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專訪港專校長陳卓禧: 化破壞力為建設力 「新昕計劃」助犯事青年正向前行

社會事

專訪港專校長陳卓禧: 化破壞力為建設力 「新昕計劃」助犯事青年正向前行
社會事

社會事

專訪港專校長陳卓禧: 化破壞力為建設力 「新昕計劃」助犯事青年正向前行

2023年08月14日 08:00 最後更新:08月26日 18:21

2019年,對絕大部分香港人來說是一個難以忘卻的年份;這一年發生的連串事件更令一批被捲入的青少年留下難以磨滅的疤痕,當中部分人因違法犯罪而入獄,斷送美好前途。如今三年多過去了,這批誤入歧途的青少年也接受了懲罰、承擔了法律責任,走出牢門,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如果這批人融入不了社會,可能會變成社會的負擔,甚至成為一股破壞力量,遺禍社會,但相反地,若他們能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建設力量,兩者的差距是相當大,對社會的影響亦如是。」全國政協委員、港專學院(港專)校長陳卓禧教授接受訪問時強調。

更多相片

2019年,對絕大部分香港人來說是一個難以忘卻的年份;這一年發生的連串事件更令一批被捲入的青少年留下難以磨滅的疤痕,當中部分人因違法犯罪而入獄,斷送美好前途。如今三年多過去了,這批誤入歧途的青少年也接受了懲罰、承擔了法律責任,走出牢門,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港專一直著重培育青少年的正向價值觀,早前更獲有心人捐助,正式開展「新昕計劃」,旨在透過一條龍的支援及培訓服務,協助一班因2019事件被定罪入獄,待在中途宿舍,快將刑滿出獄、渴望重過新生活的年輕人重新與社會接軌。計劃更集結了社會上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如政界、法律界、教育界、商界、社福界、青年工作及傳媒等組成督導委員會,一方面提供專業意見,同時亦監察計劃的進程及成效。

「然而,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有人做了違法的事,就有機會入罪、坐監,並留下案底,給人生烙下不可磨滅的疤痕,亦會對他們造成傷害。」他說,這些傷害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修補,甚至是修補不了。如果這批人回不了頭,就會給香港留下一批激進的反社會分子,是一顆「定時炸彈」。

「他們當時犯事,除了衝動外,還涉及基本的價值觀和認知問題,所以我們要讓他們認識怎樣的價值觀才是正確,例如顧及他人,顧及社會,要有包容和開放的心態等。我們覺得,他們過去幾年在院所中生活,在各種環境中或會受到不同的刺激和衝擊,若果我們能在這個時候介入,引導他們回顧當時2019事件時的想法,以及他們在院所這段時期的思考,兩者來一個回顧和比較,從而了解他們現時的思維。」

陳卓禧說,年輕人都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他相信絕大多數人在經歷過挫折後,都會走上光明大道。「人生有起有落,無論怎樣艱難,多麼痛苦,都要緊記,社會上總有人跟你同行,前題是年輕人自己要發奮。」他語重深長地說。

港專一直著重培育青少年的正向價值觀,早前更獲有心人捐助,正式開展「新昕計劃」,旨在透過一條龍的支援及培訓服務,協助一班因2019事件被定罪入獄,待在中途宿舍,快將刑滿出獄、渴望重過新生活的年輕人重新與社會接軌。計劃更集結了社會上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如政界、法律界、教育界、商界、社福界、青年工作及傳媒等組成督導委員會,一方面提供專業意見,同時亦監察計劃的進程及成效。

身兼計劃主辦機構負責人和督導委員會成員的陳卓禧認為,這批年輕人已經承擔了應有的責任和後果,若果他們願意改變,社會不但應給予機會,更要幫助他們重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助他們重新認識和投入社會,「如果這批人融入不了社會,或會成為社會的負擔,甚至是破壞力量;但相反,若他們能與社會重新接軌,就能成為社會中的建設力量。當中差距很大,處理得好,可以產生雙倍效應,將破壞力量轉化成建設力量。所以我們別無他選,只能盡力幫助他們,特別是那些當年只是跟隨者而非骨幹人員。」

配合特首理念 各界有心人協助重回正軌

早在2019年反社會暴力行動升級時,他就擔心一批年輕人會因此走上不歸路。「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深知年輕人的特質,他們人生經驗淺,社會經驗少,不知世途險惡;但年輕人普遍都有一個特點,同時也是優點,就是他們很熱心,卻也很衝動,做事往往不考慮後果。當有人在後面推波助瀾,就會很容易受影響,做一些未經深思熟慮的事情。」陳卓禧緩緩解說。

