛認為「這種報道只會助長大家做出危險行為」,生食野禽很可能會引發肝炎,甚至導致死亡。

日本餐廳網站上的野味菜品:(左上開始,順時針)本州梅花鹿、野豬、棕熊、野豬排、北海道梅花鹿、鵪鶉,除野豬和梅花鹿外,都是不定期供應。網圖

日本食野味頗為普遍

稀少野味也有供應「穴熊」是獾,「羆」是棕熊,「月輪熊」是亞洲黑熊,均為不定期供應。網圖

稀少野味也有供應「穴熊」是獾,「羆」是棕熊,「月輪熊」是亞洲黑熊,均為不定期供應。網圖

「野味燒烤 罠」網站上的食材地圖。網圖

「野味燒烤 罠」網站上的食材地圖。網圖

北海道札幌專營野味餐廳內陳列的野禽。網圖

烏鴉擾民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橫濱市的野味餐廳「珍獸屋」 ,棕熊肉和浣熊肉(右)。網圖

橫濱市的野味餐廳「珍獸屋」 ,棕熊肉和浣熊肉(右)。網圖

生吃野生烏鴉食物中毒風險高,很可能會引發肝炎,甚至導致死亡。

「烏鴉刺身」事件也讓困擾日本社會的烏鴉問題再次引發關注。日本城市中以大嘴烏鴉居多,這類烏鴉成鳥體長約50厘米,展翅寬度約90多厘米,在空中盤旋的時候幾乎像是一隻小鷹。由於受保護,烏鴉可以說肆意妄為,不僅破壞垃圾袋,還會主動攻擊人類,給當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煩擾,甚至可以說是苦不堪言,很多家庭都在陽台上佈置了防鳥利器。

日本茨城縣常陸那珂市居民,一起料理了十多隻捕獵得來的野生烏鴉,給記者品嚐。網圖

日本茨城縣常陸那珂市居民,一起料理了十多隻捕獵得來的野生烏鴉,給記者品嚐。網圖

日本茨城縣常陸那珂市居民,料理了十多隻捕獵得來的野生烏鴉,給記者品嚐。網圖

日本茨城縣常陸那珂市居民,料理了十多隻捕獵得來的野生烏鴉,給記者品嚐。網圖

日記者品嚐過烏鴉刺身

日本東京新聞網刊登了一篇名為《烏鴉肉的生食文化——挑戰野味的極限》的報道,有東京新聞記者,在該文章中提及,有人邀請記者到日本茨城縣常陸那珂市參加烏鴉刺身品鑒會,在幾個當地居民家中品嚐了烏鴉刺身,並介紹體驗了一些地區的飲食文化。

有網民炮轟吃烏鴉的行為。

有網民炮轟吃烏鴉的行為。

品鑒會中聚集了十幾位當地居民,他們一起料理了13隻捕獵得來的野生烏鴉。其中還包括用醬油醃製的烏鴉胸肉刺身,並附上了照片。品嚐後發現沒有任何異味,非常清爽。吃過烏鴉刺身後,記者一度擔心自己的肚子,但第二天也沒有任何不適。

網民對生吃烏鴉這種飲食文化提出質疑。

網民對生吃烏鴉這種飲食文化提出質疑。

該名記者之後對茨城縣生活衞生進行了採訪,對方稱雖然沒有明令禁止生吃烏鴉肉,但由於食物中毒的風險過高,還是希望大家不要生吃。而烏鴉料理研究者的書中也強調絕對不要生吃。然而這位品嚐過烏鴉刺身的記者卻指出,這一珍貴的飲食文化逐漸消亡實在太過可惜。品鑒會中的一位常客也說,對食物的偏見會導致歧視,而消除偏見才能實現世界和平,這句話讓記者「醍醐灌頂」。

日本厚生勞動省緊急發文,呼籲民眾不要生吃烏鴉。

日本厚生勞動省緊急發文,呼籲民眾不要生吃烏鴉。

該專欄發佈後,社交媒體上滿是醫生和科學記者的疑問和批判。大家指出,生食野禽有很高的致死風險,希望大家不要嘗試,也擔心這樣的報道容易引發他人模仿;也有人表示不能理解,之前還報道縣內發生禽流感要宰殺雞禽,這時候怎麼會寫文章介紹烏鴉刺身?對此,專業醫生和網民批評不斷,紛紛認為「這種報道只會助長大家做出危險行為」,生食野禽很可能會引發肝炎,甚至導致死亡。

茨城縣聲稱雖然沒有明令禁止生吃烏鴉肉,但由於食物中毒的風險過高,還是希望大家不要生吃。

茨城縣聲稱雖然沒有明令禁止生吃烏鴉肉,但由於食物中毒的風險過高,還是希望大家不要生吃。

日本食野味頗為普遍

日本餐廳網站上的野味菜品:(左上開始,順時針)本州梅花鹿、野豬、棕熊、野豬排、北海道梅花鹿、鵪鶉,除野豬和梅花鹿外,都是不定期供應。網圖

日本餐廳網站上的野味菜品:(左上開始,順時針)本州梅花鹿、野豬、棕熊、野豬排、北海道梅花鹿、鵪鶉,除野豬和梅花鹿外,都是不定期供應。網圖

稀少野味也有供應「穴熊」是獾,「羆」是棕熊,「月輪熊」是亞洲黑熊,均為不定期供應。網圖

稀少野味也有供應「穴熊」是獾,「羆」是棕熊,「月輪熊」是亞洲黑熊,均為不定期供應。網圖

「野味燒烤 罠」網站上的食材地圖。網圖

「野味燒烤 罠」網站上的食材地圖。網圖

烏鴉擾民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除了衛生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網友如此憤慨,還有一大原因是烏鴉在日本文化中象徵「神明」,在日本神話中,烏鴉被視為「神鳥三足烏」,名為「八咫烏」,據《日本書記》和《古事記》記載,初代天皇東征時,「八咫烏」從天而降為軍隊指路。因此,烏鴉被當成「天神派來的使者」,還被繡在天皇的禮服之上。日本足球協會的會徽也是「八咫烏」,也被用在了國家隊球服上。

北海道札幌專營野味餐廳內陳列的野禽。網圖

北海道札幌專營野味餐廳內陳列的野禽。網圖

橫濱市的野味餐廳「珍獸屋」 ,棕熊肉和浣熊肉(右)。網圖

橫濱市的野味餐廳「珍獸屋」 ,棕熊肉和浣熊肉(右)。網圖

「烏鴉刺身」事件也讓困擾日本社會的烏鴉問題再次引發關注。日本城市中以大嘴烏鴉居多,這類烏鴉成鳥體長約50厘米,展翅寬度約90多厘米,在空中盤旋的時候幾乎像是一隻小鷹。由於受保護,烏鴉可以說肆意妄為,不僅破壞垃圾袋,還會主動攻擊人類,給當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煩擾,甚至可以說是苦不堪言,很多家庭都在陽台上佈置了防鳥利器。

生吃野生烏鴉食物中毒風險高,很可能會引發肝炎,甚至導致死亡。

生吃野生烏鴉食物中毒風險高,很可能會引發肝炎,甚至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