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社聯為吞嚥困難人士制訂「照護食標準指引」

社會事

社聯為吞嚥困難人士制訂「照護食標準指引」
社會事

社會事

社聯為吞嚥困難人士制訂「照護食標準指引」

2023年05月09日 18:15 最後更新:18:16

社聯與中大食品研究中心及港大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為基礎,週二(9日)公布香港首個「照護食標準指引」,並為推廣「照護食」提出3大建議,旨在為吞嚥困難人士制訂飲食指引,供家庭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滿足吞嚥困難人士的基本膳食需求。同時社聯建議指引能提供統一、清晰和本地化標準,冀望政府及公營機構採納,加強對院舍照顧者及廚師,在烹調、餵食技巧等方面的培訓。現場亦邀請了吞嚥困難病友及照顧者的個案分享。

社聯與中大食品研究中心及港大吞嚥研究所合作,公布香港首個「照護食標準指引」。

社聯與中大食品研究中心及港大吞嚥研究所合作,公布香港首個「照護食標準指引」。

社聯指,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到2037年,每3人就有1名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因年紀老邁及疾病引致吞嚥困難的患者數目,亦將逐漸上升,為他們提供合適膳食,不單是照顧者的難題,更是社會的挑戰。而過去香港並未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市場上不同機構、院舍及產品供應商各有進則,各有應用。社聯於2019年進行「照護食的使用現況及需求調查」,院舍員工及家居照顧者均認為有更清晰的「照護食」標準及指引十分重要,例如食物的軟硬度及營養成分,以便選擇合適的「照護食」食品;亦有超過六成照顧者希望改善食物質素,但卻不懂相關技巧。

更多相片
社聯與中大食品研究中心及港大吞嚥研究所合作,公布香港首個「照護食標準指引」。

社聯與中大食品研究中心及港大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為基礎,週二(9日)公布香港首個「照護食標準指引」,並為推廣「照護食」提出3大建議,旨在為吞嚥困難人士制訂飲食指引,供家庭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滿足吞嚥困難人士的基本膳食需求。同時社聯建議指引能提供統一、清晰和本地化標準,冀望政府及公營機構採納,加強對院舍照顧者及廚師,在烹調、餵食技巧等方面的培訓。現場亦邀請了吞嚥困難病友及照顧者的個案分享。

立法會醫療衛生屆議員林哲玄在場表示,現通過指引將食物做得既安全又好吃,可讓患者有尊嚴地享受重新進食的樂趣。

社聯指,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到2037年,每3人就有1名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因年紀老邁及疾病引致吞嚥困難的患者數目,亦將逐漸上升,為他們提供合適膳食,不單是照顧者的難題,更是社會的挑戰。而過去香港並未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市場上不同機構、院舍及產品供應商各有進則,各有應用。社聯於2019年進行「照護食的使用現況及需求調查」,院舍員工及家居照顧者均認為有更清晰的「照護食」標準及指引十分重要,例如食物的軟硬度及營養成分,以便選擇合適的「照護食」食品;亦有超過六成照顧者希望改善食物質素,但卻不懂相關技巧。

狄志遠出席活動時表示,本港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其中長者頗為擔心的一項便是「食得唔好」。資料圖片

根據《照護食標準指引》,將食物的軟硬度、黏稠度和飲品的稀稠程度,分為9個等級。飲品如果稀薄如水,就屬於0級,細碎及濕軟的食物是5級,食物的原狀就是7級。

狄指若未來社區可以大力推廣「照護食標準指引」,可令到長者生命更有尊嚴。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吞照研究所所長暨副教授陳文琪表示,吞嚥困難人士和照顧者往往在準備飲食時感到痛苦,擔心是否安全及合乎規格。希望通過本次指引,能讓大眾了解「照護食」的不同等級與自身吞煎困難狀況的關係、學習如何測試「照護食」。

社聯與本港2大學合作,公布香港首個「照護食標準指引」 。

今年84歲的羅先生曾在20多年前中風,2020年入院期間懷疑曾因嘔吐物「落錯格」,導致吸入性肺炎,曾短暫昏迷進入深切治療部,其後醫生更要為其插鼻胃喉協助進食,2個月後出院時仍需要插鼻胃喉,未能自行吞嚥口水。離院後羅先生尋求私人言語治療師服務,開始每星期1次的咀嚼和吞嚥訓練,而羅太聽從言語治療師指示後,每天為羅先生進行家居訓練,增加訓練成效。訓練接近7至8個月左右,羅先生成功開始「部份口腔進食」,插著鼻胃喉開始進食少份量的「糊仔」;訓練近1年左右,醫院言語治療師評估羅先生有所改善,能夠自行進食一碗,因此決定拔了鼻胃喉,其後他更可吃到更多不同類型的食物,例如將食物剪碎撈入粥食,食麥皮、爛飯等。

今年84歲的羅先生曾在20多年前中風,離院後尋求私人言語治療師服務,經過2年的訓練後,言語治療師評估羅先生進食能力增強了不少。

現時經過2年的訓練後,言語治療師評估羅先生進食能力增強了不少,由《照護食標準指引》等級4提升到進食等級5的「照護食」,每日3餐進食碎餐。羅先生現場表示,「依家樣樣食物都想試。」