「然而,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有人做了違法的事,就有機會入罪、坐監,並留下案底,給人生烙下不可磨滅的疤痕,亦會對他們造成傷害。」他說,這些傷害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修補,甚至是修補不了。如果這批人回不了頭,就會給香港留下一批激進的反社會分子,是一顆「定時炸彈」。

正好去年新特首李家超上任,提出類似的施政理念,希望幫助這批年輕人重回正軌;慶幸的是,同樣有心的人也不少,其中一位商界善長十分認同特首的理念,主動捐出一筆款項,支持港專策劃及開展「新昕計劃」。

陳卓禧介紹,「新昕計劃」的服務對象是在2019年因為不諳世事而捲入社會事件而被定罪入獄但願意改變的年輕人。「我們在定立計劃的服務對象時,特別設定了一些條件,第一,他們當年不是組織者、推動者,而只是跟隨者;第二,他們已接受了懲罰;第三,他們願意改變。我們希望幫助這批年輕人重投社會,過正常生活,最好給他們發展機會。」

重新認識社會 分三個階段調整生活步伐

在落實計劃方面,陳卓禧說,首要是協助他們裝備好自己,具備重返校園、重投社會的能力,包括重新認識社會,以及大家所認同的價值觀,同時思考社會和自己需要怎樣的價值觀。

「他們當時犯事,除了衝動外,還涉及基本的價值觀和認知問題,所以我們要讓他們認識怎樣的價值觀才是正確,例如顧及他人,顧及社會,要有包容和開放的心態等。我們覺得,他們過去幾年在院所中生活,在各種環境中或會受到不同的刺激和衝擊,若果我們能在這個時候介入,引導他們回顧當時2019事件時的想法,以及他們在院所這段時期的思考,兩者來一個回顧和比較,從而了解他們現時的思維。」

「重新認識自我、定位自己是第一個階段,一個人如果想學習新知識,他除了learn(學習)之外,還要delearn(放下過去所學),就是要將自己曾經學過的或原有的東西取出來,騰出空間,才容得下新事物。」陳卓禧補充。

當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後,就能重新規劃未來的方向和人生,也就是計劃第二階段的核心目標。陳卓禧表示,「他們或者受到案底影響,原來想做的事未必能即時達到,我們可以為他們搭建一個階梯,讓他們逐步落實其人生規劃,甚至協助他們重新調整人生目標,設定一個可行或有機會達成的目標。當他們能安定生活,就能進入第三階段,如何繼續走下去。」

只要踏出第一步 總會有人願與你同行

身為資深教育工作者,陳卓禧深明重生之路不容易,畢竟曾經歷過的東西不容易抹去,甚至好長一段時間都抹不去,所以在重生的過程中年輕人或要面對來自四方八面的聲音和意見,甚至連他們自己也會有些想法,所以大家都要學習,如何面對疤痕,面對已經造成的傷害。

陳卓禧說,年輕人都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他相信絕大多數人在經歷過挫折後,都會走上光明大道。「人生有起有落,無論怎樣艱難,多麼痛苦,都要緊記,社會上總有人跟你同行,前題是年輕人自己要發奮。」他語重深長地說。

「踏出了第一步,路就在前方。」這是陳卓禧的預見和信念,也是「新昕計劃」的宗旨和期望所在。

如欲了解計劃詳情,請瀏覽: https://www.hkct.edu.hk/tc/network/projects/projectnewdawn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港專「新昕計劃」開闢新出路 「救學生」校長何玉芬冀與更生青年同行

2023年09月11日 08:00 最後更新:09月12日 12:01

「教育工作是傳道、授業、解惑,與年輕人同行。」身兼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的中學校長何玉芬語重心長說道。何玉芬的理念與港專的「新昕計劃」不謀而合,她獲邀成為計劃督導委員會的一員,協力幫助涉及2019事件的更生青年重投社會,開闢光明前路。