立法會醫療衛生屆議員林哲玄在場表示,現通過指引將食物做得既安全又好吃,可讓患者有尊嚴地享受重新進食的樂趣。

立法會醫療衛生屆議員林哲玄在場表示,現通過指引將食物做得既安全又好吃,可讓患者有尊嚴地享受重新進食的樂趣。

根據《照護食標準指引》,將食物的軟硬度、黏稠度和飲品的稀稠程度,分為9個等級。飲品如果稀薄如水,就屬於0級,細碎及濕軟的食物是5級,食物的原狀就是7級。

狄志遠出席活動時表示,本港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其中長者頗為擔心的一項便是「食得唔好」。資料圖片

狄志遠出席活動時表示,本港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其中長者頗為擔心的一項便是「食得唔好」。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吞照研究所所長暨副教授陳文琪表示,吞嚥困難人士和照顧者往往在準備飲食時感到痛苦,擔心是否安全及合乎規格。希望通過本次指引,能讓大眾了解「照護食」的不同等級與自身吞煎困難狀況的關係、學習如何測試「照護食」。

狄指若未來社區可以大力推廣「照護食標準指引」,可令到長者生命更有尊嚴。資料圖片

狄指若未來社區可以大力推廣「照護食標準指引」,可令到長者生命更有尊嚴。資料圖片

今年84歲的羅先生曾在20多年前中風,2020年入院期間懷疑曾因嘔吐物「落錯格」,導致吸入性肺炎,曾短暫昏迷進入深切治療部,其後醫生更要為其插鼻胃喉協助進食,2個月後出院時仍需要插鼻胃喉,未能自行吞嚥口水。離院後羅先生尋求私人言語治療師服務,開始每星期1次的咀嚼和吞嚥訓練,而羅太聽從言語治療師指示後,每天為羅先生進行家居訓練,增加訓練成效。訓練接近7至8個月左右,羅先生成功開始「部份口腔進食」,插著鼻胃喉開始進食少份量的「糊仔」;訓練近1年左右,醫院言語治療師評估羅先生有所改善,能夠自行進食一碗,因此決定拔了鼻胃喉,其後他更可吃到更多不同類型的食物,例如將食物剪碎撈入粥食,食麥皮、爛飯等。

社聯與本港2大學合作,公布香港首個「照護食標準指引」 。

社聯與本港2大學合作,公布香港首個「照護食標準指引」 。

現時經過2年的訓練後,言語治療師評估羅先生進食能力增強了不少,由《照護食標準指引》等級4提升到進食等級5的「照護食」,每日3餐進食碎餐。羅先生現場表示,「依家樣樣食物都想試。」

社褔界新思維議員狄志遠出席活動時表示,本港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其中長者頗為擔心的一項便是「食得唔好」。若未來社區可以大力推廣「照護食標準指引」,可令到長者生命更有尊嚴。現時各界需要考慮怎麼去推動該方案走入社區。

立法會醫療衛生屆議員林哲玄在場表示,現通過指引將食物做得既安全又好吃,可讓患者有尊嚴地享受重新進食的樂趣。未來醫院亦會聯合社會各界,探討如何進一步護理吞嚥困難長期病患。

今年84歲的羅先生曾在20多年前中風,離院後尋求私人言語治療師服務,經過2年的訓練後,言語治療師評估羅先生進食能力增強了不少。

今年84歲的羅先生曾在20多年前中風,離院後尋求私人言語治療師服務,經過2年的訓練後,言語治療師評估羅先生進食能力增強了不少。

往下看更多文章

社聯認為可整合支援讓照顧者 更易獲資訊以解決碎片化

2023年10月21日 09:00 最後更新:09:51

政府推出的照顧者支援專線,推出大約一個月,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認為,可以整合各項支援服務,讓照顧者更容易獲取資訊,解決過去的碎片化,但關鍵是社區是否能提供足夠服務。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蔡海偉在電台節目表示,政府過去一年有加強對照顧者支援工作,稍後亦會推出支援網站。他認為,政府可以再主動一點聯繫照顧者,以年少的殘疾人士為例,他們會入讀特殊學校,在畢業後未銜接到成人服務前,當局應該掌握他們的資料,可以主動聯繫有關照顧者了解有何需要,而非等到他們打電話求助。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認為,政府已加強照顧者為本措施,但至今未有政策訂定明確目標和方向,以全面檢視有何服務需要或欠缺,期望盡快有長遠規劃。她又說,近期有長者致電熱線求助,需要情緒支援,但可能熱線求助量龐大,即使需緊急情緒支援也要等兩、三日才跟進,建議可以將來電者分流處理。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鄧家彪表示,對照顧者定義是否夠闊及精準,值得再討論。他表示,不少認知障礙症患者沒有接受評估,是照顧者缺乏信息。他又建議政府開拓上門託老等新服務,讓照顧者有喘息空間。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