何玉芬冀透過港專「新昕計劃」助更生青年在日後的發展路上作出合適選擇。

何玉芬冀透過港專「新昕計劃」助更生青年在日後的發展路上作出合適選擇。

「救學生」心不變  靠耐性智慧滿足青年情感需要

說到2019事件,相信大家對何玉芬都不會陌生,她當年於「理大事件」發生的時間,結集了百多位校長到理大衝突現場「救學生」。

當年示威者佔據理大校園,向通往紅隧的道路投擲雜物,企圖癱瘓來往港九兩地交通,何玉芬形容自己平時很理性,但當時看到相關新聞時內心卻十分不安、焦急和擔心,「我很害怕若場面不受控,會令年輕人流血,甚至喪命。」在事件進入第五天,情況急劇轉壞,警方封鎖進入校園的出入口,困於校園內的示威者曾以汽油彈及磚塊襲擊警察,警方則以橡膠子彈、催淚彈及水炮車還擊,校園儼如戰場。何玉芬憶述那天下午收到社福界朋友的來電,談及有消息指示威者與警方的嚴重衝突一觸即發。「作為中學校長,知道裏面有中學生,我可以做些甚麼?」何玉芬當時腦海泛起這疑問。同日晚上,何玉芬聯絡了逾百位中學校長、教師進入理大「營救」學生。

何玉芬憶述:「年輕人跟我們每一個人一樣有自己的價值觀,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關懷、尊重、願意同行,在有困難時互相幫忙,面對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應協助解除危機。我們一眾參與行動的校長,單純基於學生的人身安全及人道考慮,不設任何政治立場,只想表達『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很感恩我們在災難性場面出現前,能夠同心協力助學生安全離開危險現場。」

來到四年後的今天,社會已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而何玉芬「救學生」的心仍不變,「我預期現時應該不會再有當年的災難性場面出現,而我『救學生』的心亦不再只是從人道危急角度出發,反而更著眼於願意更生的年輕人的情感和需要。」她表示今次加入「新昕計劃」督導委員會,是以另一種方式和策略「救學生」,與2019年是截然不同,「這次的青年工作,除了熱誠,更需要耐性和智慧。」

每一位年輕人都有其獨特性,何玉芬認為協助願意更生的年輕人應著眼於其情感和需要。

每一位年輕人都有其獨特性,何玉芬認為協助願意更生的年輕人應著眼於其情感和需要。

對於犯過事而入獄的青年人,要重新建立盼望感、看得到未來,何玉芬認為殊不簡單,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缺一不可。她說:「更生青年會有很多想法,包括大家是否接納他們融入社會呢?將來是否有同樣學習和工作機會呢?應如何裝備好自己?」何玉芬認為,「新昕計劃」正正能協助更生青少年探索以上種種問題,計劃透過多元體驗式學習,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學懂團隊合作、在社區服務,為這些年輕人打好基礎,是他們重新出發的第一步。何玉芬補充:「我們需要持續教育,建立互信和對話的平台,有系統地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歷程,在精神、思維、情感、理念層面,讓他們重新梳理價值觀、行為、態度,甚至設立短、中、長期人生目標。」

何玉芬指「新昕計劃」透過多元體驗式學習,為更生青年打好基礎,踏出重新出發的第一步。

何玉芬指「新昕計劃」透過多元體驗式學習,為更生青年打好基礎,踏出重新出發的第一步。

尊重與聆聽  道理愈辯愈明

作為資深教育工作者,何玉芬呼籲「大人」跟「細路」溝通時,切勿以「我食鹽多過你食米」的態度自居或以單向方式說教,而應多關心、耐心聆聽和尊重青年人的意見,當他們面對困難和逆境時,共同探討解決方案,才是正解。

何玉芬強調:「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與年輕人交流,並非等同完全認同他們的每一個想法和行為,我相信道理是愈辯愈明的,不是爭辯,而是以事實為基礎進行理性溝通,從不同角度分析事件,讓年輕人明瞭現實限制及衡量價值。」

何玉芬呼籲大眾多關心、耐心聆聽和尊重青年人的意見。

何玉芬呼籲大眾多關心、耐心聆聽和尊重青年人的意見。

何玉芬表示,不敢說自己會是更生青年在昏暗路途上的明燈,但認為「新昕計劃」督導委員會不同成員各有專長和網絡,能豐富參加計劃的更生青年的學習經歷,結合各方力量,一同引導他們邁進光明前路。

知錯能改  「新昕」助迎接美好明天

「昕」意指破曉、黎明,「新昕計劃」寓意協助參加者重新迎接美好的明天。港專深信涉及2019事件的部分青少年因受到煽惑誤導而產生激進思想,以致誤入歧途而最終被捕入獄,只要他們能承擔責任、知錯能改,社會應給予他們重過新生的機會。「新昕計劃」會為這些更生青年提供訓練及輔導,培養學員正確價值觀,學會包容不同聲音,並接納重過新生的自己,協助他們在日後的發展路上,作出合適及負責任的選擇。

如欲了解計劃詳情,請瀏覽:https://www.hkct.edu.hk/tc/network/projects/projectnewdawn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